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cessDiary帥帥?
最近收到近千條留言和私信跃赚,不敢說100%瞄摊,但90%的私信的大多內容都是關于生活的選擇與迷茫以及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箱季。再把大家的問題和私信整理了一下赂鲤,總結出來是這樣的:
上大學之前噪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柱恤,覺得學習枯燥,忙著選城市找爱,選專業(yè)梗顺,選大學;
上大學之后车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寺谤,但又不喜歡當前的專業(yè),糾結考研练般、工作矗漾、返鄉(xiāng)還是出國;
初入職場后薄料,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敞贡,但又不喜歡當前工作,糾結是應付摄职、轉業(yè)還是回去讀書誊役;
職場多年后,沒時間再考慮自己興趣是什么谷市,工作遇到瓶頸蛔垢、壓力大、難以平衡工作和生活迫悠、迷失生活的方向鹏漆,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么做。
之后我追問了很多人创泄,大家是什么時候意識到自己找不到方向和目標艺玲、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或者應該選擇什么的?
有的人是在自己步入一個新的人生階段鞠抑,比如剛上大學或者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饭聚,面對完全沒有經驗的全新事物,一瞬間不知所措搁拙,難以應對秒梳。
有的人是在網絡閱覽或現實溝通中發(fā)現自己身邊的同齡人都有了屬于自己的發(fā)展、目標和規(guī)劃箕速,在對比中覺得自己沒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酪碘。
有的人是在身邊聽到了太多不同的聲音,可能自己原本有一個想法盐茎,但是父母說做這個婆跑,朋友說做那個,慢慢的在不同的聲音中迷失了自己庭呜。
沒有人愿意困在迷茫的困境里滑进,但為什么有了改變的想法的我們卻很難付出行動呢??
對于這個問題募谎,大家給出的觀點是:
想了很多扶关,做的很少;
經常三分鐘熱度数冬,堅持不下去节槐;
問身邊的人選擇但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喜歡的東西無法養(yǎng)活自己拐纱;
學習很忙或者工作很忙铜异;
沒有時間是考慮興趣去嘗試己喜歡的事情;
經濟狀況不允許以及顧慮別人的看法秸架,別人嘲笑和質疑自己揍庄。
就這樣在上千問題和顧慮中反復斟酌了一遍又一遍,我把它們的共性概括成了這樣一段話:想走出迷茫东抹,我們需要在生活中找到一個指引蚂子,它可以是一種興趣,或者是一種選擇缭黔,但想找到它需要一定的嘗試食茎。
而這個嘗試不僅需要消耗一定的時間、金錢或人際成本馏谨,而且到最后也未必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别渔。最終通過權衡,我們不愿意犧牲當前所擁有的舒適感去換取這個“風險投資”惧互,然而我們又無法改變當前的現狀哎媚。
于是,我們就被困在了迷茫的處境里壹哺。那么找到了這些問題的共性之后抄伍,讓我們一步步從自身到外界去看,在每一個層面我們應該如何幫助自己轉變應對問題的態(tài)度管宵,進而找到一個解決的方法截珍。
面對自己,改變是場投資箩朴,只有做與不做
雖然改變的嘗試是一個風險投資岗喉,但就像買彩票不一定會中獎,不買彩票一定不會中獎的道理炸庞,如果不支付對應的成本去參與這個投資钱床,我們就沒有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當你在評論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的時候埠居,有沒有問過自己查牌,為了找到喜歡的東西事期,是否把自己帶出了生活的舒適圈?做了多少新的嘗試纸颜?又付出了多少堅持识啦?我們對于生活的評論涕侈,映射的正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诈闺。
面對迷茫菜枷,我們只有做與不做兩個選擇。而當我們開始不斷把問題歸結于生活的時候涮较,我們想走出迷茫的動力只會越來越少稠鼻。
面對顧慮,培養(yǎng)興趣不等于放棄生存條件
有人覺得自己喜歡的東西很難養(yǎng)活自己狂票,或者經濟條件不允許我們發(fā)展額外的愛好候齿,但實際上愛好和生存是不沖突的。
去尋找或者發(fā)展愛好苫亦,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當前賴以生存的條件毛肋,在愛好可以養(yǎng)活自己之前,它不能作為一種職業(yè)屋剑。
當我們不知道應該報什么專業(yè)的時候润匙,保證自己的成績總是沒錯的,當我們不知道轉什么行業(yè)的時候唉匾,保證當前的工作不出紕漏總是沒錯的孕讳。
但另一方面璃饱,如果你的顧慮是時間雾狈,或者其他自己可能沒有辦法兩全的選擇堪澎,那么就回到剛才所說的蚁署,改變是一項投資筷弦,我們不可能不付出就讓鋪好的路直徑擺在前面梗夸。
面對嘗試,三分鐘熱度号醉?尋求生活的參考答案反症?
