一看這個題目,肯定會有人說截碴,這也太夸張了吧梳侨?先別急,等看完再下結(jié)論日丹;)
先舉個重要的例子——“天人合一”走哺。這個思想不是道家獨有的,儒家也有哲虾,也不是中華文明獨有的丙躏,古印度文明同樣有择示,但西方的確沒有,是東方文明的典型代表晒旅,甚至可以看做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最大區(qū)別栅盲。
那什么是天人合一?基本上是能夠達成共識的废恋,那就是“天”代表的是自然方面的“天”和精神領(lǐng)域的“天”谈秫,人尼就是指我們個體的人和全體的人類,合一鱼鼓,就是一個整體拟烫、合而為一。
《莊子·齊物論》里說:“天地與我并生迄本,萬物與我為一”硕淑。后來的漢儒董仲舒則進一步提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嘉赎∠舶洌”(《春秋繁露·陰陽義》),古印度的印度教曹阔、婆羅門教半开、佛教所說的“梵我合一”,以及由此演變出來更多含義赃份。至此寂拆,東方文明的主流都承認了天人合一的重要性,并進行了更深更廣的詮釋和推演抓韩【烙溃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整個東方文明都是在解決天人如何合一的問題谒拴。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怎么來的尝江?
我再舉一個近代的例子,上個世紀中葉英上,胡適與鈴木大拙關(guān)于禪學(xué)的辯論很具有代表性炭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wǎng)上搜一下。兩人的分歧主要在研究禪宗苍日,是否需要進行自身的修行(當然包括打坐冥想)惭聂,否則在理解上就會有失偏頗。對于這一點相恃,我是鈴木大拙的支持者辜纲,試想一下,一個從沒吃過蘋果的人,即使把外形和色彩描繪得再傳神耕腾,但最為重要的味道见剩,如何描述?除了親自去吃一個扫俺,別無它法苍苞。
禪宗有一種“不可說”的說法,大意就是真正的禪中奧義是不可說的牵舵,一說出來,不論是什么話都是錯的倦挂,所以只能自己去體會畸颅,不能說。由此引申出很多著名的公案方援,讓人看得百思不得其解没炒,其實也不用去解,只需自己去修行體會犯戏,自然便懂送火。隨便舉個例子:唐朝末年,俱胝和尚向他的師父天龍和尚參問“怎樣才是佛”先匪。天龍和尚向他豎起一個指頭种吸,俱胝和尚當下大悟。此后呀非,凡有參問的坚俗,他都只豎起一個指頭,而不說別的岸裙。
同樣的猖败,對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果你不進行冥想打坐的修行(并達到一定的境界)降允,也是無法準確地理解恩闻,就象蘋果的味道。
好了剧董,說了這么多幢尚,現(xiàn)在就通過我27年的冥想經(jīng)歷來告訴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翅楼。
練冥想第一個遇到的神奇現(xiàn)象就是觸覺的消失侠草,準確地說是“暫時和部份”地消失。觸覺消失有一個前提條件犁嗅,那就是身體要非常的放松边涕。你可能會說,放松誰不會啊,可我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什么觸覺的消失功蜓。你說的沒錯园爷,放松的確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但是式撼,你們可能從來沒達到深層次的放松童社,一直以來都只是淺層次的放松。因為深層的放松有一個標準著隆,這個標準就是觸覺的消失扰楼。當你那一天身體的某個部位,或者整個身體的觸覺都消失了美浦,這時才是真正進入到了深層次的放松弦赖。
呼吸的消失。第一次經(jīng)歷呼吸的消失可把我嚇壞了浦辨,以為自己是不是快死了蹬竖,一緊張,呼吸便立刻顯現(xiàn)流酬,身體重又回到普通的狀態(tài)币厕,觸覺恢復(fù)正常。這里要說明一點芽腾,我練習(xí)冥想時旦装,首先是觸覺消失,然后才是呼吸消失摊滔。因為后來反復(fù)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火窒,慢慢的也不再恐懼搏熄,為什么沒了呼吸献汗,還能活著准给。我想應(yīng)該是這樣的,呼吸的確是停止了描滔,可空氣自己會流動棒妨,只是不再需要肺或者小腹的收縮來提供動力。那又為什么不再需要這種大劑量的空氣交換呢含长?是由于身體高度放松券腔,代謝降低,象有些動物拘泞,進入到了一種類似冬眠的狀態(tài)纷纫。身體不再需要這么多的氧氣,各個器官都進入到了一種高度的放松(休眠)陪腌。
念頭的消失辱魁。按正統(tǒng)的說法烟瞧,應(yīng)該是“止念”,就是念頭止住染簇,如果止在空上参滴,就是念頭消失,如果止在一幅畫面锻弓,就停留在那幅畫面上砾赔。但我到這一境界時,基本上腦海里沒有什么畫面的青灼,說是空或者消失更準確一些暴心。這個可能不太好理解,因為我們平日里都是雜念叢生杂拨,沒有過片刻的安寧专普。可能有人不太感覺得到扳躬,還以為自己沒什么雜念脆诉,但當他一盤腿冥想時甚亭,就會發(fā)現(xiàn)贷币,原來我的念頭這么多啊,只是一直都沒有察覺到而已亏狰。所以對于從來沒有過這種體驗的人役纹,理解起來的確不容易,也許只能去想象吧暇唾。
