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宮中軸偏斜反考古代天文定向術

? ? ? ? ? ? ? ? ? ? ? 劉忠戰(zhàn)

0.引言

? ? 北京故宮建筑群中軸線偏離子午線2度余,這一事實被發(fā)現(xiàn)并見諸報端后[1]堪唐,曾引發(fā)歷史巡语、文化、天文學等領域學者的熱議羔杨。事件起因于夔中羽先生(原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捌臊,他在2004年的一次測繪工作中,發(fā)現(xiàn)故宮建筑群的中軸線有明顯偏斜兜材,這有違于中國古代皇建嚴格面對正南的傳統(tǒng)理澎。為了進一步確證逞力,仿照古代“立桿測影”法和采用現(xiàn)代衛(wèi)星定位法進行了核實。(普通讀者也可從電子地圖上看到這一現(xiàn)象糠爬,圖0.)寇荧。

圖0,故宮衛(wèi)星圖

? ? 夔先生從專業(yè)視角做了以下推斷:故宮始建于元代执隧,由忽必烈重臣劉秉忠和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主持勘察和設計揩抡,中軸線偏斜不可能是技術原因。這一推斷給歷史镀琉、文化峦嗤、陰陽、風水學者們提供了想象空間屋摔,陸續(xù)有數十篇文章參與了討論烁设,提出了多種猜想。這些猜想大都拋開天文定向技術本身钓试,將偏斜原因歸結于人為因素装黑,諸如忽必烈的“意愿”、設計者的“暗抗”弓熏、皇家龍脈恋谭、風水要求等等。由于這些說法未找到任何史料依據挽鞠,所以只能流于猜度疚颊。皇宮定向在古代是嚴肅的政治滞谢,勘測設計采用的是規(guī)范化天文測向術串稀,本文主張重回到元初時代除抛,站在設計者的角度狮杨,從當時的天文環(huán)境和實際測向水平出發(fā),探求中軸偏斜的原因到忽。

? 1·子午與皇權

? ? 中國封建社會將統(tǒng)治權比作“南面之術”橄教,《周禮·天官》說:“惟王建國, 辨方正位喘漏,體國經野护蝶,設官分職,以為民極翩迈〕只遥”,這里的“辨方正位”负饲,意指國都堤魁、皇宮的設計喂链,須確保面向正南⊥兹《 易經·說卦傳》說 :“圣人南面而聽天下椭微,向明而治∶ち矗”蝇率。其理論依據源自中國儒道共有的“天人合一”哲學。王者南面治天下刽沾,被認為是皇權應天順道之為本慕。《論語·為政》說:“為政以德侧漓,譬如北辰间狂,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周代稱北極星為“帝星”火架,皇帝即“天子”鉴象,自比北辰(北極星),居天頂而眾星拱衛(wèi)何鸡,在地為君臣民擁戴纺弊。中國古天文星圖,依照:左青龍骡男、右白虎淆游、前朱雀、后玄武的方位繪制隔盛,這個“前犹菱、后、左吮炕、右”是為天子座北面南“仰觀天文”而繪腊脱。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用了大量篇幅描述天上“紫宮”龙亲、“璇璣玉衡”與下界“七政”的對應關系陕凹。可見在古代中國鳄炉,皇宮的布局和朝向是天地感應的哲學和政治杜耙。考古資料表明拂盯,已知的皇宮莫不循此定規(guī)佑女,“天下衙門朝南開”是封建權制文化的鮮明特征。北京故宮始建于元代,當自然循此原則团驱,故宮南開“午門”簸呈, 北設“神武”門(玄武亦稱神武),王座正對中軸店茶,這明示了故宮順應坐北朝南治天下的理念蜕便;其次,上世紀五十年代贩幻,中軸線施工中挖出石鼠和石馬(十二地支:子-鼠轿腺,午-馬),進一步佐證設計者祈求中軸正對“子午”之意愿丛楚。元大都的設計和監(jiān)造人族壳,是忽必烈信任的重臣劉秉忠和他的學生郭守敬,他們都是深諳封建權制文化的漢官趣些,也是忠于朝廷仿荆、注重實務的帶官職的科學家,有文章說他們有意弄偏中軸坏平,暗含反抗異族統(tǒng)治的咒怨拢操,這一猜想沒有任何事實作依據。另一種頗具影響力的說法是夔先生自己的一個猜想:即中軸西斜是忽必烈本人的授意舶替,因從地圖上看令境,中軸北端偏西,正好指向270km外內蒙境內的元上都舊址(見附圖1.顾瞪,地圖截圖 )舔庶,

