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七夕,牛郎織女也該鵲橋相會了测砂。但是茵烈,為什么兩人一年只相會一天?而這一天為什么又偏偏在七夕砌些?
1.為何只相會一天呜投?
先考傳說。
關(guān)于牛郎織女的傳說存璃,有好幾個版本仑荐。總的來說有四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牛郎織女婚后疏懶不干活纵东,被罰只能在七夕相會(下文會提到)粘招。
第二種類型:牛郎織女的傳說與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傳說結(jié)合(梁祝死后,升上天偎球,變?yōu)榕@珊涂椗牵?/p>
第三種類型:牛郎織女傳說與女巫故事結(jié)合(如被西王母一怒之下洒扎,拔下金釵辑甜,劃出了一條銀河,牛郎織女袍冷,分隔兩邊)磷醋。
第四種類型:織女后來嫌棄牛郎,拋夫棄子胡诗,自己返回天上了(這才是真實的吧……)
最廣為流傳的是第三種類型邓线。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夫妻雙雙把家還”的“天仙配”。
西王母本意是讓牛郎織女永世不得相見煌恢。結(jié)果織女“泣涕零如雨”褂痰,牛郎帶著一雙兒女,日日夜夜守候在河邊症虑,感動了無情無義的西王母缩歪,才得以有機會一年相見一次。
再考現(xiàn)實谍憔。
牛郎織女的傳說匪蝙,蘊含了古人的基本生活圖景:耕田、織布习贫、交媾逛球。
男耕田,女織布苫昌,一起繁衍后代颤绕,為何不能長相廝守呢?
單從愛情悲歌的文學效果來解釋祟身,恐怕顯得有些單薄奥务。
如果把牛郎織女的故事,放在人類婚姻史的宏觀背景來看袜硫,這背后或許暗藏著一段早已被遺忘的集體記憶氯葬。
人類的婚姻史,大抵經(jīng)歷了這幾個階段:雜亂性交時期婉陷、群婚(血緣群婚帚称、族外群婚)、對偶婚秽澳、一夫一妻制闯睹。
我們知道,在瀘沽湖附近的摩梭人担神,現(xiàn)今尚處于原始母系社會楼吃,至今還保留著走婚的習俗。在瀘沽湖畔的摩梭人流傳著這樣的傳說:他們的先妣神與周圍眾多的男山神結(jié)交情侶,過著無拘無束的性生活所刀。他們把這些男山神叫做先妣的“阿注”。
像這樣的風俗捞挥,同樣普遍存在華夏諸族浮创,只是年代久遠,不容易考證砌函。
關(guān)于我們?nèi)A夏始祖的傳說斩披,都是所謂的“感天而生”。如相傳軒轅黃帝的母親叫附寶讹俊。傳說有一天晚上垦沉,附寶見一道電光環(huán)繞著北斗樞星。隨即仍劈,那顆樞星就掉落了下來厕倍,附寶由此感應而孕。
傳說歸傳說贩疙,只知其母讹弯,不知其父的時代,男人和女人的關(guān)系这溅,并不是夫妻關(guān)系组民,應該是“阿注”關(guān)系。
偶然結(jié)合悲靴,然后相忘于江湖臭胜。
由此可以推論,牛郎織女傳說的第一個內(nèi)核:華夏遠古時代的先妣與先祖癞尚,并非穩(wěn)定的夫妻關(guān)系耸三,只是“阿注”而已,因此他們不會終生“同寢”浇揩,只會偶爾相見吕晌。
隨著婚文明的發(fā)展,婚姻制度也越來越嚴苛临燃,不再像以前那樣自由自在睛驳。但是,追求自由性生活是人的天性膜廊。為了解決這一尖銳的矛盾乏沸,原始氏族逐步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禮俗,一方面給“高壓鍋”裝上一個“減壓閥”爪瓜,另一方面也維持社會蹬跃、家庭的穩(wěn)定。這些禮俗包括:
1“婦貞而女淫”铆铆。意思就是蝶缀,在嫁為人婦之前丹喻,可以廣交“阿注”,結(jié)婚以后翁都,就要守貞節(jié)碍论,專一,不能再自由交往柄慰。未婚男性也是的鳍悠。
2允許已婚男女一年一度“放牛出欄”,在特定的時間坐搔,可以自由相會藏研。一旦特定的時間一過,已婚男女必須結(jié)束狂歡概行,各回各家蠢挡。
在宋玉《高唐》《神女》二賦中,都提到凳忙,楚王游云夢澤時袒哥,夢里遇見神女“薦枕席”,一番云雨之后消略,神女便告別而去堡称。
從這里可以推論,牛郎織女傳說的第二個內(nèi)核:已婚男女在一年一度的特定時間艺演,可以效仿先祖却紧,縱情野合,時間一過胎撤,便要回歸原處晓殊。
牛郎織女,一年一度一相逢的橋段伤提,或許正是人類婚姻史上特殊時期的殘余記憶巫俺。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肿男。
2.為何是七夕介汹?
