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確一下勺届,神話地理并不等同于實際地理歹垫,受《山海經(jīng)》等著述影響,不少人認為中國古代地理查勘和地圖繪制技術一直落后于國外梧疲,其實是不正確的允睹。至少在宋朝之前,中國地圖測繪技術不落后于世界幌氮,甚至在本國地理測繪方面是領先世界的缭受。
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地圖實物繪制于西漢初年,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西漢墓穴出土了7副地圖(殘片)该互,比托勒密《地理學》一書中的地圖早了將近五個世紀米者,為我國乃至世界的地圖學史、科技史(紙張研究)提供了實物證據(jù)宇智。
目前存世最久的中國石刻地圖是《禹跡圖》和《華夷圖》蔓搞,是宋朝人參考唐代的《海內(nèi)華夷圖》所繪制,和今天的全國地圖已經(jīng)非常接近随橘,特別是長江喂分、黃河等水系與實際情況幾乎一致,令人驚嘆不已机蔗,這種繪圖成果源于中國古代的“地理實測法”蒲祈。
西漢時期,中國就出現(xiàn)了功能蜒车、技術齊備的“欽天監(jiān)”讳嘱,專門負責天文觀測、地理測繪酿愧、吉兇問卜等工作沥潭。當時的欽天監(jiān)官員利用類似現(xiàn)在的勾股弦以及相似三角形來進行測繪工作,發(fā)明了“記里鼓車”和“計里畫方”的地圖測繪方法嬉挡。
“記里鼓車”就是在車上放置一面鼓钝鸽,兩側(cè)有兩個木頭人汇恤,車上裝有指南針,在齒輪的作用下拔恰,車子每行駛一里路因谎,木頭人就會打一下鼓,每走十里路颜懊,就會敲一下鐲(鑼)财岔,隨行官員根據(jù)車輛行走的距離來記錄沿途山川地理特征和城隘之間的距離,以便繪制地圖河爹。
(古代車又稱作“輿”匠璧,“堪輿”原指天道、地道咸这,后來和風水學結合為“風水堪輿”之術夷恍,從這個詞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最早、最準確的地理測繪方式就是“記里鼓車”媳维。)
“計里畫方”就是在圖紙上畫滿相等面積的方格酿雪,每個方格設定一個尺數(shù)(比例尺),再將山川走勢侄刽、地理特征指黎、城市隘口等要素描繪在方格之上,以這種方式繪制出來的地圖準確性還是比較高唠梨。
古人就是通過這種方法袋励,靠官方測繪機關--欽天監(jiān)一代代官員用腳步丈量著華夏大地,用實測的方法不斷完善地圖当叭,保持了中國古代地圖較高的準確性。
但是受中國古代宇宙觀的影響盖灸,先民很早就形成了“天圓地方”的認識蚁鳖,沒有地球球體的概念,自然無法形成經(jīng)緯度劃分法和投影繪圖法赁炎,所以中國古代地圖在越小的范圍內(nèi)越準確醉箕,一旦超出國家和陸地的范圍,準確度就會大大下降徙垫,這種情況在航海圖和世界地圖繪制上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讥裤,所以在歐洲大航海時代開啟后,中國的地圖測繪技術就落后于西方國家了姻报。
不過本文講述的神話地理觀與實際地理有所不同己英,神話地理觀更多的是體現(xiàn)古人對大地的認識和寄予其中的民族情懷和精神。遠古先民腳踏堅實大地吴旋,遙望茫茫四野损肛,回顧高山大河厢破,對遠方的地理發(fā)出無限猜想,于是產(chǎn)生了地理神話治拿,形成了神話地理觀摩泪。
神話地理觀最早見于盤古神話中,“陰濁為地”劫谅、“地日厚一丈”见坑、“地數(shù)極深”、“天去地九萬里”捏检,創(chuàng)世神盤古的身軀部分化育出四極荞驴、五岳、江河未檩、田野戴尸、金石、珠玉等自然地理要素冤狡,才有了華夏之后土大地孙蒙。
