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從小到大“爺爺”、“奶奶”這兩個詞匯對于若桐來說塔次,一直很陌生。她第一次聽到這兩個詞匯還是在幼兒園時藕溅,從其他小朋友口中聽到的。那時她聽到別人這樣稱呼來自己的爺爺集币、奶奶時,不禁很好奇偶妖。因為若桐小時候陪伴她身邊的就只有爸爸政溃、媽媽和姥姥、姥爺董虱。
? ? ? ? 若桐其實并不是沒有爺爺、奶奶愤诱,而只是他們在距離自己遙遠的地方像陌生人一樣存在著云头。若桐的爸爸是南方人淫半,年輕時只身一人來北方打拼溃槐。在工作的時候偶然與若桐的媽媽相知相愛科吭,之后就在北方的一個小城市定居下來昏滴。
? ? ? ? 爸爸是一個地地道道南方人对人,而媽媽則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谣殊,于是若桐就是他們跨越南北的愛情結晶牺弄。聽媽媽說在若桐出生前姻几,奶奶曾來過一次北方的家。不過若桐從出生以后就再沒見過爺爺蛇捌、奶奶抚恒,直到她七歲那年络拌。在這之前若桐只在照片上看到過他們柑爸,而爺爺盒音、奶奶也是通過爸爸寄去的照片看到若桐的。那時若桐雖然從來沒見過他們馅而,但也會對他們有一種莫名的想念。幼小的若桐曾站在自家的陽臺瓮恭,望著不遠處的一片向日葵和快要落山的太陽不由地想起遠方的爺爺、奶奶屯蹦。天真的她還對著窗戶喃喃自語道“爺爺维哈、奶奶你們在哪里啊……”
? ? ? ? 不過這種想念的感覺并不是很強烈登澜,因為距離的遙遠和時間的流逝漸漸會將思念沖淡阔挠。若桐成長過程中更多的時間是在姥姥脑蠕、姥爺家度過的购撼,那時爸爸媽媽正處于事業(yè)起步階段很少有時間照顧若桐谴仙。若桐姥姥家在北方的一個靜謐的小鎮(zhèn)迂求,在上幼兒園之前若桐一直在這個小鎮(zhèn)上和姥姥晃跺、姥爺一起度過揩局。于是若桐和姥姥姥爺之間一直很親近掀虎,相反和遠方的爺爺奶奶則很陌生凌盯。
? ? ? ? 七歲那年涩盾,若桐爸爸決定帶若桐回奶奶家過年十气。其實之所以這么多年第一次回奶奶家,若桐的爸爸也是有苦衷的砸西。這些年,若桐的爸爸來北方打拼工作比較辛苦、生活也比較拮據(jù)衅疙。若桐七歲這年,爸爸一方面想家了一方面也想讓若桐見見爺爺奶奶鸳慈。這是若桐第一次不在姥姥家過年,所以她很不情愿地被爸爸媽媽拉著上了火車走芋。雖然若桐心里也一直想見見從未謀面的爺爺奶奶,可對于未知的路途和陌生的環(huán)境即使有爸媽陪伴她還是很害怕翁逞。而且那時通往奶奶家的火車需要整整三天三夜才能到站肋杖,在漫長的途中若桐無時無刻不想自己的姥姥姥爺挖函。一路上哭了好久状植,任由爸爸媽媽怎么勸也勸不住怨喘。
? ? ? ? 等到下了火車已經(jīng)接近凌晨了津畸,若桐迷迷糊糊地扒在爸爸的背上睡著了必怜。下了火車又坐上汽車一路顛簸終于回到奶奶家所在的小村莊了肉拓。進了奶奶家梳庆,若桐在燈光昏暗的房間里第一次見到奶奶帝簇。奶奶躺在厚厚的被子里簡單地問候了一下就熄燈休息了靠益,背影佝僂的爺爺走出來端來白米粥和一些簡單的飯菜丧肴。若桐困得快睜不開眼睛了胧后,吃了幾口飯就和爸爸媽媽去客臥休息了芋浮。
? ? ? ? 第二天壳快,若桐是被院子里一陣嘶啞的鴨鳴吵醒的纸巷。當她睜開眼眶痰,第一眼看見的不是奶奶而是一個男孩兒瘤旨。這是若桐姑姑家的孩子竖伯,也是若桐的表哥存哲。他是個性格溫順的男孩,比若桐大兩歲祟偷。這個哥哥也是若桐來奶奶家第一個熟悉的人察滑,他像一個小導游似的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告訴若桐這個地方什么好吃修肠、什么好玩贺辰。在這里的親戚朋友操持著濃重的地方口音進行交談的嵌施,若桐靜靜地聽他們交談卻一句話也插不上饲化。這里除了語言對若桐來說很陌生吗伤,環(huán)境對若桐也很陌生滓侍。南方的冬天果然與北方的景象截然不同牲芋。南方的冬天雖然還是一片綠意,但是空氣中卻充滿陰冷潮濕的氣息捺球。這時若桐真的好懷念北方冬日的暖陽,懷念姥姥家那真正個讓她覺得溫暖熟悉的地方氮兵。
