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這兩天在給三個班的學生上了《庖丁解旁北纾》這一課,每上完一次都有一種新的收獲鸵鸥,每上完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奠滑。特別是對板書的設計,我非常滿意妒穴,忍不住跟學生們炫耀宋税,有的學生立刻在下面說:老師你這是不是就叫做躊躇滿志,我對孩子伸出大拇指:看來你們已經(jīng)會學以致用了讼油。
? ? ? ? 以前再講這篇文章時杰赛,只是把重點字詞帶著學生梳理一下,然后總結(jié)歸納成語的含義矮台,再解讀一下養(yǎng)生的意思就差不多了乏屯。上周二由于一位同事要上示范課阔墩,在教研組會上,大家集體備課瓶珊。我受到莊老師的啟發(fā),從成語入手解讀本文內(nèi)涵耸彪,讓學生們深入了解莊子的思想伞芹。
? ? ? ? 于是這堂課我就在梳理完重點字詞的基礎上,帶著學生們由成語入手蝉娜,一起深入探討和理解莊子在這個寓言故事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唱较。我先讓學生們找出課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他們迅速找到:庖丁解牛召川、目無全牛南缓、游刃有余、躊躇滿志荧呐。我又帶著學生解讀“技經(jīng)肯綮而未嘗”和庖丁殺完牛后的動作描寫汉形,補充了切中肻綮、善刀而藏兩個成語倍阐。通過成語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成語不僅反應出庖丁解牛的全過程概疆,還深刻體現(xiàn)了莊子的思想。
? ? ? ? ? 首先我從庖丁解牛的解字入手峰搪,問學生庖丁解牛中的解能不能換做“殺”和“宰”為什么岔冀?學生們馬上回答出:“解”用詞文雅,突出了庖丁的技藝高超概耻,而“殺”和“宰”就顯得普通而血腥使套。我趁熱打鐵接著問:庖丁解牛的技藝一開始就這么高超嗎?學生立刻回答不是鞠柄。他們從文中找出“始臣之解牛之時侦高,所見無非牛者〈悍妫”從目有全牛到目無全牛庖丁用了三年時間矫膨。學生們一下發(fā)現(xiàn)庖丁這其實就是認識規(guī)律的過程,正是因為他了解了牛的內(nèi)部構(gòu)造期奔,才能做到后來的“官知止而神欲行”侧馅。光了解牛的內(nèi)部構(gòu)造顯然還不能達到游刃有余的地步。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事物的關(guān)鍵處呐萌,庖丁每到牛的筋骨交接處馁痴,他用刀非常小心,不用刀觸碰這些地方肺孤。這就是切中肯綮罗晕,這也是庖丁掌握規(guī)律的過程济欢。在此基礎上還要經(jīng)過反復練習和實踐,庖丁用了19年時間小渊,殺了數(shù)千頭牛法褥,他才達到了游刃有余的地步。由此可見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和運用不是輕而易舉的酬屉。
? ? ? ? 在文言文學習中規(guī)律也隨處可見半等,我給學生們舉了“于”的例子,于出現(xiàn)在文言句式中呐萨,于即是狀語后置句的標志杀饵,也是被動句的標志,我們怎樣判斷呢?我舉出《師說》中“不拘于時谬擦,學于余”切距,《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臣誠恐見欺于王”,《勸學》中“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惨远,“庖丁解琶瘴颍”中“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還有我們平常說的“受制于人”锨络,讓學生們總結(jié)規(guī)律赌躺。學生們討論后,他們總結(jié)出當于翻譯成介詞“在羡儿、從礼患、比、向掠归、到”的時候缅叠,這時“于”跟后面的名詞構(gòu)成介賓短語做狀語修飾前面的動詞,翻譯時要把它提到動詞前面虏冻,這時它就是狀語后置句的標志肤粱。當“見……于”、“受……于”時厨相,于表被動领曼。“不拘于時”這句話也是被動句蛮穿,主語李蟠是動作的承受者庶骄。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規(guī)律無處不在,我們只有像庖丁那樣認識和掌握規(guī)律践磅,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单刁,才能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府适。
? ? ? ? 解完牛后羔飞,庖丁躊躇滿志肺樟,我問學生他這是洋洋自得,喜形于色嗎逻淌?學生馬上說不是么伯,這是一種悠然自得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他們還找到文中“雖然卡儒,每至于族蹦狂,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朋贬,視為止,行為遲”來說明庖丁并沒有驕傲自滿窜骄。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要想獲得這種精神上最高層次的幸福感锦募,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當你通過不懈努力獲得成功后邻遏,會帶給你無與倫比的獲得感和成就感糠亩,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 ? ? ? 善刀而藏表面上看似一個動作和細節(jié)描寫准验,卻反映出庖丁很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赎线。同時告訴我們做事要認真投入,善始善終糊饱;做人要低調(diào)謙遜垂寥,方得始終。
? ? ? 工作以來至少講了四五次《庖丁解帕矸妫》滞项,感覺這次是我講得最暢快的一次。我也似乎進入到庖丁游刃有余的境地夭坪,帶領(lǐng)學生們在莊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中暢游文判,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愉悅感。如果不是因為同事要上展示課室梅,如果沒有大家探討和研究戏仓,如果沒有莊老師對這篇文章的深入挖掘,我想我還會停留在以前淺層次的解讀上亡鼠,想想都覺得可怕赏殃。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拆宛,學習永遠在路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