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說的一切都可能是錯的徐伐!
即使你贊同我的觀點贯钩,你的生活也不會因此有任何改變!
除非——你采取了相應的行動办素。
(這是書先生在簡書的第138篇原創(chuàng)文章角雷。本文約2900字,請花6分鐘來閱讀性穿。)
引子
昨天學員群有一位學員po了一張圖片勺三,如下:
問我里面的翻譯是不是有點奇怪。
的確是奇怪需曾。英文譯文里的N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Colleges是個什么意思吗坚,有點費解祈远。不但費解,而且是有問題的商源,為什么這么說呢车份?且聽我慢慢道來。
標題翻譯的難點
中文標題的翻譯經常會出問題牡彻,主要原因就是中文的標題經常有歧義扫沼。比如圖片里的“全國”二字,它到底是修飾“高等學凶穑”的呢缎除,還是修飾“工作會議”的呢?如果是前者总寻,那相對的就是某省某市的高等學校器罐,如果是后者,強調的是會議的規(guī)格废菱。
還有一個歧義是“工作”這個詞到底是跟著前面的“教育”組成“教育工作”技矮,還是跟著后面的會議組成“工作會議”抖誉。從常識來看殊轴,“教育工作”的可能性要高一點,畢竟“工作會議”是個很奇怪的搭配袒炉,因為從來沒有聽說過“休閑會議”旁理。但話又說回來,在中文的語境中“工作會議”還是一個頻率不低的搭配我磁,很多公司都喜歡開點“年中工作會議”孽文,“年度工作會議”。在這些標題里夺艰,顯然“工作”和“會議”的聯(lián)系更緊密芋哭。在公司里面上班的,想必也經常聽到“開個工作例會”這樣的提法郁副。
從圖片的譯文來看减牺,譯者認為“全國”修飾的是“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所以英文是這樣劃分的:National /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Colleges / in New Era
第三個歧義就隱藏得比較深了存谎,不是對語言特別敏感的人拔疚,一般看不出來〖燃裕可惜稚失,我就是一個對文字使用特別敏感的人——你能想象我每天在自媒體文章中和街頭巷尾看到滿眼滿眼的語言污染的痛苦嗎?這個歧義就是“高等學校本科教育”的修飾關系:它到底是用來和“非高等學星∑福”的本科教育對比呢句各,還是和高等學校的“研究生教育”作對比吸占?
僅從字面上來說,這兩種都是可能的诫钓。但實際上旬昭,第一種不成立,因為本科教育肯定都在高等學校菌湃∥示校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在講廢話惧所。其實不然骤坐,這兩種理解在中文里是同一個寫法,但是在英文里是不同的表述方式下愈,怎么理解會影響如何翻譯纽绍。
圖片里的翻譯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of colleges是第一種理解势似。因為這個理解在現(xiàn)實中不成立拌夏,所以英文里沒有這樣的說法。不信履因,我們可以測試一下障簿。
你在Google里搜索"undergraduate educaton of colleges"(注意一定要加上引號,才能搜索準確的詞組)栅迄,一共只返回兩個結果(如下圖)站故。嚴格來說只有一個,因為第二個結果里并沒有這個詞組毅舆。這唯一的結果的創(chuàng)造者西篓,從名字上判斷,大概率是一個中國人憋活∑窠颍可見,也是一個中國英語學習者生造的詞匯悦即。
讓我們換個搜索詞吮成,搜索"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這次更慘盐欺,只有一個結果赁豆,而且看樣子,也是中國人寫的冗美。
按照第二種理解魔种,介詞就不能用of,而應該用in粉洼。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就是可以接受的英文搭配节预。至于為什么用of就對應第一種理解叶摄,而用in就可以對應第二種理解,原因暫時還不清楚安拟,或許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蛤吓。
說到這種歧義和累贅,我想起我童年時的兩個陰影糠赦,它們分別和兩個詞組有關会傲。
兩個詞組帶來的童年陰影
我從小就對文字比較敏感,碰到那種搭配很奇怪拙泽,但是大家又用得很自然的詞組淌山,我就會感到渾身不舒服。那個時候顾瞻,讓我最不舒服的是這兩個詞:“未成年兒童”和“前蘇聯(lián)”泼疑。
第一次聽到“未成年兒童”這個詞是在所謂的《生活》課上,老師提到《未成年兒童保護法》荷荤。不知道以前是不是叫這個名字退渗,反正現(xiàn)在是叫《未成年人保護法》了。不過蕴纳,你現(xiàn)在仍然可以搜索到“未成年兒童保護法”這個百科詞條会油。
這個詞讓我非常糾結:兒童不都是未成年的嗎?前面加個未成年起個什么作用呢袱蚓?難道還有成年兒童钞啸?或者是因為中國巨嬰比較多几蜻,特此區(qū)分一下喇潘?
“前蘇聯(lián)”這個詞就更詭異了。我們說前夫梭稚,前妻颖低,是因為后來有新的丈夫,新的妻子弧烤。但蘇聯(lián)歷史上也就一個忱屑,后來不就改名叫俄羅斯了嗎?那這個“前”字是干什么的呢暇昂?難道是預示將來還有一個蘇聯(lián)會出現(xiàn)莺戒?誰TM這么有遠見?
最開始的時候急波,我還總想糾正別人从铲。但后來發(fā)覺大家都這么說,我這么較真兒澄暮,反而討人厭了名段。而到現(xiàn)在阱扬,具備了一些語言學知識后,我釋然了伸辟。特別是對認知語言學的研究麻惶,讓我知道詞組的意思不是來自于里面元素的組合,而是來自于認知框架信夫。
有很多命名是約定俗成的窃蹋,也許一開始的確是搞錯了,但是只要大家都承認静稻,它就表征了那個事物脐彩。在使用時,我們是整體去理解的姊扔,根本不會在意內部的結構惠奸。“前蘇聯(lián)”對我們來說恰梢,就是一段逝去的歷史佛南,只要這個詞能夠激活那個語義框架,對話雙方都知道在講什么嵌言,那溝通就成了嗅回。
結語
其實漢語里還有不少看似錯誤但大家都在用的說法,比如明明是去滅火摧茴,偏偏叫“救火”绵载;明明是去讓醫(yī)生看,卻叫“看醫(yī)生”苛白;明明需要回復精力娃豹,卻說“恢復疲勞”。(“明明”應該是中國最忙的人了9喝埂)
你能想到哪些看似不合理但其實已經約定俗成的詞匯嗎懂版?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