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duō duō guài shi,指令人感到不可理解、十分驚訝的事。
最早出自于南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
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趁窃,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急前,竊視醒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殷浩在晉成帝時裆针,曾任過征西將軍庾亮的參軍刨摩。晉康帝時,接受建武將軍之封世吨,任揚州刺史澡刹,后又任中軍將軍,統(tǒng)管揚州耘婚、徐州等五個州的軍事罢浇,官職不可謂低°宓唬可是由于當時晉朝統(tǒng)治集團上層鬧分裂嚷闭,將領(lǐng)之間相互猜忌,加上北征后秦失利赖临,最終還是被撤了職胞锰,并流放到信安,從此再未做過官兢榨。
雖說對于被貶黜一事嗅榕,殷浩從未向人抱怨過,可人們總能看到吵聪,他老是伸出一個指頭誊册,對空畫字。這引起了人們好奇暖璧,有好事者悄悄跟在他后邊案怯,細細琢磨他畫的字,時間長了澎办,后來終于弄清楚嘲碱,那是“咄咄怪事”四字。
這時局蚀,人們方始明白麦锯,他對自已被撤職和流放,是深懷不滿的琅绅。只不過扶欣,作為權(quán)力斗爭中的犧牲品,他不能公開道出自己的冤屈,也無處傾訴這種冤屈料祠,所以只能整天對空畫字骆捧,以泄怨憤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