此后共公爭權失敗,怒撞不周山(天柱)悲雳,天崩地陷挎峦、大雨磅礴,女媧煉石補天后仍天傾西北合瓢、地陷東南坦胶,這是對我國西高東低的地理特征做出的神話解釋,讓我們一同來追憶古人大氣磅礴的神話地理觀晴楔。
一顿苇、空間方位與各方神靈
在神話宇宙觀中有“天圓地方、大地環(huán)水税弃、地載于水”的記錄纪岁,先民們沒有大地為球形且懸在宇宙中的概念,他們認為地是方形的则果,是浮在水面上(或被神人托起幔翰,或被神龜馱起),且被水環(huán)繞著西壮。
先民們以太陽的運行軌跡形成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遗增,早期神話中四個方位歸屬于四位神仙統(tǒng)領--東方句芒、南方祝融款青、西方蓐收做修、北方禺強。
中心意識很強的先民以自我為中心,在四個方位中間又想象出一個神來缓待,就是后土(或稱句龍)蚓耽。五方神仙統(tǒng)轄各方領地,下轄名山大川旋炒,山川又各自有神靈主宰步悠,山神、河伯瘫镇、水神是中國古代神話中最常見的基層神仙鼎兽。
大地之外有東南西北四海,四海各有主神铣除,因版本太多無法統(tǒng)一谚咬,如東海之神有禺?、阿明等名稱尚粘,北海之神有玄冥择卦、禺強等名稱,這里不做強行歸并郎嫁,可能因為名號太多記憶困難秉继,所以在民間神話中逐漸演變成通俗易懂的四海龍王。
后來遠古神話因統(tǒng)治階層自身需要泽铛,在進行完善補充時尚辑,句芒、祝融盔腔、蓐收杠茬、禺強、句龍五位小神已不足以統(tǒng)轄華夏大地弛随,更不能支撐遠古神話龐大的結構瓢喉,于是上古神話中請出了太暤、炎帝舀透、黃帝灯荧、少暤、顓頊五位大神代言五方大帝盐杂,原來的五位小神降格為他們的輔助之神,還配以了五方神獸聽用哆窿,左青龍右白虎链烈、前朱雀后玄武,中有后土黃龍挚躯。(《禮記·曲禮》)
五帝的管轄范圍是神話想象中古老中國的疆域范圍强衡,其地之廣闊已超出了現(xiàn)在亞洲的范圍,東南西北四極界限分明码荔。
東遠至搏木(即扶桑)漩勤,為太陽出升之地感挥;南遠至委火炎風之野,猜想為赤道附近越败;西遠至危山触幼,即西王母三青鳥住的地方,疑似里海一帶(中國古代以昆侖山為地理中心)究飞,甚至到達黑海置谦、地中海一帶;北遠至凍土之地亿傅,至少到達了西伯利亞地區(qū)媒峡。
四方大地的四極就是先民們認為的天邊了,這種地理觀是在當時的遷徙范圍和商業(yè)往來的基礎上想象的葵擎,其框出的范圍是理想中的大中國谅阿,體現(xiàn)出先民宏大的世界觀。這種神話地理觀滲透著陰陽五行的思想酬滤,對后世影響很大签餐,后來中國很多地理描繪都按其方位定位。
二敏晤、禹量大地分九州
大禹時代贱田,中國地理描繪開始擺脫神話色彩,逐漸回歸現(xiàn)實嘴脾。洪水平息后男摧,禹命其手下兩名大臣--大章和豎亥對大地的面積進行了丈量。(《山海經(jīng)》译打、《淮南子》中均有記述)
這是古代中國最早的官方地理測繪活動耗拓,雖然還具有一定的神話色彩,但大禹根據(jù)測繪結果認定大地是方形的奏司,并將天下分為九州:冀州乔询、兗州、青州韵洋、徐州竿刁、揚州、荊州搪缨、豫州食拜、梁州和雍州。(最早見于《尚書·禹貢》)
九州之外還有“荒服”副编,即“東夷负甸、西戎、南蠻、北狄”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區(qū)呻待,再外為環(huán)繞中國之四海打月,所以后世有“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的說法。
九州是中國核心地區(qū)的分區(qū)蚕捉,為世人所接受奏篙,為文化所認同,最后九州成了中國的代名詞鱼冀,其包含著政治地理與經(jīng)濟地理的概念报破。
