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樣切入正文呢斗幼?我想寫一場與書有關的雨菱鸥,還是一場與雨不那么相關的換書會呢宗兼?
昨天晚上才接觸到簡書,前兩天朋友婷發(fā)給我一個鏈接氮采,鏈接的內容是一首詩殷绍,詩題為“天空中,有孤獨游弋”鹊漠,很喜歡這首詩主到,也許生命的體驗剛好契合詩中的場景茶行,也因此記住簡書。昨天晚上下載了簡書登钥,又很巧合也很幸運地發(fā)現了5月21號的換書活動畔师,書對我是有不可逃避的魔力的,遂報名參加牧牢。
天氣看锉,雨。雨成了上海四五月份的乘ⅲ客伯铣,中午出門打著傘走在小區(qū)的柏油路上,看到一只蝸牛正在路中央爬轮纫,拍了張照片腔寡,身后一汽車鳴笛疾馳而過,我讓了路往前走了幾步掌唾,又回頭想起那只不起眼的小蝸牛蹬蚁,看它還在,覺得替它幸運郑兴。發(fā)到朋友圈里(朋友圈真是個神奇的地方犀斋,交流可以不限時空),一微友評論“勇敢情连,這是膽量”叽粹。想想也是,要么粉身碎骨却舀,要么爬過這條路虫几,小生命真是卑微又偉大。生命的印象就在這敏感的一瞬間留在記憶里挽拔,有無多大作用我不知道辆脸,也無意去想。只是在讀書會上聽簡書簽約作者滬生說起他生活中的敏感才又回想來赴換書會前的這一幕螃诅,我覺得它是有意義的啡氢。滬生拿出他隨身帶的本子,說到他在吃飯時聽到朋友們的故事也會去認真記下术裸,我想這并沒有什么驅使倘是,寫作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本能,它經過了前期長期的閱讀與積累以及生命體驗袭艺,到達要表現出來的出口搀崭,這是很自然的過程。我覺得寫詩也是這樣的猾编,我從未強迫自己非要去寫詩瘤睹,請允許我暫且稱其為詩升敲,但就在地鐵上,經過梧桐樹時轰传,雨傘交錯而過這些不經意的瞬間冻晤,我就要去記錄我的感受,我覺得它與我的生命體驗有關聯绸吸,我不得不寫,卻沒有強迫设江。這種感受是很棒的锦茁。晚上一口氣讀完了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整體感受是讀不懂的精彩叉存。在書的翻譯后記中有一段文字“杜拉斯不是通俗作家码俩,其作品竟‘暢銷’到這樣的境地,恐怕不是什么商業(yè)性或迎合某種口味的問題”歼捏,我在此寫到“我認為寫東西應該來自一種經驗上的本能稿存,不管是生命中片段的截取或想象,還是從物象中的獲得瞳秽。迎合就有委身于他人脫離內心的危險了瓣履,雖然也許是受歡迎的×防”這是我關于寫作的一點個人認識袖迎。
回到換書會的話題,從上圖還過書后急著往簡書工作室去腺晾,腳底的鞋子已經浸透了雨水燕锥,卻在進入簡書工作室遇到攜書入座的朋友們時而拋卻腦后,對面朋友遞過來一杯溫熱的飲料悯蝉,然后入座归形。三點讀書會正式開始,氣氛隨意鼻由,若曦編輯打開活動的序曲暇榴,然后是朋友們五分鐘的自我介紹與圖書介紹,每個人大概都帶了三本書蕉世,當朋友們說起手中的愛書跺撼,說起作者的名字時,不禁會有人頓感欣喜讨彼,這是我喜歡的作者歉井,這是我喜歡的書,這是我一直想讀的書哈误,噢哩至,我讀過這本書躏嚎,嗯,我對這本書有些了解菩貌,我想補充一些內容卢佣。讀書人最喜歡的莫過于與人討論書時的共鳴了吧,仿佛是一種對自己的認可箭阶,這種認知感會拉近彼此的距離虚茶,此刻會感覺書籍是個有靈魂的東西,好像它一直都是仇参。即使工具書也是可以的嘹叫,否則程序代碼就不會生發(fā)那么強大的輻射力了,以致影響我們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诈乒。我佩服書籍罩扇,更佩服人的大腦與自然的創(chuàng)造力。自然可以使人與書籍更有可延伸的想象空間怕磨。
