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5月13-17日8:00-20:30
天氣:持續(xù)晴朗有微風
記錄人:迷迭
關鍵詞:三大關系;物質(zhì)循環(huán)肠虽;自然教育的目的幔戏;舒適圈
人與自然
l?自然帶給我的美好體驗,萬物與我有關
情感是一種很奇妙的存在税课,很難說是哪一秒鐘被自然感動闲延。但想起自然,總會有很多美好的畫面韩玩。
當我姿勢略顯笨拙的爬上一棵核桃樹垒玲,反手抱住比我手臂粗好幾圈的樹干,覺得比任何保護措施都要結(jié)實有力找颓,雖然是在不熟悉的樹上體驗靈長類的生活合愈,但是奇妙的覺得安心。一股來自核桃樹清幽的香氣击狮,環(huán)繞在我臉頰的四周佛析,安靜而美好。
用帽子遮住臉帘不,從帽子的散熱孔偷偷窺視在樹洞里安靜孵蛋的北紅尾鴝说莫,對視上的一瞬間,她在黑黝黝的樹洞里寞焙,眼睛卻依然不減光芒储狭。
在努力吸引兔子的注意力時,它卻露給我一只屁股和短尾巴捣郊,我忍不住摸了摸它尾巴上柔軟的毛辽狈,卻觸手一片溫熱,感覺心都要軟化了呛牲。
有的體驗可能很難感同身受刮萌,但我的確在那個時刻強烈的感受到,萬物與我有關娘扩。
l?物質(zhì)的循環(huán)
??重新審視我們與水的關系
在沃思花園里着茸,蚊滋滋帶著我們重新感受了物質(zhì)的循環(huán)。水從哪兒來琐旁,經(jīng)歷過什么涮阔,最終到哪兒去,我們參與了水循環(huán)的哪些部分灰殴,我們與水是怎樣的關系敬特。在這里,水循環(huán)不是需要記住的關鍵知識點,而是生活的智慧伟阔。
水從自然中來辣之,我們或者使用幾百米深的地下水,或者是層層凈化過的雨水皱炉。地下水是我們重要的水源怀估,它需要保持干凈,為此要避光娃承、保持封閉性以及靜置奏夫。水進入我們的身體里怕篷,一部分會通過尿液排出历筝,它會在發(fā)酵稀釋之后,再澆給果樹廊谓,回歸大地梳猪,滋養(yǎng)生命。地下水還會用來清潔蒸痹,清潔之后的水也并非直接流入土地或者排入江河春弥,而是通過沉淀過濾,流向一個小小的濕地叠荠,在北京平谷這樣一個干旱缺水的低山地帶匿沛,竟然也滋養(yǎng)了一小片水生植物。
我們還需要水來灌溉農(nóng)田榛鼎,喂養(yǎng)牲畜逃呼,生產(chǎn)的用水量是非常大的,為了應對這個挑戰(zhàn)者娱,沃思花園開始收集雨水抡笼,雨水可以滿足一部分生產(chǎn)的需求,緩解地下水水源的緊張黄鳍。
我們還可以思考推姻,一些生產(chǎn)生活的環(huán)節(jié),是不是可以不用水或者少用水框沟,也能達到我們的目標藏古?比如說,不用沖水的生態(tài)旱廁忍燥、不用洗潔精的麥麩洗碗方式拧晕、選擇能夠適應干旱環(huán)境的農(nóng)作物和香草。在這里灾前,水是被精細對待的防症,我們重新反思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我們在這些環(huán)節(jié),真的需要用到那么多的水嗎蔫敲?在水資源如此有限的情況下饲嗽,我們該如何與水合作,而不是支配水資源奈嘿。
??在物質(zhì)的循環(huán)中不會有浪費
什么是浪費貌虾?浪費是對資源使用的不當,消耗的數(shù)量超出了本身所需的資源數(shù)量裙犹。我們的身體不需要很多食物尽狠,但卻占有了很多而無法享用它;我們不需要很多東西才能生活叶圃,卻占有了很多東西而不能使用它袄膏。但自然中不會有浪費,吃飽了的動物會停止取食掺冠,任由其他動物分食沉馆;牛糞離開牛的身體,變成了另一些生物的食物德崭。為什么呢斥黑?我不斷在思考這個問題。
我想眉厨,自然的環(huán)境是開放且流動的锌奴,氣味、溫度在自然中交織融合憾股,一種新事物的出現(xiàn)自然會吸引著另一種事物鹿蜀,綻放的花朵吸引著蜜蜂,新鮮的牛糞吸引著糞金龜荔燎,毛蟲聚集的地方吸引著大杜鵑耻姥,但如果,這個環(huán)境是隔絕的有咨,是封閉的琐簇,那么循環(huán)就會被打破,成為一根單向的“鏈條”座享,而為了鏈條的運轉(zhuǎn)婉商,需要人花費非常多的努力,做著自然本會自然運作的事情渣叛。
人和人之間也是如此丈秩,我們彼此封閉在各自的空間,我怎會知道你的需要淳衙,哪怕我們只有一墻之隔蘑秽,可能我仍然不知道你是誰饺著,你是否值得信任。你即便想要分享肠牲,也會有所懷疑幼衰,在城市的場景中,我們怎樣重新建立這種循環(huán)呢缀雳?
