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說過 重慶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那條種滿梧桐 是你走過多年的路
一
10:25荔睹,一列開往重慶北的動車D953從南京南站出發(fā)。
二
12:10项阴,接近兩個小時的聊天終于讓小伙伴們感到累了滑黔,于是他們安靜下來,于是我打開電腦环揽。
火車是仗劍走天涯的俠客略荡,只身穿過千山萬壑。
而我坐在車窗這邊歉胶,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盡覽窗外景色:收割后遍地的冬小麥茬汛兜,色調(diào)讓人想起梵高的名作。偶爾有靜止的冬水從車窗外路過跨扮,終于沉默地留在了原地。冬天的草木稀稀疏疏验毡,卻也有一種疏落有致的美感衡创。
這趟九個小時的旅程,終點是我闊別一載又余的故鄉(xiāng)——重慶晶通。
重慶那么大璃氢,我所棲身之處,不過一隅而已狮辽。然而一也,雖然那片土地是廣袤的巢寡,但是那里的風土人情如此特色鮮明,風格濃烈椰苟,即使生活圈子很小抑月,依然能夠感受到它的氛圍。
什么構成了重慶舆蝴?又或者是說谦絮,什么構成了我印象中的重慶?
在重慶的生活軌跡洁仗,形成了我對重慶的印象层皱。它先是一陣風,夏天的風赠潦,帶著潮氣叫胖,穿山過水,在某一個夜晚她奥,向站在橋上的我襲來瓮增。然后它又變成了一級又一級的石階,長滿青苔方淤,雨天常讓我打滑钉赁。后來是燈,各種各樣的燈:有或暗或明的路燈携茂,有深夜過馬路時一直亮著的黃燈你踩,還有過年時路上一串又一串的彩燈。除此之外讳苦,它是舌尖的麻辣带膜,是火鍋,是街邊烤串的滋滋聲鸳谜。它還是夏天暴雨時漫過我腳踝的水位膝藕,是當我不得不穿著濕透的鞋子啪嗒啪嗒走路時的聲響,是上學時擠公交的濕淋淋咐扭,是路邊撐著長傘待客的摩托車芭挽。
它是背景,是我生活痕跡的背景蝗肪。但當我離開了它袜爪,它就不再是背景了,它漸漸從那些痕跡里分離出來薛闪,它有了名字辛馆,我叫它——重慶。
這里被稱為山城和霧都豁延,火鍋是它的招牌昙篙,霓虹燈裝飾的美麗夜景和堪稱過山車的輕軌線路腊状,讓它更顯迷人。對于匆匆而過的游客而言苔可,這些已是全部缴挖。而對于生活在這里的人而言,每一天的日子才是全部硕蛹。
三
我住在一個叫做北碚的小城里醇疼,小城不大,依山傍水法焰,嘉陵江畔秧荆,縉云山腳。嘉陵江即長江埃仪,而縉云山乙濒,據(jù)考證,正是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卵蛉,巴山夜雨漲秋池颁股。”一句中的“巴山”傻丝「视校抗戰(zhàn)年間,這座小城一度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葡缰。遙遙追憶那個烽火年代亏掀,英雄輩出,先人之姿令我神往泛释。小區(qū)的對面就是梅花山滤愕,張自忠將軍的墓地。我曾去過幾次怜校,有一次登上石階间影,細細地去看那墓碑上的銘文,得知一個故事:將軍的妻子聽聞噩耗茄茁,絕食自盡魂贬,后與他合葬。其情義之深重裙顽,令人唏噓不已付燥。梁實秋的《雅舍小品》也是在此地著成,那間雅舍現(xiàn)在還在锦庸,就在我上學途中的一個中轉(zhuǎn)站机蔗。先生的書桌就在窗子下面蒲祈,窗子面東甘萧,視野開闊萝嘁,光線明亮。只是不知日頭大的時候扬卷,光線是否太刺眼牙言,我也未見有窗簾,不可想象當時情景了怪得。老舍故居現(xiàn)在在鬧市中心咱枉,不過一進去便是另一番天地。被譽為“北碚之父”的盧作孚先生于上世紀30年代從上海引進了法桐在北碚老城栽植徒恋,一直留存至今蚕断。
而那時我的每一天,簡單而且慢入挣。
早上起床亿乳,永遠都是來不及吃早點,只能打包帶好径筏,十萬火急地趕校車葛假。即使這樣,每學期下來滋恬,我還是遲到次數(shù)最多的聊训。課間聽同桌聊八卦,吃午飯時聽好朋友聊追星恢氯。放學后學校門口的燒烤攤永遠生意火爆带斑,有時候也有賣山楂的老人。奶茶店夏天生意最好酿雪,書攤一年四季生意不斷遏暴,知音漫客,紅袖指黎,一周朋凉,青年文摘,讀者文摘還有看天下等等都是大家喜歡的雜志醋安。周末的時候杂彭,我可以去西南大學里面走走。西南大學很大吓揪,我最喜歡的是里面的樹亲怠,那些樹都有一定的年齡,樹林小徑幽深致遠柠辞,時有鳥鳴团秽。有時間可以和朋友約著去爬縉云山,聚餐首選自然是火鍋,無論冬夏习勤。
心情不好的時候踪栋,跳上一輛公交車,因為它是環(huán)城的图毕,所以可以繞上一圈又一圈夷都。夏天的夜晚打開車窗,夜風灌進來予颤,十分愜意囤官。轉(zhuǎn)到超市,永輝超市和重百超市里什么都有蛤虐,逛超市也是一種消遣党饮。如果是轉(zhuǎn)到新華書店,不如去書店看看書驳庭,偶爾還能遇到一個正在專心看書的美麗女孩劫谅。
四
13:15,宜昌站到了嚷掠,透過車窗捏检,我看見一個抱著孩子的媽媽,她在等誰呢不皆?
也許故鄉(xiāng)的意義就在于贯城,有人,有景霹娄,有情能犯,在等你。
年輕的時候犬耻,總是希望離開生活了很久的地方踩晶,“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枕磁。等老的時候渡蜻,想的卻是“葉落歸根”。
等我們老了计济,我想和你茸苇,定居在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