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文
主要是商周時(shí)期青銅器銘文迄汛。
1. 利簋銘
2. 大盂鼎
3. 墻盤銘
4. 散氏盤銘
5. 虢季子盤銘
6. 毛公鼎銘
二. 大篆與石鼓文
古籀文是向小篆演變的字體嗤攻。秦朝一統(tǒng)膏燕,大篆演變成小篆鳞溉,小篆在西漢成為官方文書锻梳。
1. 秦公簋銘
2. 石鼓文
3. 秦小篆
4. 秦刻石
《泰山刻石》《瑯琊臺(tái)刻石》《嶧山刻石》《會(huì)稽刻石》
三. 漢隸
東漢時(shí)期诊赊,隸書臻于鼎盛奈虾,立碑之風(fēng)盛行,方碑圓碣菜职。
乙瑛碑和禮器碑青抛,史晨碑合稱孔廟三碑。
1. 居延漢簡
2. 石門頌
3. 張遷碑
4. 漢魯相韓敕造孔府禮器碑
5. 漢郃陽令曹全碑
6. 史晨前后碑
7. 朝侯小子殘碑
8. 乙瑛碑
9. 漢雁門太守鮮于璜碑
10. 漢西岳華廟碑
11. 漢衛(wèi)尉卿衡府君碑
12. 天發(fā)神讖碑
13. 熹平石經(jīng)
四. 漢篆書與草書
1. 漢司徒袁安碑
2.東漢草圣張芝酬核,留名不留書
五. 晉書尚韻
魏晉時(shí)代蜜另,禮制的總崩潰适室。
1. 上尊號(hào)碑
2. 正始石經(jīng)
3. 鐘繇《宣示表》《薦季直表》
4. 吳 書圣 皇象《天發(fā)神讖碑》《急就篇》
5. 陸機(jī)《平復(fù)帖》
6. 王羲之
平安三帖:平安帖、何如帖举瑰、奉橘帖
喪亂三帖:喪亂貼捣辆、二謝帖、得示帖
樂毅帖此迅、蘭亭序汽畴、十七帖、快雪時(shí)晴帖耸序、姨母帖忍些、孔侍中帖、黃庭經(jīng)
7. 王珣《伯遠(yuǎn)帖》
王與馬共天下坎怪,王導(dǎo)之子
三希:王羲之《快雪時(shí)晴帖》罢坝、王獻(xiàn)之《中秋帖》、王珣《伯遠(yuǎn)帖》
8. 王獻(xiàn)之
洛神賦十三行搅窿、廿九日帖嘁酿、地黃湯帖、鵝群帖男应、東山帖闹司、授衣帖、鴨頭丸帖沐飘、中秋帖
六. 東晉南北朝碑刻
北魏碑刻游桩,簡稱“魏碑”。摩崖薪铜,墓志、碑碣恩溅、造像記隔箍。
1. 南朝《爨寶子碑》《爨龍顏碑》
2.《瘞鶴銘》
3.《張猛龍碑》
4. 龍門二十品
三大名窟:洛陽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脚乡、大同云岡石窟
《鄭文公碑》
5. 石門銘
6. 張玄墓志
七. 隋唐
初唐四家:歐陽詢蜒滩,虞世南,褚遂良奶稠,薛稷
1. 龍藏寺碑
2. 智永《真草千字文》
3.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4.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5.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6. 顏真卿《多寶塔感應(yīng)碑》《顏勤禮碑》《祭侄文稿》
7. 柳公權(quán)《玄秘塔碑》《神策軍碑》
8. 孫過庭《書譜》
9. 張旭 《古詩四帖》《肚痛帖》
10. 懷素《自敘帖》《食魚帖》《小草千字文》《苦筍帖》
11. 楊凝式《神仙起居法》《韭花帖》
八. 宋人尚意
1.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2. 黃庭堅(jiān)《松風(fēng)閣》《花氣熏人帖》
3. 米芾《苕溪詩卷》《蜀素帖》
4. 蔡襄《自書詩》
5. 歐陽修《灼艾帖》
6. 陸游
7. 朱熹《七月六日帖》
8. 范成大《北齊校書圖》
9. 岳飛
10. 張孝祥
11. 張即之
12. 文天祥《上宏齋帖》
13. 姜夔《跋王獻(xiàn)之保母帖》
14. 趙佶《秾芳詩》
九. 元
元末四大畫家:黃公望俯艰、王蒙、倪瓚锌订、吳鎮(zhèn)
1. 趙孟頫
《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
《膽巴碑》
2. 鮮于樞《醉時(shí)歌》
3. 鄧文原
十. 明
元末明初竹握,三宋二沈,臺(tái)閣體辆飘。
江南四大才子:沈周啦辐、祝允明谓传、文徵明、唐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