此次換書會有兩位年輕的簡書簽約作者在場喂饥,有幸結識他們,真是不虛此行肠鲫。徐滬生员帮,一位上海交大畢業(yè)的程序員,輾轉走上寫作的道路导饲,已出版三本書籍集侯,他分享的成長故事讓人覺得寫作是一件要認真對待的事。豬先生分享的讀書方法很受益帜消,他對民國人物故事的分門別類的整理棠枉,讓人覺得讀書應該理清思路,記憶也是寫作的一件利器泡挺。因為簡書上大都是原創(chuàng)作品辈讶,所以寫作是繞不開的話題,當然選擇讀什么也很重要娄猫。
還有朋友們帶來的書籍贱除,我印象深刻的有三本,《月亮與六便士》《阿彌陀佛么么噠》《樸瑾會自傳媳溺,絕望鍛煉了我》月幌,這三本書我都沒有讀過,卻對它們相當“熟悉”悬蔽,僅限于書名(在大學時我讀過一本樸瑾會寫的書扯躺,當時很感動于她的文字,有種力量感,我喜歡這樣的文字录语,不嬌弱不造作倍啥,有支撐有內容)。也許這樣說澎埠,好像很不負責任虽缕,但是的確這些書在我耳邊繞過很多次,一直沒有機會拿起蒲稳,也許拿起一本書也需要契機氮趋,我相信是這樣的。其他書籍我是在活動結束后和大家要的書名江耀,也許有時間會找來讀剩胁,因為一本書在一個讀者的手中停留都是有一定原因的,我對這種經歷好奇决记,也對書籍好奇,所以書的吸引力就此產生倍踪。讀書尋書的方法有很多系宫,你盡可以去挖掘。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建车,周國平的《碎句與斷章》扩借,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缤至,格拉徳威尓的《異類》潮罪,安東尼多爾的《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楊絳的《我們仨》等领斥,無論是出于文筆還是故事嫉到,或者哲理啟示亦或僅僅是消遣,這些書都是值得花費時間去翻閱的月洛。
想到豬先生提到的“自趨力”何恶,我想讀書大概就是一種自我生發(fā)的能力,這種過程是漫長的嚼黔,每一個愛書的人大概都深有體會细层。從“自趨力”到寫作的自律,讀書的梳理與思想的深入唬涧,又要進入一個新的臺階疫赎,我還滯留在讀不能深入的階段,聽到滬生講讀《小王子》時的感觸碎节,以及隨意擷取其中片段脫口而出時捧搞,才意識到讀書是需要記憶的,而我只有瞬時感受而無記憶,或者說只有很淺的痕跡实牡,對于一個想讀更多書而又有時感到雜亂的人來說陌僵,對書的記憶是一種自我反芻,我覺得很有必要创坞,否則真如一個朋友所說的“那只是念字”這樣諷刺了碗短。有目的地讀書與散漫的讀書都是一種閱讀方式,有時我覺得應該結合起來题涨,張弛有度偎谁,應該是不錯的體驗。
從這場換書會中領悟到很多與讀書和寫作相關的知識纲堵,誠實地說巡雨,在帶我的三本書去換書會之前我還存有一點私心,覺得大概只是看看朋友們有在閱讀哪些書籍席函,應該不會換走自己的書的铐望,或者說一定要留下聯系方式以方便自己的書的歸還,參加完活動才意識到自己是怎樣的幼稚茂附,書籍的交換就是讀者和作者心靈的交換正蛙,這其中涉及了好幾種生命的體驗,怎會真就抱持著自己的那點私心與窄小的格局不放呢营曼?否則真就損失大了乒验,但是愛自己的書籍是可以理解的。
分享蒂阱,是換書會的主題锻全,取己之所需,予人之所求录煤,遇見然后分享鳄厌,這也是一種行走的體驗÷栌唬“獨學而無友部翘,則孤陋而寡聞”,謹以此獻給愛讀書愛寫作的人响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