圖1,故宮中軸偏向上都

? ? 中軸西斜正好使南北兩都連體陈醒,彰顯忽必烈家族統(tǒng)治的連續(xù)性惕橙、合法性。這一猜想也查無史料钉跷,但信者頗多弥鹦。我們看到的紙質(或電子屏幕)地圖,是地球的一個局部“球面”投影尘应,地圖上兩點間的最短連線惶凝,實際上都是球面曲線吼虎,地理學稱為“測地線”犬钢,還原于球面如圖2. 所示意。

圖2思灰,球面上的兩都連線

? ? 從高分辨衛(wèi)星圖上玷犹,我們容易得到兩都經緯坐標。故宮(A):E116.403洒疚、N39.924歹颓;上都(B):E116.175坯屿、N42.309。NS是經過A的子午線巍扛,ABC構成球面三角形(C=90°)领跛。按球面幾何計算,兩都連線與故宮子午線夾角∠A為3°48‘(推算見注1)撤奸,而故宮中軸實際上西斜僅為2°10’吠昭,所以從地圖上看似兩都“共軸”,實際上是一種錯覺胧瓜。在元代矢棚,要使大都中軸對準上都,技術上也是難以實現(xiàn)的府喳。有文章以唐代僧一行(673-727)曾完成地球緯度距離測量為例蒲肋,證明六百年后的元代更有可能完成兩都方向測定。只要仔細考察當年僧一行所做的測量記事[2]钝满,會注意到兩個技術條件是元初所不具備的:一是僧將觀測點特意選在河南的平原地帶兜粘,可消除高差帶來的測量誤差,同時也會實現(xiàn)兩個測點無障礙(可視)通信聯(lián)絡弯蚜;二是觀察記錄的對象妹沙,是兩地同時可見的太陽或極星;盡管這樣熟吏,仍然歷經兩分距糖、兩至,耗時一年多牵寺,才以日影和極星出地度(仰角)的記錄悍引,求算得到緯差一度,南北相距351里80步(合129.2km)帽氓。這雖是科技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趣斤,但其結果與現(xiàn)代值( 111.2km)比較,誤差高達16%黎休!反觀元代浓领,兩都之間橫隔崇山峻嶺,在無法遠距離通信的條件下势腮,無法實現(xiàn)“同時”記錄日影联贩,更無法實現(xiàn)連續(xù)引線測繪。若勉強做了測繪捎拯,也難以保證精度泪幌。

2.古代的天文測向術

? ? 古代的天文測向,首先是天文觀象和定位的需要。元代以前祸泪,參考基準采用天球赤道坐標系吗浩,元代以后,融合了阿拉伯和西方的地平坐標和黃道坐標没隘。無論是哪一種坐標懂扼,找準子午線是測量的基礎,先秦時代起右蒲,沿用兩種子午定向方法微王,即日影法和極星法。這兩種方法也很自然地被引用于一般的皇家和民用建筑設計中品嚣,兩者理論同源炕倘,但方法和工具有很大差異,一個是科研性翰撑,精益求精罩旋;另一種則是應用性,注重簡易和快捷眶诈。元代天文學曾達到過世界領先水平涨醋,特別是郭守敬(1231-1316)的卓越貢獻,倍受科技史學家的稱贊逝撬,明代進入中國浴骂、通曉天文歷算的湯若望(德,1592-1666)宪潮,稱郭守敬是東方的第谷(丹麥著名天文學家溯警,開普勒的導師,1546-1601)狡相。正因為敬畏于郭守敬的天文成就梯轻,包括夔先生在內的諸多學者,不相信中軸偏斜會是一次普通的技術性偏差尽棕≡簦科技在工程上的應用,必須留意兩個細節(jié)滔悉,其一是發(fā)明和進入工程應用的時間順序伊诵;其二技術應用的環(huán)境條件。元大都開建于1267年回官,郭守敬是年36歲曹宴,當時是主管水利的都水監(jiān),大都建成后的1276年孙乖,因朝廷招聘修歷官栈源,他才進入了天文-歷算研究領域,在整修同辣、改造金人遺留的舊渾儀過程中工坊,創(chuàng)制了簡儀等20多種新型天文儀器。其中恋拷,與天文測向有關的“正方案”资厉,是與簡儀配套的一種方位校準裝置。這些發(fā)明是在元大都建成數年以后才出現(xiàn)的宴偿,所以不可能用于元大都的定向設計。那么大都開建時究竟采用了何種定向技術呢诀豁,其實歷代皇建工程的設計窄刘,一直沿襲春秋時代齊國的一部工藝雜記--《考工記》[3],漢代被收錄進儒家經典《禮記》中舷胜,因而成為世代相傳的工藝經典娩践。《考工記》的匠人篇說:“匠人建國烹骨,水地翻伺,以懸置,以懸以景沮焕。為規(guī)吨岭,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晝參諸日中之景峦树,夜考之極星辣辫,以正朝夕】”络它,這段文字概括了都城、皇宮確定方位的整套方法歪赢,因依賴于太陽和極星兩個宏觀天體化戳,所以稱為天文定向。

