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哲蚌寺溃斋,色拉寺撇吞,大昭寺
西藏藏傳佛教寺院1700多處.這個高原讓那么多人想往,?不只在山老客,在水拭荤,在冰川茵臭,更在她擁有的信仰.藏民前半生辛苦勞作,后半生只為祈禱!到底是怎樣的世界,怎樣的指引,讓人可以執(zhí)著的匍倒,傾盡半生的力量?!活佛,轉(zhuǎn)世靈童,極具傳奇色彩的法事與佛教故事,讓這座高原充滿神秘的力量,那些玄奧似乎隱喻著冥冥之中的命運,就象南迦巴瓦峰難得一見的金輝,只暗示給有緣人?!?
哲蚌寺:9月15日,早晨在頭痛中醒來,嘔吐了一番,還是堅持吃了點熱湯面,雨中奔往哲蚌寺.不曉得是因為早,還是因為雨天的陰冷,寺內(nèi)人稀少,倒是我們喜歡的清靜.哲蚌寺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是藏傳佛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弟子所建,歸屬于格魯派.哲蚌意為"米聚",用了象形命名,象征"繁榮".
哲蚌寺依山而建,西藏的寺院大都挺立在巖石上舅世,讓你體會信仰堅持的力量旦委!哲蚌寺正門上飄揚著政冶的主義,政教不能背道雏亚,才能各得其所的和諧.
既使是晴好的天氣,宗喀巴大師依然依著雪山,居高臨下的注視著他的徒子徒孫們.
雪白的院墻,狹延著藍天白云,清靜與古老的歲月斑駁著.
喇嘛的一襲紅袍,總是寺院里最惹眼的熱鬧,只是他們孤獨的背影,或低頭,或張望,都是修行的一道風景,相對于外面的花花世界,總有一種曲高寡和,寂寞的味道!
?????????
哲蚌寺里這些頂風逆雨的背影缨硝,都讓我看到信仰是怎樣支撐一個人的行走!那個帶狗撐傘的老人罢低,已經(jīng)沒牙的下巴查辩,估計得有七八十歲了,風動幾乎掀翻他的傘奕短,而他的腰彎更深宜肉,他身旁那只忠實的狗一直亦步亦趨著,或許之于他們的信仰,無論怎樣的險阻都是一種考驗吧.
全民信教的藏民,大概從娃娃開始就教養(yǎng),朝圣與朝拜也是孩子們的日常修行.除了手里的瑪尼輪,真正的藏民不會放過任何一次轉(zhuǎn)動經(jīng)筒的機會,那嫻熟的動作,真誠的表情,已將信仰融入血液中,"相信"已經(jīng)是一種本能的反應!
?
哲蚌寺內(nèi)的大麗花,刺梅花開得正艷翎碑,或許是因為在這有信仰的清靜地谬返,花兒也開得格外的恬淡,也或許不是花兒改變日杈,是人心改變的原故遣铝!
這個一身白衣的女子,象是西方傳教士,只她乍眼的赤腳穿著涼鞋,且絲毫沒有寒冷的意思.我不太懂寺院前那個S型的樹,在她的教義中代表怎樣的內(nèi)涵,她脫了鞋子,赤著腳,雙手環(huán)抱著樹干,把臉深情的貼在樹干上,那感覺象是回到了家,見到了久別的親人!安詳而如釋重負,那是怎樣的心靈深處呀?!羨慕,感動!????
色拉寺:正門上寫著“色拉大乘洲”,位于布達拉宮北面3千米巨石崢嶸的色拉烏孜山腳。與甘丹寺莉擒、哲蚌寺合稱“拉薩三大寺”.色拉在藏語里是野玫瑰的意思.傳說山下修寺時這里長滿了野玫瑰酿炸,這個傳說讓我覺得色拉寺充滿人性的浪漫色彩.
?色拉寺的標志仍然是兩只山羊,與大昭寺雷同,不曉得是不是也是傳說的山羊駝土建成的.標志上也鮮明的飄揚著五星紅旗,表明自已的主義.
