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還有書籍》
作者:米沃什 [波蘭]
譯者:楊德友
但是書籍將會站在書架上,
此乃真正的存在巨缘,
書籍一下子出現(xiàn)添忘,嶄新,還有些濕潤若锁,
像秋天栗子樹下閃閃發(fā)亮的落果搁骑,
受到觸摸、愛撫又固,開始長時生存仲器。
盡管地平線上有大火,城堡在空中爆破仰冠,部落在遠征途中乏冀,行星在運行。
“我們永存洋只,”書籍說辆沦,
即使書頁被撕扯,
或者文字被呼嘯的火焰舔光识虚。
書籍比我們持久肢扯,我們纖弱的體溫
會和記憶一起冷卻、消散担锤、寂滅蔚晨。
我常想象已經(jīng)沒有我的大地,
一如既往肛循,沒有損失蛛株,依然是大戲臺,
女人的時裝育拨,掛露珠的丁香花谨履,山谷的歌聲。
但是書籍將會豎立在書架熬丧,有幸誕生笋粟,
來源于人,也源于崇高與光明析蝴。
這部與波蘭詩人米沃什的詩歌同名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害捕,由羅穎鸞導演,胡歌配音闷畸,一共五集尝盼,每集三十分鐘。從編輯佑菩,藏書人盾沫,作者裁赠,書面設計者,閱讀方式五個主體切入赴精,每集講述了三段故事佩捞。精心繪制的生動卡通動畫,加上胡歌充滿誘惑力的嗓音蕾哟,將那些癡迷地游走在書籍間的人們推向大眾的視野一忱。
2019年12月上映以來,3.6萬人在豆瓣打出了9.2的高分谭确,看過的人們表示自己不配成為愛書人帘营。
他們是一個個游走在社會中很不起眼的普通人,甚至有點喪逐哈,但是提起書仪吧,拿起書,那一刻讓他們的眼睛里泛著明媚的光鞠眉,在書的感染下薯鼠,他們的身體傳遞出來的是一種平和,儒雅的風度械蹋,是一群可愛之人出皇。
有的是在枯燥的文字里尋找金子般作品的編輯,有的是為了翻譯出最原汁原味的書而苦苦摸索數(shù)年的譯者哗戈,有的是尋覓絕版珍貴之書的藏書人和舊書店老板郊艘,有的是為書打造貼切封面的設計者,有的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在地鐵站里讀書的人……
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關于書的世界和愛書之人的故事唯咬。
一纱注、為一本好書的誕生而默默付出的幕后人
有時候,在茫茫書海中胆胰,遇見一本特別的書狞贱,是一種幸福。這好比蜀涨,在茫茫文字里瞎嬉,遇見特別的文字一樣。金子需要掘金者厚柳,千里馬需要伯樂氧枣。
有時候當你讀一本外國小說,被它蹩腳拗口的翻譯而鬧得心里直鬧心别垮,就像隔著靴子瘙癢便监,一點也不爽。而一部流暢的翻譯碳想,是領路人烧董,把我們引進作者的勝地毁靶。
有時候,當一本好書拿到手解藻,第一眼會被它設計感十足的封面所吸引老充,有時甚至會為了這別樹一幟的封面裝點書架葡盗,而選擇這一個版本螟左。
一本好書,除了內(nèi)容觅够,還需要這樣的八方支援:編輯胶背、譯者、設計者喘先。
朱岳钳吟,豆瓣禿頭協(xié)會會長,小說家窘拯,也是一個編輯红且。
他的現(xiàn)實生活遠比精神世界枯燥得多。上班涤姊、打卡暇番、打開電腦,逛豆瓣思喊、看會稿子壁酬、收發(fā)郵件,一天就過去了恨课,他對著鏡頭擠出了劉燁似的無奈的笑舆乔。
在他眼里:寫小說是當上帝,做編輯是當雜役剂公。這樣頹廢茫然的他希俩,持續(xù)了近十年。
在他39時纲辽,直到他遇到了一本書《寂寞的游戲》斜纪,作者是袁哲生,也是三十九歲這年去世文兑。這本書驚艷了朱岳盒刚,讓他開始明白自己的使命:讓更多人看到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