??豐富的生物的多樣性才能支持物質(zhì)的循環(huán)
我以前只知道自己熱愛生物多樣性渡嚣,這種豐富和多元對我來說是一種寶貴的價值,但生物多樣性的背后是什么我看重的是什么肥印,我一直都在尋找识椰。
在沃思花園的這段旅程中,除了重新感知物質(zhì)的循環(huán)深碱,我也注意到腹鹉,為了維持這種循環(huán),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必須的莹痢。只靠人類或者任何一種單一的生物都不可能維持這種循環(huán)种蘸。物質(zhì)的循環(huán)需要各種生物的“幫忙”:綿羊來“修剪”草地;雞和兔子來消化野草竞膳;厭氧好氧的微生物、蚯蚓大軍發(fā)酵和分解有機物诫硕;濕地植物清潔水質(zhì)坦辟;野草是土地的保濕屏障;農(nóng)作物吸收陽光轉(zhuǎn)化為其他生物的能量......那.....我們在哪兒章办?人類在哪兒呢锉走?我們設計了一些場景,讓某些功能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發(fā)生藕届,我們也要勞動挪蹭,也要參與物質(zhì)的循環(huán),從物質(zhì)的循環(huán)中休偶,我們很榮幸的分享到了生命積攢的能量梁厉,并且把這種能量積蓄傳遞下去。在物質(zhì)的循環(huán)中踏兜,每一種生物之間彼此依賴词顾,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位置和角色,共享著這片自然碱妆。
人與他人
l?清楚的知道你自己要達成什么需要智慧
我們什么時候才需要目標肉盹?當我們需要有明確的指向,且需要與他人合作最終走到那個目的地的時候疹尾,我們需要目標上忍。
這一次的培訓骤肛,我們的小組花了很多時間來打磨目標和主題。一開始我們想不出主題窍蓝,先寫了幾個關鍵詞萌衬,什么“夜間生物的視角”,“植物的狀態(tài)”它抱,“關照內(nèi)心”秕豫,而目標則是“通過夜間體驗,激發(fā)營員對于夜觀的熱情观蓄』煲疲”可是,“然后呢”侮穿?萌芽和我們說歌径,她聽了我們對于活動的介紹,已經(jīng)被我們激發(fā)出了熱情亲茅,她覺得可以先不用去參加活動了回铛。這個反饋不由得讓我思考:對呀,如果她已經(jīng)有熱情了克锣,我們的目標就實現(xiàn)了嗎茵肃?我們想傳遞的某些東西已經(jīng)夠了嗎?答案很明顯是沒有袭祟。我們希望營員能來參與夜觀验残,但是來參與就是目的嗎,我們覺得還不是巾乳。
重新思考之后您没,我們將目標設定為讓大家“產(chǎn)生對黑夜中生物多樣性的新認識〉ò恚”但新認識好像還是不夠具體氨鹏,我們又更具體的定義為“了解樹及它周圍的生態(tài)”。進行到這里的時候压状,夜已經(jīng)深了仆抵,稻子忽然提出一個關鍵性問題:如果我們希望大家了解樹的生態(tài),那么白天不可以嗎何缓?為什么一定是晚上肢础?......是啊,為什么我們這么希望晚上帶大家來觀察呢碌廓?那個在心底的理由是什么传轰?毛栗子說,我們想讓大家看到黑夜與白天的不同谷婆。似乎又更清晰了一點點慨蛙,但是辽聊,不同究竟是什么的不同呢?我們好像又陷入了某個泥潭.....啊期贫,我們想到跟匆,其實我們希望大家了解夜間生物的獨特之美!走到這個時候通砍,我們?nèi)瞬庞X得玛臂,似乎到了對的地方。
想出主題的過程也是非常困難封孙,我們從一些模糊的關鍵詞迹冤,到一些不太貼切的主題,陷入集體沉默虎忌,又去柿子林觀察找靈感泡徙,互相的思維激發(fā),被自然的神奇激發(fā)膜蠢,當?shù)咀诱f到“睡著的樹和醒來的夜晚”時堪藐,我們看到了彼此臉上的光芒,多么有畫面感的主題挑围,感覺會是一次非常棒的體驗礁竞。
現(xiàn)在回想整個過程,其實我們想不出來主題贪惹,也是因為我們對于課程的重點和亮點還沒有很具象的想象苏章,我們有很多零散的素材,但是如何把它串聯(lián)成一個東西奏瞬,找到核心與亮點,還沒達成共識和一致泉孩,有了主題和目標硼端,后面的很多活動設計都容易很多了。
