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在撒貝寧主持的《挑戰(zhàn)不可能》欄目中來了一位老人燃观,他說他要挑戰(zhàn)攀巖褒脯。
于是節(jié)目的現(xiàn)場拉來了一組攀巖墻,當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這太簡單了吧缆毁。雖然說他是一個66歲的老人番川,對于這樣一個十幾米的攀巖墻,難度可能有脊框,但不至于不可能吧颁督。
當老人淡定的坐下來換上攀巖裝備的時候,現(xiàn)場所有的人驚訝地發(fā)現(xiàn)浇雹,原來他沒有雙腿沉御。他的大腿以下部位裝的是假肢。
當他開始攀巖的時候昭灵,電視機前的我屏住了呼吸吠裆,生怕老人在攀巖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點閃失伐谈。當老人完成任務(wù)后,全場爆發(fā)出了一陣歡呼试疙,我的眼睛也漸漸濕潤起來诵棵。
在后來采訪的過程中我們知道,這位老人叫做夏伯渝效斑,曾是國家登山隊的一名隊員非春。在40年前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時候,距離峰頂僅僅兩百米的高度缓屠,一個戰(zhàn)友不小心弄丟了睡袋,當時被稱為“火神爺”的夏伯渝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睡袋讓給了戰(zhàn)友护侮,而他的雙腿卻被凍壞敌完,做了截肢手術(shù)。
節(jié)目的最后夏伯渝告訴主持人撒貝寧羊初,他說這輩子的夢想還是站在8848米的高度上滨溉,重回珠峰并且成功登頂。
祝福這個老人吧长赞。對于早已截肢的他來說晦攒,攀登珠峰或許永遠都只能是一個夢想,況且誰又會真正在意這個老人在節(jié)目里的豪言壯語呢得哆。
2016年5月14日脯颜,我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個新聞,“距離封頂僅94米贩据,夏伯渝平安返回栋操。”
我當時清楚地記得饱亮,我把這條新聞刷新了3次以確保沒有看錯矾芙。67歲的他真的再一次向珠峰發(fā)起了沖擊,我當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近上。
大家都知道攀登珠峰剔宪,對于健全的人來說,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極限挑戰(zhàn)壹无。但是對于雙腿截肢的殘疾人來說葱绒,最大的挑戰(zhàn),是他根本無法感受腳下踩的地方的真實情況格遭。
他不知道自己踩的是冰川還是積雪哈街,也不知道他的鐵鞋扎進去冰層的厚度到底有多少。在攀登珠峰的途中有非常多的冰縫拒迅,對于普通人來說骚秦,可能輕輕地一躍就可以跨過她倘,但是對于他這樣雙腿殘疾的人來說,沒有跟腱作箍,根本無法讓他起跳硬梁。這窄窄的冰縫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個天塹。
更重要的是胞得,他竟然還是個癌癥患者荧止。
但是這些都沒有阻止他追逐夢想的腳步。在距離第一次登峰40多年后阶剑,他再一次向珠穆朗瑪峰發(fā)起了挑戰(zhàn)跃巡。雖然這一次他距離峰頂僅差90多米,對他來說此生已了無遺憾牧愁。
今天早上我是在看《開講了》時重新看到了這位老人素邪,他精神還是那么好,身體還是那么棒猪半,如今他還在家里兔朦,利用自己制作的沙袋進行體能訓練。他說磨确,他還有夢想沽甥。
我感到慚愧,像他這樣一個患了癌癥的殘疾的老人乏奥,還敢挑戰(zhàn)攀登珠峰這樣的極限理想摆舟。擁有健全身體的我們,又是什么把我們困在了原地英融。
蔡崇達在《皮囊》里這樣說到盏檐,“我們的生命本來多么輕盈,但是被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驶悟。記住肉體是拿來用的胡野,不是拿來伺候的”。
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痕鳍,我們都不應(yīng)該放棄自己的理想硫豆。這幾年年輕人經(jīng)常說“理想還是要有的,萬一要實現(xiàn)的呢笼呆⌒芟欤”
在我看來,不管理想能不能實現(xiàn)诗赌,我們都要擁有理想汗茄,并且追逐理想。所謂的成功铭若,我們大多把定義為做成了一件事情洪碳。在我看來递览,做成了和沒做成是一回事,敢做和不敢做瞳腌,又是一回事绞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行動起來的又有多少人嫂侍?
昨天在簡書里看到這樣一句話儿捧,
“Theroadtoalover’shouseisneverlong”.(通往愛人家里的路總不會太漫長)
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感想挑宠,敢做菲盾,并且義無反顧的堅持下去,通往理想的道路也不會太漫長各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