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中旬,在付費學習習慣與寫作夢的牽引下募判,我參加了“30天基礎寫作培訓班”荡含,與近200位小伙伴一起,開始了系統(tǒng)學習寫作的征程届垫,于我而言释液,這是一個不斷付出與汲取知識的過程,其中有過苦累装处,也有過迷茫误债,但更多的是成長與收獲。
轉眼一個月的跟班學習已近尾聲,盡管意猶未盡寝蹈,仍是話別在即李命,但堅持寫作的習慣也許就此養(yǎng)成,實乃幸事一樁箫老。僅以此文紀念我仍在萌芽尚待長成的寫作夢封字。
01 彼時西風凋碧樹
自小感情豐富,喜好“悲春傷秋”耍鬓,但囿于家庭條件與學習環(huán)境的限制周叮,那時的閱讀量實際很小界斜;
高中獨自赴縣城求學仿耽,在更廣闊的環(huán)境中開始習慣與書籍為伍,圖書館與校園附近的書店是我閑暇時的主要娛樂逗留地各薇;
進入大學后更是被高校圖書館龐大的館藏資源驚喜了一番项贺,我像干涸的土地碰到一場久違的雨露,抱著各式各樣的書就啃了起來峭判。
七年大學時光开缎,共借閱圖書600多冊,其中文學作品與通俗著作居多林螃,就閱讀量來說應該可以稱得上是女文青一枚奕删;
但產出與輸入不成正比,我看得多疗认,寫得卻極少完残,不止一個階段被一個人說“看那么多書,何不自己寫寫看呢”横漏,其實我又何嘗不想產出一點呢谨设?
只是完美主義傾向讓我一直停留在“開筆難”,苦苦思索如何才能寫出一篇令人(主要是自己)滿意的文章缎浇,這條路上始終只我一人扎拣,一走就是十載光陰。
02 衣帶漸寬終不悔
參加工作后閱讀時間是大大減少素跺,一是時間不再那么充裕二蓝,二是當?shù)匾矝]有好的圖書館。我的閱讀開始變得不那么廣泛指厌,要么是為了考證而讀的專業(yè)書籍刊愚,要么是為了打發(fā)碎片時間的網絡“微閱讀”。
這種閱讀對于我的“從輸入到輸出”大業(yè)而言仑乌,其實用處不大百拓,因為很難形成系統(tǒng)積累琴锭。
但在廣泛“微閱讀”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衙传,原來寫作并不拘于既定的程式决帖,將所思所想所感訴諸筆端,即可形成于文蓖捶,同時我也見證了一些作者的成長過程地回,也許會有磕磕絆絆,但卻行文日漸成熟俊鱼,有自己的寫作風格和固定的讀者群刻像。
其中有一位作者叫楊小米,她開了一個公眾號叫“遇見小mi”并闲,我早已忘記是如何開始關注的她细睡,只記得那個時候(大概2015年年中)我不再使用小米手機,但仍被她的公眾號所吸引帝火,先是名字溜徙,再是內容。
她用并不華麗的辭藻對自己生活中經歷的事件進行敘述犀填、反思與總結蠢壹,將她的讀者們帶入到她的真實世界,同時又能從她的經歷中得到啟迪九巡,或是催人奮進图贸,或是讓人豁然開朗。
物以類聚冕广,同樣疏日,相似的人也會形成集群。通過小米佳窑,我又得以知曉了另一位作者——夏蘇末制恍,她們兩人盡管行文風格和關注領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不強行灌輸?shù)览砩翊眨衷谧掷镄虚g的敘事中不斷輸出正向價值觀。
也許緣分使然何吝,在參加楊小米2015年12月舉辦的“15年最后14天溉委,和我一起來寫作吧”后一年,我加入了夏蘇末和楊小米一起開辦的“30天基礎寫作培訓班”爱榕,寫作最低字數(shù)要求也由140字升格為1000字瓣喊,每天一篇變成每周兩篇——一篇命題作文,一篇編輯審核作文黔酥。
你可能會說藻三,一周寫兩篇不算什么事吧洪橘,隨便抽點時間寫寫就完了。但是棵帽,對于一個醞釀了十多年熄求,總共也沒寫多少字的輕度“強迫癥”患者來說,卻成了一個不小的問題逗概,更別提后來我臨時接到任務弟晚,元旦未過完就出差半個月,基本每天都過著朝六晚十一的高強度生活逾苫。
猶記得2016年的最后一個周六卿城,第二天中午就是交作業(yè)的截止日期,準備交接手頭工作(相當于是全年工作的一個梳理铅搓,同時也要迎接檢查)到晚上十點瑟押,開始我的命題寫作“成長經歷”,可以是經驗星掰,也可以是教訓勉耀,最后我寫的是自己的經歷,“那些我想成為‘她’的過往”蹋偏,再現(xiàn)了我人生幾個階段的價值取向與相應付出的努力便斥,初步完稿時已是凌晨,我就這樣從2016跨越到了2017年威始。
出差期間枢纠,我每天早上跟著同事從一個小城到另一個小城,直接奔赴工作場所黎棠,基本上一天晚上換一個酒店晋渺,城市之間轉換的路途就是我的構思時間,這些閑散零碎的思緒需要記在手機便簽或是印象筆記上脓斩,然后晚上再將其補充完善木西,填上血肉,使之豐滿起來随静,第三周的作業(yè)我在夜晚寂靜無聲的酒店八千,從十二點寫到一點半,標題是“你強她就強——給(準)媽媽們”燎猛,構思來自一同出差的一位女同事恋捆,剛檢測出懷了“二胎”的準媽媽。
03 眾里尋他千百度
“經歷過風雨重绷,更能見彩虹”沸停,這對我來說是此刻最深的感觸,有了從各個時間間隙中擠時間昭卓,向本就不夠充足的睡眠摳時間的經歷愤钾,終于趕在周末結束前回到家中的我瘟滨,此刻覺得異常幸福。
因為暫時不用繼續(xù)舟車勞頓能颁,可以繼續(xù)過著以往安靜祥和的日子杂瘸;也因為在“師父引進門”后,在我仍然糾結的脾性與按時交作業(yè)的壓力之間劲装,通過對生活的觀察與思索胧沫,結合老師課堂上對于生活中寫作素材如何深挖的提點,我逐漸找到了一個平衡占业。寫作效率大大提高绒怨,對于文章的質量也更有把握。
感謝讓我重新找回寫作夢的老師與朋友們谦疾,也感謝未曾真正放棄過的自己南蹂。寫作之路漫漫,求索之旅不停念恍,堅持之后六剥,終將發(fā)現(xiàn)在“闌珊之處”默默等候多時的那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