1)日影定向:成書于春秋的《考工記》埋凯、《周髀算經》[4]等古典点楼,都有天文定向法的類似文字表述,但都過于簡略白对,無法究其細節(jié)掠廓。但《元史·天文志》詳述了郭守敬發(fā)明的“正方案”[5]裝置的結構和操作方法,因“正方案”是基于《考工記》中的基本原理的再發(fā)明甩恼,所以可從“正方案”中反考《考工記》的基本方法蟀瞧,并找到兩者的差異沉颂,參照圖3.和原理圖4.,對原理和操作簡述如下:

圖3悦污,正方案實物圖

結構:① 選4尺見方(石質)平臺铸屉,沿平臺四周刻小水槽,注水切端,用以目視水面校準平臺為水平方向彻坛;② 以中心點“O”為圓心,刻畫19個同心圓(圖3.以兩圓示意)踏枣;③在“O”點立1尺5寸垂直木桿O測法: 日出時昌屉,桿影的“影端”落在外圓周上(A點)時,以墨點標記茵瀑,下午“影端”再次移至同一圓周(B點)時间驮,也以墨點標記,連A马昨、B兩點成直線竞帽,即為東西方向,作AB垂直平分線偏陪,即為“O”點子午方(南北)向抢呆。


圖4,用一天日影定向法

? ? 一日當中笛谦,桿影會依次進入內小圓抱虐,依同法連續(xù)記錄(如C、D點)饥脑。多個圓周上的記錄可以相互校對以消除誤差恳邀。古代沒有精確的計時工具,采用影端與圓周重合的方法灶轰,巧妙地避免了計時的難題谣沸,因早、晚影落在同一圓周笋颤,影長相等乳附,對應于太陽的早、晚位置在子午線兩側對稱伴澄「吵“正方案”對《考工記》作了兩項改進,其一非凌,將“水地”一詞的模糊表述具體化:選用固定平臺举农,周邊開槽注水,用以矯正水平敞嗡,周邊開槽颁糟,可以最大范圍利用水平面將平臺校平航背;其二,將“為規(guī)”一詞具體化為19個同心圓棱貌,將“日出玖媚、日落”之景的一次性記錄改為連續(xù)19次記錄,由墨點組成日影軌跡键畴,用統(tǒng)計平均來消除隨機誤差最盅。這種改進也將《考工記》方法轉化為成一種精密儀表突雪。日影定向起惕,基于太陽軌道嚴格東西行,但實際上由于地球自轉軌道與公轉軌道有23°26‘夾角(稱黃赤角)咏删,如圖5.示惹想,每年的冬至到夏至,太陽直射點由南向北移動督函;而夏至到冬至嘀粱,則北向南移動,這種移動會表現(xiàn)在每天的東西移動中辰狡。所以日影記錄方向并不嚴格準確锋叨。誤差會隨季節(jié)而變化,如圖5. 所示宛篇,太陽在春分點娃磺、秋分點附近時,每日約移動0.4°(緯度)叫倍,冬至偷卧、夏至日時移動最小,僅約0.004°(推算見注2)吆倦。