?對于三分鐘熱度以及經常向他人尋求答案的人來說,至少他們做了一些嘗試扣癣。但導致人們無法走出迷茫的兩個最大障礙惰帽,就是需要足夠且持久的驅動力和對于生活選擇的主動權。
沒有足夠持久的驅動力父虑,是因為我們給自己定的目標不是太大该酗、就是太遠。試想,如果有人選擇做一個公眾號呜魄,結果剛入行就寫了很多火爆的文章悔叽,有多少人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放棄呢?
無非就是因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爵嗅,卻沒有辦法看到預期的收獲娇澎,我們才會對一個目標慢慢失去動力,才會選擇放棄睹晒。
面對這類問題趟庄,最好的辦法是找到一個可以累加的目標,它不等同于把大目標化成小目標伪很,而是讓我們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戚啥,把為了目標去努力的思維變成不斷積累自己獲得的成就感。
舉個例子锉试,當學生把目標訂成考多少分猫十、多少名;或者當上班族把目標訂成賺多少錢呆盖、升職的時候拖云,他們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旦自己實現了就需要在維持自己當前不被超越的情況下,就要樹立更高的目標应又。
而最后往往會因為覺得很難好累而放棄宙项。我們都知道,越往上丁频,越困難杉允,這種思維方式帶給我們的開始是源源不斷的動力,但隨后席里,就是害怕失去的壓力叔磷。
相反地,如果學生把目標訂成掌握一類習題奖磁,掌握一類再去解決下一類改基;如果上班族把自己的目標訂成完美地完成一項任務或者為團隊做好一件事情,不僅這些目標沒有上限咖为,而且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秕狰,會給我們帶來與日俱增的成就感以及源源不斷的動力。
雖然這是兩種思維方式躁染,但我們做的卻是同樣的事情鸣哀,而帶了來的效果卻是不一樣的。
細心的朋友們可能注意到吞彤,我在做視頻寫文案時并沒有把頻道的關注量作為自己未來的目標我衬。
相反地叹放,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夠不斷提高作品的質量,正是因為我不想讓現在的動力變成未來的壓力挠羔,一旦實現一千井仰,就會想一萬、十萬破加、百萬俱恶。
但如果轉變思維,去想自己創(chuàng)造的內容為多少人帶去了新的價值范舀,又在反饋的過程中從大家那里學到了多少新的東西合是,那么當作品的質量上去了,還需要擔心沒有人看嗎尿背?
我不知道屏幕前的大家有沒有問或者被問到過端仰,應該學文還是學理,報A專業(yè)還是B專業(yè)田藐?考研博還是工作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仔細想想吱七,假如你問一個文科生汽久,喜歡文科還是理科,那主要答案無非就是兩種踊餐,一種是這個人喜歡文科景醇,向你推薦文科,另一種是這個人不喜歡自己的選擇吝岭,告訴你不要選文科三痰,但這真的是你需要的答案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窜管,大部分人在面對生活的選擇的時候散劫,都會向身邊有經歷的人討教經驗,這是非常正常的幕帆。但陷入迷茫的人和目標清晰的人他們問出來的問題是不一樣的获搏。
迷茫的人會拋出一道選擇題去問對方的選擇,之后還會時不時地懷疑這到底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失乾,而目標清晰的人則會拋出一道非常細致的問答題常熙,去了解對方所知道的信息,并通過其他的調查和思考來確定自己想要的答案碱茁。
我的朋友有一次被問到裸卫,是應該考研還是工作?他的回答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纽竣,他說你這問題問得墓贿,就好像選一種你就能實現一樣。扎心了老鐵了~
面對迷茫的選擇,最好的方式就是對當前的狀況和可選的方向分別做一個細致的評估募壕。自己去了解每一個選擇调炬,每個選擇可以獲得什么,又要付出什么舱馅,需要準備什么缰泡,但又欠缺什么,你會發(fā)現代嗤,自己在評估的過程中棘钞,慢慢地心里就已經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答案干毅。
當你在糾結是應該考研還是工作的時候硝逢,有想法的人則是一邊去招聘網站搜索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職位信息渠鸽,根據工作的要求評估自己在能力上有哪些欠缺徽缚,需要做哪些準備;另一邊去聯系招生辦排宰,進招生群板甘,了解想要考研又會有哪些要求虾啦。
當你還在擔心自己選擇一個就沒有時間去顧及另一個的時候傲醉,有想法的人已經為自己的目標做了充足的調查呻率,并做好了決定和規(guī)劃礼仗。
有的時候韭脊,規(guī)劃和方向并沒有那么難獲得沪羔,只是因為曾經生活被安排好了的我們蔫饰,已經習慣于依賴別人去獲得答案,而當我們得不到參考答案的時候茫因,就會把時間浪費在猶豫和糾結上冻押。
這背后真正的區(qū)別翼雀,與能力無關,而是我們是否掌握了自己生活的主動權类垦。
??
