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此篇送給那些寫作路上在輸入與輸出間不明所以的人谎亩。
好像我每次只有寫關(guān)于寫作的這件事時,才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宇姚。就是許多想說的話都說不完匈庭,每次都迫于時間或者自己偷懶就草草收尾。
我自從開始在簡書日更的那日起浑劳,就沒有輸入過了阱持。因為有別的事情要做,如果天天“看書+寫”心力可能不夠(我承認(rèn)還是我懶啦魔熏,至少兩天可以抽出一小時看書的)衷咽,所以一直都是處于僅僅“每天一篇”的狀態(tài)之中,書未曾看蒜绽,算是進了寫寫寫的怪圈里了镶骗。
有簡書讀者在我文章底下說,“輸出才能倒逼輸入”躲雅,我說是的鼎姊。當(dāng)時覺得真的就是這么回事,畢竟有的人如果不喜歡寫,可能看了很多相寇,連一篇也未曾寫慰于。也有的人很喜歡寫,寫了一段時間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在寫作中有很多紕漏唤衫,于是就去拜讀一些大師作品婆赠,這也很正常。從這個大維度來說战授,的確是輸出倒逼輸入页藻,輸入不能導(dǎo)致輸出。
可是仔細想一想植兰,好像沒幾個特別喜歡讀書的人是不喜歡寫的份帐?有的可能不喜歡在公共平臺發(fā)表出來,但是私底下肯定都喜歡記錄心情記錄生活的楣导。所以輸入是會對輸出產(chǎn)生作用的废境,它們?nèi)缬半S形的,就像一個人和自己的影子一般筒繁。至于那些沒有當(dāng)著大眾面輸出的人噩凹,人自有自己的選擇,外人無需多言毡咏。
一直認(rèn)為驮宴,只輸出卻沒有輸入過的人怕是寫不出什么好東西,甚至什么也不會寫呕缭。只輸入但未曾嘗試輸出的人堵泽,第一次寫肯定也會磕磕絆絆,不太順暢恢总,這是差不多的道理迎罗。
在寫作這件事上,輸出最好和寫作相匹配片仿,就是說同時進行纹安,要不然總覺得會輕重不均。
就拿我來說砂豌,如果每天讀一點厢岂,再寫一點,雖說寫的并不一定是所讀的奸鸯,但是會是比較舒服的狀態(tài)咪笑。今天讀的書里的有些觀點可能有同感或者想要反駁,說不定都會體現(xiàn)在自己今天寫的作品里娄涩。這樣一來窗怒,就加深了思考映跟。
但是就我目前而言,就是那種一直在用之前學(xué)到的逼自己輸出扬虚,俗話說就是啃老本努隙。剛開始我覺得還可以,寫起東西來雖然別人可能并不大喜歡辜昵,但我自己是信手拈來的那種荸镊。
可是逐漸的,我會發(fā)現(xiàn)堪置,在以前看的東西里所收獲的那種思考深度躬存,表達準(zhǔn)確度已經(jīng)跟不上我現(xiàn)在的節(jié)奏了。因為從前思考不深舀锨,看東西的時候也只是淺淺理解岭洲,領(lǐng)悟程度不高。
如今我在長時間的寫作以后坎匿,天天輸出盾剩,但是肚里養(yǎng)料早已用光,我原本想表達的東西表達不出來或是表達的不恰當(dāng)替蔬。這就給我造成很大的困擾告私,縱然有時靈感乍現(xiàn),但是文章開頭總不知道從何說起承桥,用什么做引子驻粟,時常會覺得寫作乏力。
關(guān)于這一點凶异,我想可能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看書格嗅。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對書也是一樣唠帝。同一本書,不一樣的年齡玄柏,不一樣的心境襟衰,不一樣的閱歷……每一樣都會使得看過之后的收獲不同。
所以粪摘,但凡有時間瀑晒,輸入與輸出就應(yīng)該是并肩而行的,兩者萬萬不能孤立徘意。
至于那些想要在寫作這條路上有所成就的人苔悦,要記住一點,自己的文章里沒有經(jīng)得起推敲的邏輯和直白但別人卻又說不清道不明的道理椎咧,根本都走不下去玖详。而這些把介,全都是在輸入的積累之中以及日常生活的體驗當(dāng)中獲得的。
愿你寫作路上有光照耀蟋座,可以走的坦蕩拗踢。
來到簡書真正寫字的第1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