先秦時期雖然已有較為準確的九州大陸概念,但是神話地理依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千绪,先民們?nèi)怨虉?zhí)地認為昆侖山是中華大地的地理中心(心理坐標)充易,其地位高于其他山,稱為山中之首荸型,是神話傳說中的神山盹靴,既是天柱又是天梯,既是地首又是地之中心瑞妇,是天帝的都城也是眾神所在之地稿静,是黃河長江之源。
昆侖山之神與后來衍化出的東海之仙辕狰,一東一西將中華大地拱衛(wèi)護佑其中改备,為華夏民族的發(fā)展提供了最好的空間。
三蔓倍、《山海經(jīng)》及“同心方”的政治地理觀
前文已經(jīng)介紹過了實際地理和神話地理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悬钳,那么造成這種矛盾又統(tǒng)一的根源就是一部奇書--《山海經(jīng)》。
《山海經(jīng)》既是一部地理著作偶翅,也是一部神話著作装蓬,其成書于戰(zhàn)國中后期到漢代初中期踢京,作者不詳。
《山海經(jīng)》全書約31,000字蜜笤,記載了四百四十余座名山及其地理位置十嘿,二百五十余條河流及其發(fā)源地吨悍、流向婉烟,四十多個方國的名稱及遠方異民的習俗人情砌些,一百多個歷史神話人物,一百余種藥用動植物朵耕,四百余種神怪異獸秦爆,并保存了大量著名的遠古神話傳說°九可謂描盡變幻無窮的名山大川、功用奇效的林木花草、興風作浪的精物神靈芬膝、駭世驚聽的奇鳥異獸望门、稀聞少見的異魚怪蛇、蘊藏豐富的物產(chǎn)資源锰霜,無愧于地理神話著作之名稱筹误。
《山海經(jīng)》全書分為五,大部分共18號卷:五藏山經(jīng)5卷癣缅、海外四經(jīng)4卷厨剪、海內(nèi)四經(jīng)4卷、大荒四經(jīng)4卷友存、海內(nèi)經(jīng)1卷祷膳。
關于《山海經(jīng)》中所涉及的地理范圍,學界眾說紛紜屡立,有云南圈直晨、中國圈、亞洲圈膨俐、兩河流域圈勇皇、世界圈等多種說法。不過這些地理外延研究都局限于地理地貌的對號研究焚刺,其中多數(shù)都是假說和推測敛摘。
無論是古代還是近現(xiàn)代,地理學家乳愉、歷史學家兄淫、宗教學家、方志學家匾委、科學史家拖叙、民族學家、民俗學家赂乐、文學批評家薯鳍、乃至思想史家和哲學家均不能忽視《山海經(jīng)》的存在,也無法將它破譯清晰挨措。
《山海經(jīng)》中的地理觀是建立在“中國中心”的地理觀上挖滤,本文不打算展開其中內(nèi)容來講,有興趣可以查閱《山海經(jīng)》相關解析書籍(多如牛毛)浅役。
《山海經(jīng)》的層帶構思所體現(xiàn)的“大世界觀”是一種“同心方”的空間模型斩松。在模型中中國處于中心位置,是文明的中心觉既,在中國外圍的所有國家都是中華文明播撒(影響)的地方惧盹。這種以中國為中心展開的層次結構乳幸,反映著中央王國的自我中心意識所投射出來的輻射性的空間區(qū)域分布。
可以說《山海經(jīng)》的政治地理圖式是“華夏文化中心觀”的典型表現(xiàn)钧椰,這種空間價值觀反映出華夏民族“以我為中心”的文化心理粹断,是一種政治地理觀的表現(xiàn)。
華夏文化中心觀是中華民族內(nèi)外關系秩序化嫡霞、體系化的核心內(nèi)容是瓶埋,是華與夷、內(nèi)與外诊沪、天下與四海的政治結構的主要觀念形態(tài)养筒,這種形態(tài)、體系端姚、觀念引導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出幾千年璀璨的文明史晕粪。
(文中圖片均取自網(wǎng)絡,如果侵權立即刪除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