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來自德國的女孩S相約周末活動。她21歲遵班,身材較胖,但仍是歐式的瘦臉潮改,一雙藍綠色的眼睛無比清澄狭郑。在法院實習(xí)三個月后,她將赴倫敦研讀碩士汇在。我們約在11:00—11:30分之間在活動地點見面翰萨。我將近11:30分到達了活動地點,滿以為她已經(jīng)在活動場所參觀了一小會兒糕殉,正準備進門尋她亩鬼,結(jié)果她在門口迎了上來殖告。一問才知道,她11點差五分就到了雳锋,一直在門口等我丛肮。我頓生愧疚,問她為什么不在里面邊參觀邊等我魄缚。她回答里面不大,在門口也方便會合焚廊。我解釋當(dāng)時約時間范圍的目的就是不用那么精確冶匹,她說:我是太典型的德國人了,總是趕早不趕晚咆瘟,從不遲到且從來都會早到五分鐘嚼隘。在德國,遲到五分鐘就必須道歉了袒餐。但今天我們約的是時間范圍飞蛹,所以沒關(guān)系的。
參觀完3D打印和激光切割灸眼,我們找了一家英國茶館喝下午茶卧檐。談到閑時做何事的話題,她的話讓我印象深刻焰宣。一年多來她為一個幫助難民安頓的非贏利組織做志愿者工作霉囚,即使離開德國也仍欣然堅持。雖然難民涌入歐洲這個問題已不再如前那般火熱匕积,但她覺得該組織幫助難民以合理價格尋租住處盈罐,聯(lián)合房東一并助其尋找工作并融入德國社會的工作應(yīng)該持續(xù)下去。她認為該組織創(chuàng)新的幫助難民的方法成本低廉且可獲三贏:難民獲益的同時能給房東帶來一定的收入闪唆,且無需政府動用大量資源為難民建造統(tǒng)一的居住點盅粪,這樣成本高昂且不利于難民融入。她人在國外悄蕾,但仍承擔(dān)聯(lián)絡(luò)工作票顾,不取分文工資,只為從幫助他人帆调、奉獻社會的過程中使自己成為有用的人库物。
她的話讓我想起剛來海牙時做公交車,車上有一群老太太贷帮,到某站后集體下車去做義工戚揭。西方社會有一種傳統(tǒng),從年老者到年輕人撵枢,普遍都有一種奉獻社會的精神民晒。他們個人做的事可能微不足道精居,但全社會的力量匯集到一起,就是一股洪大的暖流潜必。這股暖流包含了對人的尊嚴和價值的肯定靴姿,對他人和自己的尊重和認同。希望在不遠的將來磁滚,中國社會也可以普遍地營造起這樣的政策佛吓、法律框架和精神追求,老人除了廣場舞和帶孫輩垂攘、年輕人除了逛街和吃飯维雇,都能有更多自發(fā)組織的、各式各樣雖小而無償服務(wù)于他人和社會的活動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