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酵幕,她有一個奇葩婆婆,13點鐘還不做飯缓苛,總是關在房間玩手機刷微信芳撒,她一個人帶倆娃做著飯,心里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未桥。起初我以為笔刹,她的恨,來自于沒有人幫忙冬耿,操勞而至舌菜。
直到最近讀武志紅的《巨嬰國》,他說:無回應即絕境亦镶。我記得日月,還在孩童的時候我體驗過這種絕境:爸媽去趕集(農(nóng)村里平常不熱鬧只有集市吃的玩的很是吸引),奶奶為了不讓我去缤骨,把我鎖在房間里爱咬,任我一直嚎哭到父母歸來。從此以后绊起,我變的特別聽話精拟,因為不聽話就會被拋棄,就會體驗無回應的絕望虱歪。
可是從此以后的人生大事蜂绎,比如上學,比如結婚再無一件是聽從父母的安排笋鄙,我都一意孤行甚至故意向著反方向走著师枣。
現(xiàn)在還是有很多媽媽害怕慣壞自己的孩子,所以提出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采取任他鬧的態(tài)度萧落,不理睬不回應践美。其實劳殖,哭鬧是孩子的呼喚,而拨脉,聽話沉默是更深的呼喚哆姻。
我們變成了大人,很多想法和孩子已經(jīng)背道而馳玫膀,比如今天我的孩子蟲哥一整個上午都在把一堆碎紙放在盤子里炒矛缨,美其名曰煎餅果子。當他非常興奮的把辛苦了一上午的成果端過來展示給爸爸看的時候帖旨,爸爸的第一反應竟然是:趕快丟垃圾桶去箕昭!
所以,我們不可避免的和孩子產(chǎn)生了代溝解阅,沒有那么懂孩子落竹。自然在處理情緒的時候首先就無法做到“共情”,一遍一遍說教和講理货抄,這些述召,孩子根本聽不進去也無法接受的。
來說說無回應放任孩子哭的結果吧蟹地,孩子會有被拋棄感积暖,內心會滋生絕望和恐懼,他感受最信任的家人并不懂他怪与,只有規(guī)定的行為比如聽話夺刑,才能獲得關注和贊賞。這類孩子特別容易壓縮自我分别,進而又生出一個假自我遍愿,來迎合大人的口味。這樣也許看起來比較不孤獨耘斩,其實沼填,是否也是更深的孤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