圖5听诸,黃道與赤道

? ? 中國地處北半球,春季測向蚕泽,“子向”略偏東晌梨,秋季則略偏西。這個偏差對天文觀察而言须妻,是需要修正的仔蝌,“正方案”的操作要求最好在冬至、夏日進行璧南,否則需作出相應修正掌逛。但對建筑定向,這個誤差無足輕重司倚《够欤《考工記》方法真正的誤差篓像,來源于日影的模糊、平臺的非水平和圓周刻線的精確度皿伺≡北纾《明史·天文志》[6]對這一現(xiàn)象說:“圭表之法,表短則分秒難明鸵鸥,表長則影虛而淡奠滑,……必須正其表焉,平其圭焉妒穴,均其度焉宋税,三者缺一,不可以得影讼油〗苋”,可見利用原始器具矮台,靠目測判斷日影乏屯,難以消除上述三種誤差∈莺眨《考工記》方法沒有“正方案”中的“石板”辰晕、“水槽”“多圓”等精細措施,僅憑早确虱、晚日影就一次性完成定向含友,導致2°--3°的子午偏差是極有可能的〔跄龋《考工記》中建議用“晝參日中之景”作為定向的補充方法唱较,“日中”即正午,在沒有精確報時的古代召川,判定“正午”的唯一方法就是觀察日影南缓,將日影最短時確定為正午,但日影最短時荧呐,也是影長變化最遲鈍的一刻汉形,我們用圖6.說明人眼的分辨極限以及誤差的形成,假如桿高(H)1000mm倍阐、以北緯40°(北京)為例概疆,在夏至日前后,假定太陽在正午點(S1)向右偏2°(S2)峰搪,影長將增長約0.175mm(即千分尺上17道)(估算見附注3)岔冀,加上太陽的本影和半影混在一起,僅影端邊沿的不確定范圍就在3mm左右概耻,人眼的分辨能力可能產生0.5mm的偏差使套,因而導致3°左右的子午偏差罐呼,是很平常的事。現(xiàn)代民間工匠在處理基礎時侦高,仍然可見《考工記》的影跡嫉柴,定向工具大多現(xiàn)場臨時取材搭建,標桿垂直度奉呛、平臺水平度都無法做到精準计螺,所定方位都會產生些許偏差,但這些偏差通常是工程應用中許可的瞧壮。


2)極星定向:《考工記》中的“夜考之極星”也是常用的定向法登馒,極星被儒家喻為“天子”,星占家馁痴、風水道家們更迷信于用極星為皇宮定位谊娇。漢代以前肺孤,人們曾以為極星即天球不動處罗晕,只要用星晷或其它瞄準裝置在夜間對準它,即可確定正北赠堵。