由于觸覺的消失促脉,我感知不到外物的存在(閉眼的前提下);呼吸的消失策州,讓我感覺不到體內(nèi)器官的存在(心跳還在瘸味,只是變得十分微弱);念頭的消失够挂,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旁仿。我、時間和空間都消失了孽糖,我與宇宙的界限也隨之消失枯冈。兩者仿佛融為一體,我就是宇宙办悟,宇宙就是我尘奏。由于沒有念頭產(chǎn)生,所以很難估算時間過了多久病蛉,即使過上幾個小時炫加,也只感覺象是一分鐘瑰煎。此期間,感受到的是身心無盡的安靜與平和琢感,時間丢间、空間和我都停止在當下,又或許都不曾存在過驹针。
通過以上的親身經(jīng)歷烘挫,讓我深深地認為,古代的東方先賢柬甥,應(yīng)該是有了冥想打坐的經(jīng)歷饮六,體會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最終衍生出相應(yīng)的思想苛蒲。根據(jù)剃刀理論卤橄,這也是最合理的。不要去費盡心思去想古人是如何通過觀察身邊的自然變化臂外,以及與自身的關(guān)系窟扑,然后再給合自身的理解,最終才發(fā)現(xiàn)這一重要理論漏健。說穿了就是有一些人通過自己打坐修行的經(jīng)歷嚎货,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天人合一的真實狀態(tài),才明確地發(fā)現(xiàn)這一真理蔫浆,就是這么簡單殖属。
而且不論是在古代中國還是印度,打坐冥想都是上層人士(僧侶瓦盛、巫師)的日常功課洗显。印度就不必說了,婆羅門原环、耆那挠唆、瑜伽都有打坐冥想的傳統(tǒng),而中國的道家嘱吗,從《莊子·大宗師》中的坐忘就可以看到詳細地描述:“墮肢體玄组,黜聰明,離形去知柜与,同于大通巧勤,此謂坐忘∨埃”我們先來看看百度上的解釋:“忘卻自己的形體颅悉,拋棄自己的耳目(耳謂聰目謂明,此即人與外界之聯(lián)系)迁匠,擺脫形體和智能的束縛剩瓶,與大道融通為一驹溃,這就叫坐忘⊙邮铮”郭象注:“夫坐忘者豌鹤,奚所不忘哉?即忘其跡,又忘其所以跡者枝缔,內(nèi)不覺其一身布疙,外不識有天地,然后曠然與變化為體而無不通也愿卸×榱伲”
嗯,沒錯趴荸,百度上的解釋就是沒有修行過的人的想當然儒溉。真正打坐冥想過的人,一看文字就知道莊周他老人家說的是什么发钝《倩粒“墮肢體”,“墮”怎么就被認為是“忘記”尼酝豪?這無疑是翻譯的人不知道為什么用墮這個詞涛碑,所以就以自己的理解來強行解讀。墮寓调,就是墮落下墜锌唾,墮肢體锄码,就是身體往下落夺英,身體怎么會往下落尼?因為這是一種有效的放松方式滋捶,具體的步驟是這樣的:想象或是用意念讓身體往下墜痛悯,就象失重一樣不受任何外物支撐,這時身體就會進入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重窟。此外還有很多變體载萌,一種是想象自己躺在一堆棉花或是云彩之上,另一種是我經(jīng)常使用的“融化”巡扇,就是想象自己的身體象雪或巧克力一樣的慢慢融化扭仁,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放松技巧,道理和莊子所說的下墜是一樣的厅翔。通過想象和意識的作用乖坠,讓身體進入一種深層次的放松狀態(tài)。此外可能還有一層含義:因為觸覺消失了刀闷,有的人就感覺身體往下落熊泵,注意是有的人會有的人不會仰迁,因為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這就是冥想難學(xué)的地方顽分。但我想這里莊子所指的應(yīng)該是前面一個的意思徐许,因為前段文字都是在教你如何進行坐忘(冥想),而不是在說冥想后的感受卒蘸。
你可能會說雌隅,解釋為“忘卻自己的形體”其實也對,正象你前面所說的那樣缸沃,通過放松的訓(xùn)練澄步,最終不是會到達忘記身體的境界嗎?這里我想強調(diào)的是和泌,這整句話的前半部份都是在講坐忘的方法村缸,忘記身體是結(jié)果而不是方法,如果你想著忘記身體就能做到真正的忘記身體武氓,那就錯了梯皿。
“黜聰明”,這里百度的解釋基本還算正確县恕,就是關(guān)閉掉耳目的功能东羹,借此切斷外界的干擾。眼睛閉上就可以了忠烛,耳朵怎么辦尼属提?這個只能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盡量找一個沒有聲音的環(huán)境,二是把聽力引導(dǎo)到身體內(nèi)部美尸,這個比較難冤议,需要有一定的功力才行,所以初學(xué)者只需要做到前一條就行了师坎。
“離形去知”恕酸,到這句話的后半句,才是描述冥想過程中的感受胯陋,那就是身體沒了蕊温,知覺也沒了,什么想法遏乔、念頭义矛、學(xué)識、智慧統(tǒng)統(tǒng)都不在了盟萨。
“同于大通”凉翻,也就是與大道與天地融為一體,天人合一了鸯旁。為什么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噪矛,前面我已經(jīng)說得很詳細了量蕊,這里就不再重復(fù)。
哎艇挨,中國古文就是這樣言簡意賅残炮,雖說文詞優(yōu)美簡潔,可苦了后世的人缩滨,尤其是沒有相同經(jīng)歷的人势就,不能理解卻又要強行解讀。
我認為脉漏,早在莊周之前苞冯,中國地區(qū)就有了打坐冥想的修行方法,只不過具體的方法沒有文字保留下來侧巨,或是被后來的人誤讀了舅锄,就象對坐忘的解釋一樣。這種誤讀就如同胡適這種沒有修行過的人來解讀禪宗一樣司忱,自以為很客觀皇忿,其實錯的十萬八千里。
公眾號:失止空(szi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