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說的是二手書的故事绍在。二手書,與新書不同拧簸,更多了幾番共享的意味榨馁。你無從得知購得的二手書曾經(jīng)過怎樣的輾轉(zhuǎn)遷徙流到你手中,也不知道曾經(jīng)他的主人對這本書又有怎樣的感悟領(lǐng)會嗽交。也許你可以從書上意外驚喜般的批注勾畫中領(lǐng)略分毫。但大多數(shù)時候,唯有泛黃的書頁靜默地向你訴說著歲月離歌弊添。
舊香居是一家主營絕版書、珍本書的舊書店捌木。這名字取得別有一番風味——舊書仍書香未絕油坝。2003年,第二代掌舵人吳雅慧從父親手中接手書店刨裆。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顧店澈圈,幫助父親整理書、搬書的她帆啃,一本《圖菓圖鑒》的發(fā)現(xiàn)讓她更加深刻地領(lǐng)悟到了舊書店存在的意義瞬女。在浩瀚的舊書世界里,與一件塵封已久的寶藏不期而遇努潘,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拆魏!
吳雅慧娓娓道來一件往事:一位曾拜訪過舊香居的香港藏書人將自己收藏的一大批書賣給書店。在整理的過程中慈俯,她意外發(fā)現(xiàn)有些舊書是父親曾經(jīng)賣出去過的舊書渤刃。書籍的漂流竟如此奇妙,跟著愛書人一同漂流到各地贴膘,最后又回到舊書店手中卖子,形成一個輪回。
雖說我們不能回到過往的時代刑峡,但我們可以借用一個物件洋闽,感同身受地進入那個氛圍玄柠,我覺得這就是舊書最迷人的地方。
通過將開辦不同主題的舊書展覽诫舅,吳雅慧希望喚起人們對這些備受冷落舊書的珍視羽利。對她而言,二手書不僅是一種買賣刊懈,在將二手書買賣做得更精細專業(yè)的同時这弧,也為更多人展現(xiàn)了生活的態(tài)度。
每隔一段時間虚汛,陳曉維等藏書家就固定來一場小聚匾浪,交流彼此最近的新藏。對于陳曉維來說卷哩,二手書的價值不在于珍貴蛋辈、稀有,更在于念念不忘之后的必有回響将谊。畫面一轉(zhuǎn)冷溶,拍攝到他家中的書房。一面滿滿當當?shù)臅鴫ψ鹋ǎ拇_令人羨慕逞频。這些書,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眠砾,幾經(jīng)易主虏劲,帶著不同人的故事托酸,最后來到了陳曉維的書房褒颈。
陳曉維的一番話點明了自己收藏的緣由:喜歡一個作家,收藏他的書励堡,一方面是你喜歡他的作品谷丸,另一方面是你覺得他這個人跟你自己的內(nèi)心有很多共同之處。一如沈從文對待世界不爭的態(tài)度应结,與他產(chǎn)生了共鳴刨疼。
看到這里似乎有些豁然開朗的意味。曾經(jīng)一度喜歡林清玄的書鹅龄,便是欣賞其從生活之平淡中也能悟出哲理揩慕。后來又買了不少白巖松的書,雖說白巖松不大歸得上文人一列扮休,但這也是屬于對其思想和談吐的一種認同吧迎卤。這么看來,讀透一位作家的書玷坠,深入領(lǐng)會其思想底蘊蜗搔,也是很有指導意義的劲藐。
陳曉維認為,書其實除了其本身敘述外樟凄,仍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書流轉(zhuǎn)的故事聘芜、作者的故事、書販的故事……行走于舊書買賣數(shù)十年缝龄,他寫就了數(shù)本書汰现。其中我有幸在圖書館借到了一本《書販笑忘錄》并興致勃勃地看畢。每個書販都性格鮮明二拐,他們兼具商人的“嘴臉”服鹅,又飽含一顆愛書、渴望努力維系文化傳承的心百新。雖有時他們的特立獨行不被周圍人理解企软,但他們樂此不疲活在與書為伴的世界里饭望,笑對人生仗哨。
“載一車滿滿當當?shù)臅c心愛的人一起铅辞,開一輛書車漫游中國厌漂。”這是多么浪漫的事情斟珊!蝸牛和LULU是一對80后小夫妻苇倡,他們走出自己生活的圈子,開著書車囤踩,與全國各地的人來一場不期而遇的會面旨椒。這輛書車停靠的地方也總各不相同:菜市場旁堵漱、咖啡館前综慎、小區(qū)外……滿載著書的車也為許多人的生活滿載來許多小驚喜。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車開進了一個鄉(xiāng)村勤庐,停在了村民們干農(nóng)活來往的田地旁邊示惊。扛著鋤頭穿著水鞋的村民們從遠遠觀望愉镰,到應(yīng)著吆喝前來好奇翻看書攤上的書米罚。他們鞋上新鮮的泥土與書攤上的書有些反差,但這正說明一個道理:閱讀本就不是知識分子的專屬丈探,任何人都是閱讀的享受者录择。就像幾年前在東莞圖書館讀書的農(nóng)民工留下的字條一般,任何人都有閱讀的權(quán)利,也值得享受閱讀的美好糊肠。蝸牛和LULU也正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辨宠,讓書籍出現(xiàn)在很多它本不會出現(xiàn)的地方,讓更多人品味書香货裹。
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嗤形,例如陽光、空氣和水弧圆。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赋兵,讓更多人體會到這種感覺。
最后在花絮中一句話更是讓人有所觸動:“如今開實體書店的人都是英雄搔预,以流動書攤傳播閱讀種子的人更是英雄霹期。”
希望閱讀的種子能播散到更多更遠的地方去吧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