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踱侣,是因為已經(jīng)悲觀到了絕望之后,作出的最優(yōu)選擇大磺。
前幾天看了一部印度電影《老爸102歲》抡句,講的是一個75歲的老人,有一位102歲的老爸杠愧,兩人一起生活待榔。兒子已經(jīng)接受了自己成為老年人的事實,按部就班地過著老年人的生活流济,洗澡不能超過15分鐘究抓,否則就感冒;房間貼滿各種便利貼袭灯,提醒自己不要忘事刺下;定期去醫(yī)院體檢……
但是這位75歲的老人還有一位102歲的父親,滿頭白發(fā)稽荧,滿臉白胡子橘茉,卻有著20歲年輕人的心理,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姨丈,整天去世界各地旅行畅卓,不看醫(yī)生,不陷于回憶蟋恬,他還要打破一位中國老人創(chuàng)下的長壽紀(jì)錄翁潘,活到116歲,他說這很簡單嘛歼争,只需要再活14年就行了拜马。活的開心一點沐绒,積極向上一點俩莽。
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得讓自己那個喪兒子離自己遠(yuǎn)一點乔遮,因為他的老年人心態(tài)會影響自己的心態(tài)扮超。他給兒子提了個要求,必須改變心態(tài),否則就把他送到養(yǎng)老院去出刷。
兒子為了不被父親送到養(yǎng)老院璧疗,開始按照父親的要求改變心態(tài),完成父親布置的各種奇葩任務(wù)馁龟,最終在經(jīng)歷了各種回憶崩侠、幸福、希望屁柏、失望以后啦膜,才明白了一切都是父親的良苦用心有送。
原來淌喻,這部電影表面是一個想長壽的老爸嫌棄兒子太喪的故事,背后卻是一個老父親臨走之際雀摘,因放心不下兒子裸删,想盡辦法來改變兒子心態(tài)的故事,并沒有什么長壽老人阵赠,也沒有什么天生樂觀涯塔,包含著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那句“我不能讓你兒子打敗我兒子”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弦清蚀。
父母對子女的愛匕荸,是這部電影暗含的主題,而這部電影真正要表達(dá)的是另一個主題枷邪,是每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究竟應(yīng)該怎么活榛搔,尤其是人生的后半段應(yīng)該怎么活,是靠著對子女的期望东揣?還是靠著反芻回憶的殘渣践惑?還是隨大流去做所謂“老年人該做的事”?
102歲的老父親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用自己的方式為自己活嘶卧,不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的身上尔觉。
影片最后播放了一段父親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郵局上給兒子的一段錄音,這是一份獨特的紀(jì)念芥吟,也成為兒子繼續(xù)樂觀生活的勇氣來源侦铜。
在印度電影探討老年人如何自立自強過好自己的后半生時,中國有部電視劇中也涉及到了老年人的問題钟鸵,就是最近熱播的《幸福一家人》泵额,內(nèi)容是否抄襲劇情是否合理我們暫且不討論,這部電視劇的主題就是家庭携添,一家人要互相理解嫁盲,團結(jié)互助,家和萬事興,這應(yīng)該是中國人最正統(tǒng)羞秤、最重要的一個觀念缸托。
開始時一家人每個人都只顧自己,誰也顧不上誰瘾蛋,老父親每天為子女忙來忙去俐镐,期待子女能對他有所回應(yīng),奈何子女一個個卻都對他視而不見哺哼,只在困難的時候想到他佩抹,需要幫助的時候想到他。老父親想了各種點子讓子女去重視他取董,理解他棍苹,也讓子女之間互相理解,包容茵汰,到最后上演了一出失去才知道珍貴的催淚大戲枢里。
中國的老年人一直就活得沒有自我,老年人的時間不是自己的蹂午,做的事情不是自己的栏豺,就連最后臨死的時候身體也不是自己的。
老父親臨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豆胸,和和睦睦奥洼,為這個最后的愿望,付出了生命最后的時光晚胡,與印度老父親的最后愿望不約而同灵奖,臨死之前都希望子女能好好活著。不同的是搬泥,印度電影中的老父親讓兒子忘掉子女桑寨,放棄對子女的種種期待,尋找自己生活的意義忿檩;中國電視劇中老父親用自己的去世喚醒了子女的孝心尉尾、互相之間的關(guān)心,讓他們認(rèn)識到了家人的重要性燥透。
印度老爸為什么讓兒子放棄對子女的期待沙咏?并不是因為他天生就樂觀、沒心沒肺班套,他也曾經(jīng)渴望過肢藐,曾經(jīng)期待過,但最后看透了吱韭,生命不過是一場目送吆豹,“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痘煤。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凑阶,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衷快,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宙橱。”每個人只能依靠自己蘸拔,對自己負(fù)責(zé)师郑,自己走向死亡。
他的樂觀调窍,只不過是因為經(jīng)歷悲觀到了絕望之后宝冕,做出的最優(yōu)選擇。
每個人終將老去陨晶,隨著人均壽命的增長猬仁,我們要經(jīng)歷的老年時間將更長帝璧,我們以后該如何過好漫長的老年時光先誉?相信這會成為未來各種文藝作品、社會各界探討的主題的烁。
對子女的愛是一種本能褐耳,付出了就希望有回報也是一種本能,父母不可能完全放棄對子女的種種期待渴庆,但要看開一點铃芦,學(xué)會放下,用自己的方式為自己活一次襟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