圖7.是一種簡易定向裝置小渊,調整窺管,使裝在A茫叭、B的小孔對準北極星酬屉,兩點到地面的垂足A’、B’連線揍愁,即為南北方向呐萨。漢代后期,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北極星的位置并非真北極莽囤,《周髀算經》文中有“極星四游”晷影記錄谬擦,可推算當時的極星偏離北極5°多,所以也在環(huán)繞北極晝夜旋轉朽缎。由于地球的章動惨远,地軸指向在天幕上以25800年為周期,作陀螺式旋動话肖。從夏商至元明的五千多年記載中北秽,可知極星已由“右樞”(天龍座-α)、“帝星”(小熊座-β)最筒、“紐星”(鹿豹座-32H星)輪換為現(xiàn)代的“勾陳一”(小熊座-α)贺氓。《明史·天文志》中說:“自漢至齊梁床蜘,皆謂紐星即不動處辙培,惟祖暅(祖沖之)之測知紐星去極一度有余缅叠,自唐至宋又測紐星去極三度有余,《元志》從三度虏冻,蓋未有定說也”肤粱。說明元代以紐星為北極星,認為它有三度多的偏差厨相,另據南宋時代的測量领曼,認為偏差早已超過四度半,到了明代蛮穿,天文定向已經“不測紐星庶骄,以日景驗之”,可見紐星在元代逐漸失去北極星的資格践磅,被明朝史官評價為:“未有定說”单刁。在這個時代,國家級的天文觀象記錄屢現(xiàn)偏差府适,明代天文學家邢云路在《古今律歷考》中說:“唐開元間羔飞,測浚儀岳臺(開封古觀象臺),北極出地三十四度八分(現(xiàn)合N33.6°)檐春,《宋志》逻淌、《元志》皆云三十五度(現(xiàn)合34.5°)”,他分析是因“紐星去極古今尚無定論疟暖,況能測知極出地之度耶卡儒?”。天文官們的測量尚且差錯頻出俐巴,可想民間工匠難免有更大偏差骨望。極星以4°左右的視半徑繞極點旋轉,以極星作標志定向欣舵,自然會有0°--4°的偏差擎鸠。我們從明代后期提出的糾正方法上也可證明這種失誤的存在,《明史·天文志》說:“《周禮》夜考極星之法邻遏,……舊法不可復用糠亩,故用重盤星晷,上書時刻准验,下書節(jié)氣赎线,仰測近極二星即得時刻,所謂夜測星也糊饱〈沽龋”注意,明代是勾陳一與紐星交接的年代,有兩顆星在極點左右滞项,所以“測近極二星”狭归,加上參考時刻和季節(jié)加以修正,才能減小誤差文判。這種測量誤差的存在过椎,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歷史緣故,因極星被儒家說成與皇位相關戏仓,“天文官”向皇室匯報“極星漸遠”有所忌憚疚宇,為了自保,隱而不宣赏殃。唐·白居易有:“天文時變兩如斯敷待,九重天子不得知”的詩句,就是嘲諷皇權重壓之下仁热,史官隱瞞“天機”的現(xiàn)實榜揖。

3.小結

? ? 故宮中軸偏斜并非設計者有意所為,它由元抗蠢、明举哟、清三代統(tǒng)治者延續(xù)600多年,尤其是物蝙,明炎滞、清兩朝,皇權傳承與元代不同诬乞,但沒有任何糾偏行為,反而將原有基軸延伸至7.8公里钠导,使故宮成為世界上最壯觀的皇宮群震嫉。這一事實證明“共軸說”、“反抗說”牡属、“龍脈說”不能成立票堵。明、清代從未有人提及中軸偏斜一事逮栅,說明微小的偏斜悴势,并不妨礙故宮“南面”的理念。2°--3°的偏差反映的是元代初年真實的技術能力措伐,假若一些古建的偏斜被保留下來特纤,也許正好是極星變遷留在地球上的印跡,是否還具有天文考古價值呢侥加。

? ? ? ? ? ? ? ? ? 02019-8-10

簡介:劉忠戰(zhàn)捧存,1947-5-13,男,陜西省西安市人昔穴,西安華偉光電測控技術公司镰官,總工程師,高工吗货,從事理論物理及光電測控技術教學和研究泳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lián)系作者宙搬。
  • 序言:七十年代末警检,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害淤,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扇雕,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17,406評論 6 503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窥摄,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镶奉,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崭放,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2,732評論 3 39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哨苛,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币砂,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建峭。” “怎么了决摧?”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63,711評論 0 35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亿蒸,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掌桩,道長边锁,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8,380評論 1 293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波岛,我火速辦了婚禮茅坛,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则拷。我一直安慰自己贡蓖,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67,432評論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煌茬。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斥铺,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宣旱。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仅父,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1,301評論 1 301
  • 那天叛薯,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笙纤。 笑死耗溜,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省容。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抖拴,決...
    沈念sama閱讀 40,145評論 3 41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腥椒!你這毒婦竟也來了阿宅?”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9,008評論 0 27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笼蛛,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洒放,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滨砍,經...
    沈念sama閱讀 45,443評論 1 31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往湿,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37,649評論 3 33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惋戏。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领追。...
    茶點故事閱讀 39,795評論 1 347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响逢,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绒窑,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舔亭,帶...
    沈念sama閱讀 35,501評論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些膨,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分歇,放射性物質發(fā)生泄漏傀蓉。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1,119評論 3 328
  • 文/蒙蒙 一职抡、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误甚,春花似錦缚甩、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1,731評論 0 22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冈钦,卻和暖如春郊丛,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2,865評論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厉熟,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导盅,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47,899評論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揍瑟,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白翻,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绢片,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4,724評論 2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