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效應(yīng)——駕馭我們的好奇心
遠(yuǎn)古時候,希臘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天神普羅米修斯將天上的火種盜取绪穆,并悄悄送給了人類辨泳。這一行為被主神宙斯得知后非常生氣,最終決定要讓人間從此不得安寧玖院。于是菠红,他命自己的兒子火神用泥土制成一個貌若天仙的美女,并取名“潘多拉”难菌。宙斯告訴她试溯,她將降臨人間,成為人類的一員郊酒,過上與凡間女子一樣的生活遇绞。臨走時键袱,他送給潘多拉一個盒子作為嫁妝,并囑咐她說:“無論何時摹闽,千萬不要打開這個盒子蹄咖,否則將會產(chǎn)生不可預(yù)知的后果,切記付鹿!”潘多拉應(yīng)聲說:“好澜汤。”
來到人間后舵匾,潘多拉每天都像其他女孩兒一樣過著平凡的生活俊抵。但是時間越久,潘多拉對這個盒子就越是好奇坐梯,“為什么不能打開呢务蝠?這里面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秘密嗎?不可預(yù)知的后果到底會是什么呢烛缔?”無數(shù)的疑問充斥在潘多拉的腦袋里。后來轩拨,潘多拉終于將盒子打開了践瓷,但就在打開的一瞬間,盒子里飛出了許多帶有各種各樣疾病的蟲子亡蓉,它們一齊向四周飛散晕翠,并漸漸充盈了整個世界。如此一來砍濒,宙斯的目的達(dá)到了淋肾,人類從此便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災(zāi)難與疾病。
潘多拉效應(yīng)
心理學(xué)家將這種好奇心理稱為“潘多拉效應(yīng)”爸邢,即“不禁不為樊卓,越禁越為”「芎樱《圣經(jīng)》上也有記載說碌尔,人類的祖先夏娃曾經(jīng)被告誡不要去食用智慧樹上的果實,但是由于受到了好奇心的誘惑券敌,夏娃終究還是偷食了樹上的果實唾戚,最終被貶到人間。因此待诅,在心理學(xué)上叹坦,“潘多拉效應(yīng)”又叫作“禁果效應(yīng)”。
在實際生活中卑雁,“潘多拉效應(yīng)”主要表現(xiàn)為一種偏激的募书、逆反的不良心理绪囱,當(dāng)一件事被告知“不可作為”的時候,往往更加激起了人們“作為”的欲望锐膜。所以毕箍,我們要學(xué)會克制自己情緒上的逆反現(xiàn)象,不要因一時的好奇心和沖動而做一些“自食苦果”的事情道盏。另外而柑,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啟示我們,盡量不要將一件“不可為”之事勒令禁止荷逞,將它當(dāng)成“禁果”一樣高高掛起反而強(qiáng)化了其吸引力媒咳;但假如你希望對方去做這件事,那么种远,可以使點小伎倆涩澡,運用“潘多拉效應(yīng)”,激發(fā)其濃厚的興趣坠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