? ? ? 當然若桐第一次來奶奶家裂逐,爺爺奶奶以及這邊的親戚對若桐都很好泣栈。只是若桐是個很慢熱的小女孩卜高,一下子融入不了這個大家庭南片。他們越熱情掺涛,若桐反而覺得越不適應疼进。若桐的爺爺是一個不茍言笑的老人薪缆,他佝僂著背在院子里忙來忙去伞广。若桐甚至覺得爺爺對自己說的話屈指可數(shù)拣帽,除了吃飯的時候偶爾會叫若桐去吃飯其他多余的話一句都不會說嚼锄。若桐不知道爺爺是不是因為性格的原因對家里的每個人都這樣减拭,還是因為對她這個孫女很陌生而沒什么話可說区丑∨》啵總之這里的一切讓若桐覺得有些格格不入修陡、一時很難適應既们。
? ? ? ? 若桐的媽媽也不太適應南方的生活濒析,過年期間由于水土不服經(jīng)常難受啥纸。于是那一年過完年不久后号杏,若桐一家便坐火車回北方的家了斯棒。后來若桐家的生活漸漸好起來盾致,每隔兩三年若桐爸爸便會帶著媽媽和若桐回奶奶家過年荣暮。不回奶奶家過年的時候庭惜,若桐就會在過年時對著電話簡單地和奶奶問候一下穗酥。這些年一切都不停地變化护赊,若桐逐漸變成大姑娘了砾跃,奶奶家的老房子拆了搬到了城里骏啰,爺爺原本佝僂的背更加彎曲了……但是唯一不變的是,若桐和爺爺奶奶無論是相隔的距離還是心靈的距離一直很遠判耕。說真的,她覺得奶奶家其實更多的像是旅店翘骂。而自己就像是一個客人每次過年時去住一小段時間,然后默默地接受他們熱情的款待碳竟。每次從奶奶家過完年回去,奶奶總會做一些香腸給若桐帶回去莹桅。但是若桐覺得這香腸雖然可以帶走方仿,但是帶不走的卻是那份保持距離感的親情统翩。
? ? ? 但是若桐并不是對爺爺奶奶一點感情也沒有仙蚜,這也是若桐偶然發(fā)現(xiàn)的厂汗。記得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委粉,若桐正在學校上學娶桦。剛剛聽到這個消息的若桐心里忽然很慌亂贾节,因為她忽然想到奶奶家所在的城市就在離震區(qū)不遠的地方。學校食堂的電視上不停滾動播放著關于地震的消息栗涂,若桐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午飯也無心下咽了知牌。那兩天正好有一節(jié)計算機課斤程,課上若桐在網(wǎng)上不停地瀏覽著關于地震的相關消息角寸,淚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轉忿墅。后來仍然心懸著的若桐忍不住打電話給爸爸扁藕,問爺爺奶奶所在的地方有沒有受到大的影響疚脐。當爸爸說爺爺奶奶一切都好的時候亿柑,若桐終于松了一口氣。通過這件事望薄,她忽然明白了其實自己也很在乎遠方的爺爺奶奶。這份她一直以來覺得虛無縹緲的親情呼畸,也一直在她心中真實地存在著。
? ? ? 若桐忽然意識到役耕,不論是因為距離的遙遠、還是語言的差異亦或是相處的短暫瞬痘、溝通的缺失。這些原因雖然讓她和爺爺奶奶間的親情變的忽近忽遠板熊、忽若隱若現(xiàn),但是不能改變的是他們永遠是自己的爺爺奶奶以及他們之間真真切切存在的親情干签。于是漸漸長大的若桐開始學著關心遠方的爺爺奶奶,哪怕是過年回去時幫他們買一些特產(chǎn)容劳,哪怕是電話里多一句真心的問候喘沿。這些小小的改變或許無濟于事竭贩,但在若桐心里她與他們之間遙遠的距離又縮短了些許蚜印。其實與親人之間的隔閡不在于路途的遙遠留量,而在于心的距離窄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