七月七日,為牽牛舶沛、織女聚會之夜嘹承。
那么一年中有365天,牛郎織女相逢的日子如庭,為何偏偏是七夕呢阳惹?
其一蕊退,夜觀天象塘幅,七月的夜空,最顯眼的便是牛郎和織女星帝牡。
據(jù)天文學者推算,《夏小正》時代七月份的黃昏蒙揣,織女星恰恰升到了一年當中最高點靶溜。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鸣奔,這顆明亮而皎潔的織女星,正在人們抬頭可見的頭頂上惩阶。
在織女星的東方偏南一點的地方挎狸,也就是“河漢清且淺”的東岸,就是牽牛星断楷。牽牛和織女分居銀河兩岸锨匆,到了初秋的夜晚,由于銀河正好轉(zhuǎn)到正南北的方向冬筒,直直地穿越透頂?shù)囊箍湛致唷_@個時候,分居河兩岸的牽牛和織女正好一東一西舞痰,遙遙相望土榴。“盈盈一水間, 脈脈不得語”的意象响牛,應該就是從這種天象演繹而來的玷禽。
再有,《七月》里有云:
七月在野呀打,八月在宇矢赁,九月在戶,十月蟋蟀贬丛,如我床下撩银。
意思是,七月的時候豺憔,還可以在野外玩耍额获,到了八月就要到屋檐下了,九月就要在家門戶里面了……因為天氣變涼了恭应。
七月流火咪啡,天氣剛剛轉(zhuǎn)涼的時候,正是織布儲備過冬衣物的最佳時節(jié)暮屡。人們白天織布撤摸,夜晚仰望星空,一代一代,述說著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准夷。
其二钥飞,七月七日,是個神奇的日子衫嵌。
從時節(jié)和天象來看读宙,只能說明為什么是七月,要想進一步說明為什么是在七月七日這天楔绞,還要結(jié)合古人對時間所懷有的神秘觀念结闸。
“七”是一個神圣的數(shù)字:
數(shù)起于一,立于三酒朵,成于五桦锄,盛于七,處于九蔫耽。
在中國古代结耀,尤其是秦漢及其以上,凡像一月一匙铡、二月二图甜、三月三、五月五鳖眼、七月七黑毅、九月九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钦讳、天人相同的日子博肋。
漢武帝與西王母是在七夕這天相會了》涮《漢武故事》載:
西王母七夕降武帝闕庭匪凡。
此外,天上神仙也是在七夕這天聚會掘猿。據(jù)吳均《續(xù)齊諧記》載:
七月七日病游,織女渡河,諸仙悉還宮稠通。
這些傳說似乎都將七夕與相會聯(lián)系在一起衬衬。對時間的崇拜,也就延伸到對生命的崇拜之上改橘。
《西京雜記》:“戚夫人……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闐樂”滋尉。戚夫人是劉邦的妃子,據(jù)說七月七日宮中過節(jié)時飞主,要到百子池狮惜,作于闐這個地方的音樂高诺,并用五色絲縷系在一起,這叫“相連愛”碾篡。這似乎已經(jīng)有點情人節(jié)的味道了虱而。“臨于百子池”开泽,也帶有求子的意愿牡拇。
由此可見,七夕在古時穆律,乞巧乞愛的同時惠呼,也是乞子的吉時,并且七夕出生的人最為尊貴峦耘。據(jù)載剔蹋,漢武帝劉徹就是出生在七月七日這天。這或許也是兩漢時期贡歧,七夕節(jié)流行的一個原因吧滩租。
牛郎織女的故事赋秀,遇上日益流行的七夕節(jié)乞愛相會的風俗利朵,久而久之,代代相傳猎莲。這個故事绍弟,便由最初的兩顆星相戀,到人神相戀著洼,再加上“夫妻雙雙把家還”樟遣,以及一年一度來相會的情節(jié),慢慢變得更加完美了身笤。
直到后來豹悬,一提到女郎織女的傳說,便想到七夕節(jié)這天的相會液荸,反倒會覺得七夕這天瞻佛,就是因牛郎織女相會,才衍生出來的節(jié)日娇钱。
3.當傳說遇到七夕
人們通常把七夕佳節(jié)和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聯(lián)系起來伤柄,認為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故事,才把七夕作為節(jié)日文搂。實際上适刀,從文字記載來看,七夕節(jié)要早于牛郎織女傳說數(shù)百年煤蹭。
