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 王學藝
從有朦朧意識起,每逢過年,總聽到大人們提起禮條這個字眼苟穆。不止停留在說上,家家戶戶還張羅著去辦钮蛛。
禮條的實際意義于我時今才幡然醒悟鞭缭。如我們歲月里許許多多的口語,生活里反復使用不以為然魏颓,待日后有了相當閱歷,在某年某月某天的某個時機突然天窗洞開吱晒,原來如此甸饱,如此原來,方大悟大徹仑濒。
顧名思義叹话,禮條當然是條狀的禮品。這個詞條于禮品不具普遍性墩瞳,是單向唯一所指驼壶。也許是泛中原文化圈特有的禮俗,無任何文獻考究到其淵源喉酌。
它是豬肋部位帶肋條骨的肉热凹,應該說是豬身上最好部位的肉了。其形狀有四指并攏有余寬泪电,單面豬肉之長般妙,附帶肋骨三根。興許豬肉是較易得的肉類相速,人們才選擇它做了禮條碟渺。若是肉食豐富的獵戶人家,估計拿狼肉突诬、老虎肉苫拍、豹子肉做禮條都皆有可能。
年前最后一個集會是要把禮條置辦好的旺隙,買回家放不對地方就會被老鼠糟蹋绒极,多數(shù)家庭都會用繩子綁著吊在堂屋梁頭上。過年那段時間串門它就是一道奇特景觀催束,家家戶戶進屋門抬頭就會看到根禮條集峦,如今想來當年這場景特有意思。
按風俗年初二始出嫁閨女要去看娘家人的,過年幾天逢雙日都是走親戚的日子塔淤。期間若娘家有老人過世摘昌,就會逢單日子去,坊間稱燒紙客高蜂。閨女家拿的禮條要切下一塊煮好了聪黎,放碗里插雙筷子燒紙錢供奉親人,以示對前輩之緬懷备恤。為了不那么麻煩稿饰,娘家年前都提前準備妥當代替了。
以前生活基礎(chǔ)相較今天拮據(jù)露泊,過年走親戚裝上一竹籃白面饃就是禮物喉镰,饃上面再放根禮條,寓意著一整年有饃有肉惭笑。一塊紅紙包在禮條中間侣姆,紙外邊系根細繩子,這是為了避免來回拿時候弄手上豬油沉噩。因為禮條是比較貴重的禮物捺宗,一般親戚家都不會留下,只是象征性拿出幾個饃川蒙。以示自己家有教養(yǎng)蚜厉,知尊重,懂禮節(jié)畜眨。
當然昼牛,也有把禮條留下的,這雙方肯定有特殊想法胶果,這個一般會少見些匾嘱。
有點兒意思的是翻籃底。親戚拿的禮條一到早抠,這邊就拿到自家早已準備好的籃子里霎烙,讓家人再去走屬于自家的親戚,盡量早回來蕊连,不耽誤讓來自家的親戚回家悬垃。這樣就省去年前置辦禮條的麻煩,有的甚至原封不動拿親戚家的籃子就出發(fā)了甘苍。這個過程稱之為翻籃底尝蠕,由此可窺當年民間年俗的縮影。
豬肉在當時環(huán)境條件下無疑是最好的食物载庭,禮條是對親人情深的最好表達看彼。過年把最好食物獻給最親近的人廊佩,是至高禮節(jié),更是美好傳統(tǒng)靖榕。就如你到別人家做客标锄,親戚也會拿最好的食物款待相同。
禮條的出現(xiàn)只有過年才有茁计,其它走親戚時節(jié)是沒有的料皇。它更是年的象征,也只有年才賦予這樣禮物如此含義星压,其它節(jié)氣無福享有践剂。
禮條雖無從考究,但世世代代都在傳承娜膘。它的出現(xiàn)就意味著新年的到來逊脯,給斑斕的節(jié)日平添了一抹兒意味深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