在培訓結(jié)束之后寓搬,我又找出自己之前寫的課程方案珍昨,又有了不一樣的視角,從“認識公園常見的10種鳥句喷;觀察鳥類的行為镣典,產(chǎn)生對鳥類的好奇心”,變成了更為具體和清晰的“通過觀察濕地生活的鳥類形態(tài)及行為唾琼,欣賞在自然狀態(tài)下鳥類的美兄春,使7-9歲第一次觀鳥的兒童學會正確的觀察鳥類的方法,產(chǎn)生對鳥類觀察的興趣锡溯,開啟觀鳥之路的第一步赶舆⊙埔Γ”但這樣就夠了嗎?為什么芜茵?真的嗎叙量?然后呢?什么樣的目標才是一個好的目標九串?我的心里有一些答案绞佩,但我知道這不是終點,需要帶著這些思考不斷實踐猪钮。
l?與人的互動中看到自己
我們常常能從與他人的互動中看到自己品山,我們?nèi)诵〗M中有稻子、毛栗子和我躬贡,被稱為平均年齡最小的組合谆奥。毛栗子熱情洋溢,每個人都可以從她生動的描述“夜觀”活動的過程中拂玻,感受到期待與興奮酸些,光是聽一聽,就可以被激發(fā)出熱情檐蚜;稻子能想到非常靈動的主題“睡著的樹與醒來的夜晚”魄懂,還總是可以直指問題的關鍵,“如果我們是想讓大家了解樹的生態(tài)闯第,那為什么一定是夜晚市栗?”。而我可以感受到我對于“有”這件事比較著急咳短,我的習慣是填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我們先出一版方案咙好,哪怕它還不是一個讓我們滿意的方案篡腌,但至少先有,然后再一點點完善勾效。對我來說嘹悼,我很容易止步于“有”,而沒有再去細琢精進层宫,這一點上杨伙,團隊的伙伴給了我很多堅持下去,再試一下的力量和行動萌腿。
人與自己
l?生病帶給我的覺察:感知力的變化+身體的需要
培訓的第二天限匣,可能是因為中午洗完頭發(fā)沒有吹干受了風,下午的時候胃開始抗議著罷工哮奇,鈍鈍的疼痛感不時的襲來膛腐,那個時候特別希望自己能吐出來睛约。吐了三次之后感覺好些了,但開始特別虛弱哲身,頭沉甸甸的辩涝,晚上的活動沒有參加,裹了兩層被子睡的昏天黑地勘天,晚上只能喝點米湯怔揩,胃口全無。幸好第二天狀態(tài)有緩解脯丝,但身體仍然是“能躺著就不想蹲著商膊,能蹲著絕不靠著,能靠著就不會站著”的狀態(tài)宠进,那個時候自己的全部精力似乎都在感知那個不舒服的部位晕拆,能保持一絲微弱的清醒和感知現(xiàn)在周圍在發(fā)生著什么。
中午喝了酸梅湯吃了黃桃罐頭之后材蹬,就感覺自己的狀態(tài)好很多实幕,不僅生活能”自理“,還有精力照顧仍然不舒服的營友喝幾口酸梅湯堤器,還有精力去撩下小兔子并拔草喂個羊昆庇。這一次的生病,讓我很明顯的感覺到在不同的狀態(tài)下闸溃,自己感知能力和精力的巨大差別整吆,先關照好自己,才有可能顧及他人辉川。
身體自己會告訴你表蝙,它最需要什么,有的時候乓旗,想吃什么就是身體的信號勇哗。生病的時候看見肉和飯感覺沒胃口,但是看到酸梅湯和黃桃就覺得好像有了力量寸齐,甜度給了身體能量和養(yǎng)分,酸味消解了胃部的不適抄谐,好像又重新找到了日常工作的節(jié)奏,那個時候還特別想喝即沖素食咸咸的紫菜蛋花湯,可能是身體需要鹽分密任,給大腦的一種直接的聯(lián)想吧撒踪,身體真的很誠實,需要被好好的感知需求和關照浦箱。
l?人生是在擴展自己的舒適圈
講課的時候老師談到舒適圈吸耿,在自然中的冒險教育祠锣,是在幫助人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但是又不至于一下子進入到恐慌區(qū)咽安。我不由得想到自己伴网,其實自己的人生選擇,不就是不斷在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嘛妆棒。
