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概念拧廊,常思常新;同一個人晋修,常思常進吧碾。
《道德經》中"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墓卦,長短相形倦春,高下相傾,音聲相和落剪,前后相隨睁本。"道盡了萬事萬物,相輔相成忠怖,互為條件呢堰,互相成就。
一周的訓練脑又,我從“我”中抽離暮胧,原來一個人在自己的世界活得太久會變得這么狹隘和自負,所有的強勢只不過是一種自我保護问麸,所有的對抗只不過是不愿打開限制的借口。
我們可以從“全面”和“準確”兩個方面來判斷一件事是否是正確的钞翔。什么是全面严卖?在《金字塔原理》中叫做“MECE”不重不漏,和“全面”相對的是“片面”布轿,片面就是“只見樹木哮笆,不見森林”,我只站在了我慣用的視角考慮了這個問題汰扭,我得到的就是我預設的答案稠肘,但并不一定是真實的答案。就像“崎嶇山峰模型”萝毛,我們面對的問題總是復雜多變的项阴,決定一個結果的走向,往往會有很多影響因素笆包,如果單一思考环揽,永遠也到不了“全局高峰”。什么是準確庵佣?準確就是知識邊界/思維模型邊界歉胶,知道什么情況下有效,什么情況下失效巴粪。就像為什么我們能看到有些人在一個企業(yè)很優(yōu)秀通今,但在另一個企業(yè)卻表現(xiàn)平平粥谬,有很大因素是他把過去的成功經驗照搬到另一個組織氛圍、業(yè)務類型完全不同的場景中繼續(xù)應用辫塌。這時帝嗡,他的“成功經驗”是失效的,那么做的這件事也就是不正確的事璃氢,自然不會有好的結果哟玷。
那影響思考力的因素都有哪些呢?人的認知局限一也、情緒巢寡、環(huán)境...我們可以先從一個1by1的對話開始思考,我們到底在和誰對話椰苟?面對面的兩個人抑月,內化為六個人:你想象中的他,他想象中的他舆蝴,真實的他谦絮,你想象中的你,他想象中的你洁仗,真實的你层皱。為什么人與人會有誤解、有爭執(zhí)赠潦?為什么同樣一件事叫胖,有人做的好,有人做不好她奥?究其根本瓮增,我們也許還沒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誰”!我們又在和“誰”對話哩俭!更重要的是绷跑,我們對“正確”的標準是不是能達成一致?我們的觀念基于我們的認知凡资,但觀念是否有好壞砸捏,不是以“人”的判斷為依據(jù),而是在于它作用于這個事件后產生了怎樣的結果讳苦,因為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带膜,都有自己的隱含假設,我認為我說的就是對的鸳谜,這是對“思考”一個特別大的影響因素膝藕;那么如何找到我們的隱含假設,避免自我設限咐扭,避免我們的思考力變低呢芭挽?
第一個工具:隱含假設三步驟
1.找出相對于這件事的隱含假設--是什么滑废?
2.覺察隱含假設中的不合理性,反推/驗證其準確性--為什么袜爪?
3.全面(不同時空蠕趁、不同視角)思考,找出更多可能性--怎么辦辛馆?
第二個工具:思考事件卡
1.結構清晰:一看即懂俺陋;
2.過程完整:事件+反思、區(qū)分事實與假設昙篙;
3.情緒覺察:初心腊状、目的、產生了什么情緒苔可、為什么產生這些情緒缴挖;
4.思維模型、量化記錄思考四要素【強度焚辅、容量映屋、速率、韌性】同蜻;
5.復盤總結:我總結提煉出了什么思維模型棚点,我準備怎么做。
第三個工具:七色燈思維模型
1.“綠燈思維”就是當我們碰到一個新觀點埃仪、新知識乙濒、新說法時,先假設是對的卵蛉,然后思考對我有什么幫助,不要一上來就否定么库。
2.“紫燈思維”是一種“宿命論”的僵固型思維傻丝,他的隱含假設常見的就是“我不行”,和它相對的是“成長型思維”诉儒。大多數(shù)人都是矛盾型葡缰,時而僵固,時而成長忱反。
3.“赤燈思維”泛释,非主要因素假設。舉一個在工作中常見的例子:
員工A:你覺得在這家公司有成長么温算?
員工B:沒有
員工A:那你還留在這干什么怜校?
A的隱含假設就是“沒有成長的公司就不該留下來”,留在一個公司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注竿,對于B來說茄茁,雖然在這里沒有成長魂贬,但是公司有發(fā)展、所做的事情有社會價值裙顽、有好的人際關系或者錢多付燥、事兒少、離家近愈犹,也許這些才是他更在意的键科,才是確定是走是留的“主要因素”。
所以漩怎,我們要養(yǎng)成這樣一種意識:面對一件事情/一個問題勋颖,不要急于下判斷,多去搜集一些信息扬卷,分析并找到主要影響因素牙言。
4.“以偏概全式假設”我們定義為“橙燈思維”,比如通過常規(guī)面試來決定是否錄用一位候選人就是很高風險的一個“決策”怪得,一個人在面試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很難是全面的咱枉、真實的、客觀的徒恋,如果僅從面試來決策蚕断,很容易“以偏概全”。應對辦法就是從多視角去看待事物入挣,可以參考“崎嶇山峰模型”亿乳。
5.“非黑即白式假設”黃燈思維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很常見,好的反面一定是不好么径筏?事物有它的多面性葛假,世界是彩色的。極端論斷滋恬,是對自己的開解聊训,也是一種狹隘吧。怎么擺脫這種思維定勢呢恢氯?那就是不爭對錯带斑,不糾結輸贏,常用“我們”勋拟。
6.“青燈思維”過分追求完美式假設勋磕,這一類的人往往會有些“強迫癥”和“完美主義傾向”,想明白再去行動敢靡,卻忘了一直想可能永遠都想不通挂滓,做了才發(fā)現(xiàn)什么是對的,“先完成再完美”醋安。
7.“藍燈思維”杂彭,反求諸己墓毒。一件事情的發(fā)生,有內因亲怠,也有外因所计,為什么叫“一個巴掌拍不響”,凡事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团秽,因為你很難改變別人主胧,少去假設對方的假設是什么,多去內觀自己的假設對這件事情的影響习勤。
從“思考”到“深度思考”到形成“深度思考力”有太長的路需要走踪栋,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吧图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