色拉寺內(nèi)相比與其它的寺院更悠閑,隨處可見曬太陽或閑聊的僧人,旁若無人,三三兩兩的狗兒慵懶的睡在廣場上,樹蔭下的巷陌顯得格外的逸靜.讓我們經(jīng)過時,不好意思高聲,怕驚擾了狗兒們的清幽與雅致!在高原上,似乎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誰都要敬畏誰的存在!
?色拉寺里面的建筑多以黃色涂色,據(jù)藏民小導游說這是為了配合僧人的衣服,嘆,關注到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連色彩的設計上都注意到,用心啊!色拉寺里有專門供養(yǎng)老僧人的敬老院,老有所養(yǎng),少有所依涨冀,每個寺院都是一個小社會.據(jù)說在西藏寺院是最富有的.藏民一生都在朝圣的路上,迷茫的世人不遠千里求索生命的方向,靈魂的尋找與修持,又有誰在乎物質(zhì)的供獻!葛優(yōu)演的<非誠勿擾>里面,要大的教堂才能承載很多的懺悔,那是不是大的供奉也代表更深的尋找?
?9月19日,從海撥4441米的羊卓雍措趕回拉薩市,按BO規(guī)劃要看色拉寺的辯經(jīng)填硕,每天15:00開始.我們下車時已經(jīng)是16:30,嚴重的高原反應,我與朱姐只能慢慢的移著步子,倒是博,跑得飛快,幸好她的堅持與努力,我們終于看到了傳說中的誦經(jīng)與辯經(jīng).辯經(jīng)是一種佛學知識的討論,是喇嘛們的一種學習方式.真理越辯越明,大學教育與成人教育應多用這樣的方式,由被動填壓到主動思考與表達,效果不言自明.該寺有關五部大論的詳細學習例規(guī).五部大論學完要22-24年,基本相當于我們教育體制的博士或博士后畢業(yè).
?僧人們一起圍坐誦經(jīng)時,讓我有種晃忽的感覺,"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在聽不懂的低音吟誦里似乎突然可以放下自已,好象生命的久久遠遠在時光里靜靜漫溯,有一種模糊的溫暖,久別重逢的舒適,是不是所謂的超度就是這樣的一種撫慰,這樣的一種回歸?!其實僧人們是幸福的,沒有太多的誘惑需要花力氣去抵擋,只專心在自已的經(jīng)文里,自已在自已誦的經(jīng)里!
中間的那個威嚴的僧人象教導主任,旁邊微哈腰的一定是"輔導員",那個大大的皮包,后面證明是裝"報表"的,哈哈.每個辯經(jīng)小組都要考勤,簽到,佛有佛法,家有家規(guī),無論哪里,都是有管理的.無以規(guī)矩不成方園,佛祖的世界也不例外!
大昭寺:據(jù)說藏傳佛教信徒無論在高原哪個角落,一生都要到拉薩一次,不是去朝見雄偉的布達拉宮,而是去大昭寺膜拜.大昭寺是他們心中至高無上的佛殿.寺內(nèi)釋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扁眯,供奉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據(jù)說是佛祖本人親自開的光.這里是朝圣者最終的向往.
大昭寺是各個教派共同敬奉的寺院,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筑風格,因為博采眾長,因為包容各派,所以西藏活佛轉(zhuǎn)世的金瓶掣簽儀式無可爭議的在大昭寺舉行.沒有選擇就沒有排斥,因為盛的多,所以可以容納的更多.不同的供奉形式,卻是殊路同歸,共同朝向人性的真善美,朝向靈魂的純凈與升華!