很多人在步入新的人生階段時會陷入一個“消極怪圈”。在前一個階段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砰琢,進入新階段時便開始后悔和糾結陪汽,而這種情緒又會影響他們在新階段的發(fā)揮挚冤,進而造成又一個消極的結果训挡,如此周而復始。
?一些人因為高中沒有好好學習,就上了一個普通的本科或者大專肤京,在大學時本應該利用空閑時間去看看書蟆沫、兼職實習饭庞、學個樂器舟山、練門外語累盗、參與社會活動若债,拓展人際關系...
但現實是很多人選擇惆悵蠢琳、后悔傲须、糾結......然而這種消極的心態(tài)隨著時間流逝慢慢被沖淡了泰讽,最后竟開始享受自己現在的生活佛玄。結果幾年后到了就業(yè)的時候翎嫡,又繼續(xù)惆悵惑申、后悔圈驼、糾結...
我們不可能要求自己在15歲的年紀擁有25萤厅、35歲的人生閱歷惕味,這也就意味著名挥,很少會有人在初高中階段就明確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是什么。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過一些錯誤的選擇救湖,但這些錯誤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在未來少走一些彎路鞋既,不是為了讓我們去糾結和惆悵的。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卻可以用過去的經驗改變未來程储。
既然我們要把自己所落下的補回來章鲤,這條路你就注定要難走一些。但如果原地踏步皱蹦,我們只會被生活甩得越來越遠沪哺。
其次枯途,生活對比與認知超越。
說實話晚岭,我們覺得當代年輕人迷茫一個最最重要的問題來源腥例,比如現在打開各大平臺上一刷,經常會帶著名校學長學姐构回、年薪百萬、業(yè)界大佬等等金光閃閃標題的視頻借跪。
其實打上這些標簽的目的大家都知道,是為了通過人設吸引瀏覽量和關注度果港,這里面的一些內容質量確實很高,不過這種(營銷)現象(過度)存在一個問題:優(yōu)秀者所塑造的“完美人設”常常給觀眾帶去過高甚至錯誤的“完美期望”萝衩,它會讓很多人覺得,自己仿佛一無是處队塘,進而把問題歸結于這個社會。
不論在網絡還是現實即碗,拋開真實與否内舟,人們通常只把目光聚焦在別人展現和塑造出來的保檐、發(fā)光的那一面垒在,卻常常忽略這些人背后真實地生活與付出的辛勤。
于是他們慢慢開始覺得峦阁,別人都是年薪百萬瘪菌,事業(yè)有成屹培,但自己卻一直平平無奇默穴,進而對自己的生活感到迷茫和怨念。
問題是褪秀,這些聽起來似乎很淺顯的道理蓄诽,但是它能讓我們輕易地進行自我過濾或者放下手機和社交網絡嗎?稍后我會特別針對這點為大家分享一些方法媒吗。?
最后仑氛,來自外界的聲音。
當我們面臨生活選擇的時候闸英,身邊經常充斥著很多聲音锯岖。有的來自父母,通常是因為他們希望你有一個穩(wěn)定的生活甫何。有的來自同齡人出吹,通常是因為他們希望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當然沛豌,也少不了一些質疑趋箩、嫉妒、嘲笑等等負面的聲音加派。但無論是哪種聲音叫确,總有一種人很難被動搖,就是有著明確方向和充分準備的人芍锦。
舉個例子竹勉,當一個人抱怨父母不支持自己出國的時候,他是怎樣提出來自己的想法的娄琉,他是否心平氣和地向父母展示過自己規(guī)劃的可行性以及所做的準備次乓?他是否已經計劃好去哪個國家、哪個學校孽水、什么專業(yè)票腰、畢業(yè)后的發(fā)展可能、如何申請女气、何時申請杏慰、成績是否達標、準備什么材料、費用多少缘滥、經濟條件是否允許轰胁、是否申請獎學金或打工等等。
每個人生活中都有很多關心自己的人朝扼,但只有當我們面對一個選擇做了充足的準備赃阀,并賦予它足夠的信服力,那些關心我們的人才能夠提供我們所需要的的支持擎颖,那些負面的聲音才會識趣地離開榛斯。
其實生活中真的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迷茫肠仪、糾結肖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其實是我們面對生活的未知打出了一面保護自己的盾牌异旧。而真正的問題只有一個意述,做還是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