而這本好書绿贞,卻得不到出版社認可因块。他自己找人推,找到朋友籍铁,朋友說不看涡上,他氣得把朋友拉黑了趾断。
快餐時代,文章層出不窮吩愧,為了爭奪讀者眼球芋酌,聚焦讀者心理,更多對準受眾口味的暢銷書鋪天蓋地雁佳。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脐帝,考驗著熱衷于寫傳統(tǒng)文章的原創(chuàng)作者,卻不曾想也有這樣一批可愛的編輯糖权,甘愿做一片綠葉堵腹,并用一己看不見的力維持著原創(chuàng)文學的一片凈土。想來竟讓人熱淚盈眶星澳。
中華書局的編輯俞國林疚顷,在整理古籍中發(fā)現(xiàn)了一處鄭天挺西南聯(lián)大的日記摘選,他敏銳地發(fā)覺了這套日記的出版價值禁偎,于是聯(lián)系上了鄭天挺的家人腿堤,果然,鄭天挺的日記完整地保存了數(shù)十年如暖。然而笆檀,為了征得鄭天挺家人的同意,俞國林前后造訪了多次装处,歷經(jīng)十三年误债,反復校對七八次,終于面世妄迁,這不僅是鄭天挺的日記寝蹈,更是西南聯(lián)大史,從1938年到1946年登淘,記錄詳細箫老,珍貴無比。
北大外國語西葡語系主任范曄黔州,如果你看過《百年孤獨》耍鬓,應該對這個名字很熟悉。他是馬爾克斯授權(quán)的第一個中文譯本的翻譯者流妻。十個月牲蜀,他看了馬爾克斯其他作品以及馬爾克斯的研究資料,反復琢磨了西班牙原文著作绅这,試圖尋找馬爾克斯創(chuàng)作時的感覺和調(diào)子涣达。翻譯者的工作看似不過是咀嚼別人的東西,但是期間的辛苦卻相當于第二次創(chuàng)作。
書籍設計者寧成春度苔,五十五年里匆篓,一千五百多本書,他見證了書籍設計變革和發(fā)展的歷史寇窑⊙桓牛看似簡單的封面,卻凝聚著設計者苦心孤詣的心血甩骏,一個模糊的人影窗市,一塊凹面,一處斜紋横漏,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谨设。
這些細節(jié)熟掂,和這些人一樣缎浇,看似渺小平凡,然而都在黑暗的夜里發(fā)出過不平凡的光芒赴肚。
二素跺、為描繪和保存人間美好而傾心的作者
長沙,一處天臺上誉券,長滿了翠綠的樹指厌,嬌媚的小花點綴其間,粉的踊跟,白的踩验,紅的,是一小片生長在城市里的自然商玫。
七十三歲的藝術家蔡皋奶奶箕憾,經(jīng)常來到這里坐坐。安靜的時刻拳昌,風來了袭异,香氣來了,蜜蜂也來了炬藤,她的靈感也跟著來了御铃,一坐便能坐上小半天,她說這很養(yǎng)她沈矿。
翻開她的畫本上真,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自然景物羹膳,樹葉睡互,昆蟲,加上她記錄的幾行字,雖然頭已花白湃缎,而這份繪畫滋養(yǎng)著的靈魂卻是不朽的犀填。
她是繪本界的先驅(qū),早在繪本并不流行的八九十年代嗓违,她便開始了繪畫九巡。憑借《荒野狐精》,她為中國繪本拿下了第一部國際大獎蹂季。
她的作品里多數(shù)是來自生活冕广。比如童年時外婆講的故事,唱的童謠偿洁,分配到鄉(xiāng)下工作的所見所聞……都成了她畫筆下的奇妙色彩撒汉。
熊亮,一個普通人涕滋,熱愛畫畫睬辐,但是長達十年的時間里他都從事著與畫畫無關的工作。直到有一天晚上宾肺,他睡不著溯饵,放著崔健,竇唯的搖滾音樂锨用,他突然想:我還是一個搖滾青年丰刊,怎么能夠每天工作然后想著開開公司怎樣怎樣呢?