9月20日,一大早我們就穿過清冷的八廊街,早早來到大昭寺.此時大昭寺已是人潮攢動,香煙繚繞.寺門前的"千盞燈”壮莹,象是佛祖指引眾生的常明燈,不分晝夜姻檀,生生不息的燃燒著.寺廣場,寺門前,寺路上,虔誠的信徒磕著等身的長頭,或手執(zhí)瑪尼輪轉(zhuǎn)寺轉(zhuǎn)塔中,或在寺門的左手進門處排了長長的隊伍,這是藏民的朝拜路,不收門票的.大部分人拿著酥油壺與佛珠,祈禱與貢奉.右手邊是游人的入口,門票85元,據(jù)說票是可以重復使用的,這倒是讓我生出些敬意,物質(zhì)之上還是講究精神的.小導游曾戲說,讓我們混在藏民中,不用買票可以進去.雖然左手邊入口處并沒有人把守,但我們還是止步.我們雖沒有那么篤定的信仰,但卻是絕對的尊重與敬重!
這些捕捉的瞬間,人物多是側面或背影.他們之于我的鏡頭或許只是一道風景,而此刻他們的祈禱或許是傾一生力量的虔誠,所以我羞于無所顧忌的正面拍攝,?覺得不夠尊重,也怕褻瀆了神靈!也害怕衣襟下那個小我變得更小命满,更可憐!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心中都有缺口要祈禱绣版,要祝福胶台,雙手合十,這種古老的與佛祖溝通的方式杂抽,我不曉得是否真的可以聽到佛祖的旨意诈唬,但至少可以安頓反思一下自已吧!其實人生最難的命題就是處理人與自已內(nèi)心的問題!
?盡管有跟佛祖溝通的方式默怨,但我想佛祖也不是萬能的.要否則人間早就沒有了困惑與疾苦.所以要不斷的祈禱,所以人們的眼神里仍有驚恐與無奈,但凡神情安詳?shù)?怕是真的過了自已的關,所以才過的佛祖的關吧!
在西藏隨處可見?叩等身長頭的藏民.那每一個動作都有其含意:雙手合十讯榕,象征領受了佛的旨意和教誨;雙手合十舉過頭頂和移至面前匙睹、移至胸前,表示心济竹、口痕檬、意與佛和合為一.叩拜時,心發(fā)所愿送浊,口訴祈求梦谜,這樣才能實現(xiàn)心中的愿望:今世健康長壽安樂,往生極樂世界。
我難以理解信徒們艱難的跋涉,艱難的起身與跪下,一路的堅持,一生的執(zhí)著,向佛祖表達著極端的虔誠.可是我敬畏他們的信仰,敬畏他們?yōu)樽砸训男叛錾眢w力行,無怨無悔.藏傳佛教以"大乘教"為主,"乘"為"承載""道路"之意.導游說,在藏傳佛教寺院里許愿是不需要還愿的.大乘教以普渡眾生為目的.講究修行者本人想要徹底解脫,一定先祈求救渡一切眾生.先天下再個體,所以大乘教有更大的涵養(yǎng)和度量.是不是有這種信仰的人們,自身的苦已沒什么痛苦而言,因為在精神世界里他們始終富有!
?在西藏停留的七日中,我始終覺得在拉薩停留的時間太短了,沒有在八廊街找一處居高地悠閑的喝甜茶,看街景,沒有在大昭寺門前依著墻根,什么也不想,就曬曬高原的太陽,沒有跟著轉(zhuǎn)經(jīng)的人們一邊轉(zhuǎn)寺轉(zhuǎn)塔,一邊認真的祈禱.如今,我仍搞不懂所到寺院里各個供奉的佛祖故事,古老的藏寺建筑,只囫圇的以為是童話里的城堡,但卻清晰的記得模糊的溫暖,回歸的感覺.
大大小小的寺院里,佛祖堂前夜以繼日燃燒的酥油燈里,讓高原處處閃爍著不滅的佛光,可是我覺得不是有佛光就在天堂.天堂在藏民祈禱的路上,在他們每次匐匍下的身軀里,在他們轉(zhuǎn)動的瑪尼輪與經(jīng)筒里,三步兩步的天堂,就在他們簡單的相信,篤定的信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