高考時我覺得父母能夠照顧到的地方太舒服了澡腾,我想去別的地方看看,選擇到了武漢糕珊。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在此相遇又離開动分,不同于北京的濕熱、豐富的蚊蟲一開始讓我覺得不習慣極了红选。畢業(yè)后覺得公益環(huán)保領域是我的舒適圈澜公,所以選擇了去基金會這樣一個自己覺得比較有挑戰(zhàn)的地方,快速的了解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喇肋,用系統(tǒng)性的視角去看問題坟乾,用變革理論去梳理項目的邏輯.....對我來說都是挑戰(zhàn)。
去年有一次參加培訓的時候苟蹈,同期的一位學員對培訓的場地很不滿意糊渊,我感受到她對于兩旁有野草的漆黑的石子道路,只有一臺風扇悶熱的上下鋪房間慧脱、可能還時不時遇到些蟲子的環(huán)境有恐懼和不安渺绒,那個時候我忽然意識到自己對這樣的環(huán)境可以泰然處之,自己已經(jīng)不知不覺從原本的舒適圈走出了很遠菱鸥。依然記得小學的時候被一起玩的小男生拿著死掉的蟲子嚇得滿院亂跑時的場景宗兼,出去露營的夜晚感覺腿上好像有蟲子在爬的恐懼,還有我覺得自己喜歡自然氮采,卻又不知道如何真正親近自然的些許迷靡笊埽。現(xiàn)在鹊漠,我能意識到自己的感知力在不斷的擴展主到,進入到自然環(huán)境中,我覺得不孤獨也很少會覺得害怕躯概,我知道萬物都有它自己的位置登钥,它們不會無緣無故的向你襲來,它自有奇妙的生活規(guī)律娶靡。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讓人回到它真正的位置
這一次的學習讓我對自然教育有了更多認識牧牢,以前有人問我“自然教育”究竟是什么,是帶著孩子在自然中玩耍嗎?是在戶外活動中挑戰(zhàn)自我嗎塔鳍?是在農(nóng)場種菜插秧嗎伯铣?現(xiàn)在我好像可以清楚的說出我理解的自然教育了。
我認為轮纫,自然教育的目的是讓人回到它真正的位置腔寡。小時候接受的教育讓我們覺得人是萬物之長,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蜡感,是可以支配蹬蚁、利用任何資源的存在。所以我們可以捕殺郑兴、食用任何可以吃的東西犀斋;我們可以無節(jié)制的使用資源只要我們“需要”發(fā)展;我們可以把其他生物和我們隔絕開情连,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叽粹。這是真的嗎?我心底有一連串的疑問......
在持續(xù)的自然觀察中却舀,我強烈的感受到萬物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虫几,今日牛吃進去的草,化為一坨新鮮冒著熱氣的牛糞挽拔,從牛的身體里離開辆脸,又成為“牛糞餐廳”:糞金龜?shù)氖澄锖陀齼核⑽讼夘愡€有真菌螃诅,當然還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啡氢,然后它們也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生命的生生不息术裸,有許許多多生動鮮活的故事倘是。我們作為人類,不過是自然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極其普通的一種生物袭艺,我們觀察搀崭、感知自然,學習與自然合作猾编,接受自然和萬物的饋贈瘤睹,也理應考慮我們的生活對于環(huán)境的影響。自然教育幫助人們重新感受到人與自然之間的聯(lián)系答倡,幫助人們看到我們身處于系統(tǒng)之中默蚌,每種生物與我們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引發(fā)我們?nèi)ニ伎嘉郏覀儜撨x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我的行為對于環(huán)境有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