于是他馬上投入了創(chuàng)作中增拥,拾起了畫畫的夢啄巧。
他開始以熊暗為筆名,創(chuàng)作了卡夫卡等一系列成人繪本掌栅。風格迥異秩仆,別樹一幟,直到女兒出生渣玲,他開始嘗試畫兒童繪本逗概。
鋪滿地面的畫紙,就像一個個童話世界忘衍,空靈美妙逾苫。繪本不僅讓作家身心的每一處毛孔張開,讓童真童趣鉆進心里枚钓,也帶給閱讀者一種遁入靈境的感受铅搓。
三、視書籍為珍寶的收藏者
有人愛書搀捷,已經(jīng)形成一種癮星掰。這種癮多望,讓她們在生活里得以充實,有意義氢烘,這是許多人理解不了的怀偷,它其實和任何一種收藏愛好,別無二致播玖。在時間的長河中椎工,在流動的空間里,一本好書像流浪的孩子蜀踏,也許是在一處視為廢紙的廢品收購站维蒙,也許在買賣為主的舊書市場,也許是置于明亮殿堂上的拍賣會上果覆。它們輾轉(zhuǎn)于時空中颅痊,同樣靜靜等待著發(fā)現(xiàn)它們的人。
臺北局待,一家主營絕版書珍本書的舊書店斑响。吳雅慧從她父親手中接管過來,從1979年至今燎猛,已走過四十個年頭恋捆。
從小她便在書堆里長大照皆,幫忙搬書整理書重绷,也讀了許多書,同學為了看書也總來巴結(jié)她膜毁。在這舊書堆里昭卓,她發(fā)現(xiàn)了一本裝幀精良的一套書,打開外殼瘟滨,里面竟保存完好候醒。她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這讓她重新認識了舊書的美杂瘸。
更讓人驚喜的是倒淫,在尋找舊書的旅途中,她們竟然發(fā)現(xiàn)了從前賣出去的書败玉。那上面敌土,有著她父親寫下的獨特的數(shù)字字體坪圾。吳雅慧說這書跟隨著人流著流著舟山,又流回到你的身邊奢赂,這個輪回是很有趣的挽牢。
lulu和蝸牛觅彰,是上海的一對八零后夫妻判呕。也經(jīng)營著一家書店猾蒂,每個周末都會到舊書市場淘書幌羞。后來他們開著車,用香蕉箱子裝著一車書癌淮,邊走邊擺攤躺坟。他們不止開到城市角落,也開到了鄉(xiāng)下乳蓄,走過了十一個省瞳氓,把這些好書帶給更多喜歡卻買不到的愛書之人。
舊書栓袖,二手書匣摘,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種廉價的,論斤賣的書裹刮,而他們卻視為了一種可以留住舊時代里珍貴記憶的方式音榜,保存了那份經(jīng)久不衰的古香。
如吳雅慧的美好愿景捧弃,她希望把舊書做得更精致赠叼,更專業(yè),用更文化的方式去呈現(xiàn)它违霞,不只是一種買賣嘴办。
四、沉迷于書的海洋里的普通讀書人
叫人慚愧的是买鸽,說起愛書涧郊,我們遠遠不如同樣普通的他們。
他們愛讀書眼五,在上下班擁擠的地鐵站里妆艘,倚著扶桿,一天下來也能讀上三四十頁書看幼。他們把自己的讀書經(jīng)驗和意見形成音頻批旺,發(fā)布在平臺上。他們在上班路上用語音講述故事诵姜,轉(zhuǎn)化文字發(fā)布在平臺上汽煮,廣結(jié)書友,分享書籍棚唆,按著書中作者的足跡在實地行走暇赤。
朱利偉,一個普通的圖書編輯瑟俭,她便是每天利用上下班搭地鐵的時間翎卓,來閱讀。包里總是備著一本書摆寄。漸漸地失暴,她發(fā)覺像她這樣的人還不少坯门,于是她用手機拍攝了下來,有時候是拍看書人捧著的那本書逗扒,有時候是專注的看書人古戴。人們看的書也是五花八門,比如《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矩肩、《叫魂》现恼、《資治通鑒》等等,還有人讀專業(yè)書黍檩。不知不覺她已拍了上千張照片叉袍,她傳到了豆瓣相冊里,沒想到引來了無數(shù)豆友的圍觀刽酱,有人開始期待她每日的照片喳逛,有人還玩笑式地說我也在地鐵看書,來拍我拍我棵里。也有人和她說這樣是不是侵犯了別人的隱私權(quán)和肖像權(quán)润文。于是她開始避免拍人的正面,并與被拍攝者溝通是否愿意殿怜,如此一來典蝌,她還結(jié)識了不少書友。她的照片喚起了許多人對書的熱愛头谜,她因此還在2018年度新京報好書致敬禮中骏掀,獲得了年度閱讀場景的致敬獎項。
小隱乔夯,是B站一個讀書up主砖织。六歲的時候就好在圖書館里讀書,如今她依舊保持每月逛書店的習慣末荐。她說無論平時工作壓力多大,只要一進書店新锈,整個人就開心了甲脏。她的書是一系列一系列買的,會有個別作家的專區(qū)妹笆。在書店遇見了讀書時提到的書块请,小隱就像邂逅了一個心心念念的情人,心花怒放拳缠。
讀書墩新,讓這些人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而書也鏈接著無數(shù)同樣被書咯吱著癢癢的人們窟坐。
這部短小精悍的紀錄片海渊,將我們引進了一道讀書人的風景里去绵疲,原來一本書的誕生這樣細致,原來大千世界臣疑,愛書之人這樣多盔憨,原來癡迷書者,這樣迷人讯沈。
紀錄片中涉及的值得推薦書目:
1.袁哲生《寂寞的游戲》
2.赫爾岑《往事與隨想》
3.鄭天挺《鄭天挺西南聯(lián)大日記》
4.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5.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太古和其他的時間》
6.莫里斯·桑達克《野獸國》
7.熊亮《小石獅》
8.喬治·奧威爾《奧威爾日記》
9.弗諾·文奇《真名實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