關(guān)于牛郎織女傳說的典籍記載笔喉,最早可見于《詩經(jīng)·小雅·大東》:
維天有漢取视,監(jiān)亦有光。跂彼織女然遏,終日七襄贫途。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待侵。睆彼牽牛丢早,不以服箱。
其二為《詩經(jīng)·周南·漢廣》:
南有喬木秧倾,不可休思怨酝。漢有神女,不可求思那先。
這些記錄只是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农猬,當時的牛郎織女還只是兩顆帶有農(nóng)耕文明(牽牛星)和家庭手工業(yè)文明(織女星)的星星,相互之間并沒有什么聯(lián)系售淡。
后來的《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斤葱,牛郎織女才開始有了隔河相望的故事情節(jié)。
迢迢牽牛星揖闸,皎皎河漢女揍堕。
……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汤纸。
而這僅僅是將牛郎織女二星擬人化衩茸,隱約有兩星相戀的韻味,但卻還沒有具體情節(jié)贮泞,諸如七夕鵲橋相會等楞慈。
到了東漢時期,才開始有了鵲橋相會的橋段啃擦,據(jù)東漢應劭的《風俗通》記載:
織女七夕當渡河囊蓝,使鵲為橋。
至此令蛉,牛郎織女的故事已經(jīng)基本具完整了聚霜,不過,還沒有看出牛郎跟織女的關(guān)系言询。是夫妻俯萎?還是情人?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运杭,這個故事就更加完美了夫啊。當時的《荊楚歲時記》里有這么一段:
天河之東,有織女辆憔,天帝之子也撇眯。年年織杼役报嵌,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熊榛,許嫁河西牽牛郎锚国。嫁后遂廢織紉。天帝怒玄坦,責令歸河東血筑。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煎楣。
把織女說成是天帝織女豺总,天帝看她一個人織布可憐,就讓她嫁給了牛郎择懂。結(jié)果成婚之后喻喳,織女貪戀男女之樂,居然不織布了困曙。所以表伦,天帝一怒,讓他們分隔河兩岸慷丽,一年才能相見一次蹦哼。
由此可見,牛郎織女的故事從春秋戰(zhàn)國(《詩經(jīng)》)盈魁,到魏晉南北朝翔怎,流傳數(shù)百年窃诉,才提到七月七日相會杨耙。
實際上,據(jù)說“七夕”的節(jié)日在戰(zhàn)國時期可能就有了飘痛。據(jù)明代羅欣《物源》記載:
楚懷王初置七夕珊膜。
考慮到作者與所記載時間相隔太遠,可信度不高宣脉。關(guān)于七夕節(jié)最早的記載當數(shù)《西京雜記》车柠,文中記載:
漢絲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
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闐(tian,二聲)樂塑猖。
這些記載都說明了漢初時期竹祷,宮中過七月七日的盛況,而這些風俗活動中羊苟,都不見有關(guān)牛郎織女故事的記載塑陵。
因此,并非是牛郎織女的傳說造就了七夕節(jié)蜡励,而是七夕節(jié)遇到了牛郎織女的傳說而得以流傳至今令花,成為如今癡男怨女追捧的“情人節(jié)”阻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