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題目怪怪的,我也這么覺著渐北。我想說,我們所養(yǎng)成的一些非常強大習慣恃锉,在推動著我們?nèi)ハ肽男﹩栴}焊虏,怎么去想,怎么去行動诵闭,怎么評價結果,怎么去看待結果瘟芝。
蔡康永在他的一個文章中,說了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锌俱。
…………引用…………
從小敌呈,我就眼睜睜看著爸媽做很多“一點用也沒有”的事情。從來沒有半個人會問:“這有什么用磕洪?”
“漂不漂亮?”“喜不喜歡鲫咽?”“好不好吃?”這些才是整天會被問到的問題分尸。
長大以后,越來越常被別人問:“這有什么用孔庭?”才忽然領悟很多人,是隨著這個問題一起長大的史飞。
…………引用結束…………
當一個問題仰税,被反復說道10次100次幾千次時抽诉,自己不用再被問,就會成為情境下自動出現(xiàn)首先被思考的問題迹淌。
*這有什么用?一切以功力實用角度考慮問題耙饰,沒有用還做它干嘛纹份。(而且有用無用,都是在自己角度判斷)
*這個好玩嗎蔓涧?問的是好壞,答案各半篷扩。(想問一句:如果說不好玩茉盏,就不玩了嗎?)
*你怎么這樣呢鸠姨?這樣不對,你應當做對的方式享怀,可是并沒有引導怎么才是對。
*這有什么好玩的!孩子跑過來分享Ta的樂趣時值纱,幾次之后就不會再找你分享了,而且自己的感覺被打擊虐唠。
人們不是天生的會怎么樣惰聂,而是在環(huán)境中會調(diào)整自己的方式,就是為了讓自己感覺“舒服”點(包含生理上需求的自然平衡搓幌,也包括習慣性的感受),而不至于經(jīng)常被責備处铛、打擊拐揭。即使成人世界中,也一直如此運作堂污。
引導而不是蔑視。無論小孩讨衣、大人扒披,也都是如此。
在孩童時碟案,雖然是無意識的,就如同蔡康永感受到的辆亏,都是父母教導孩子怎么習慣性去問問題(如何思維)的鳖目,可能有意為之也可能無意為之,用的方式就是家庭中反復的重復领迈。
成人之后碍沐,需要的了解的是衷蜓,提問者如何提問問題,回答者如何回應磁浇。彼此之間的交互,都是在可以有意識的引導无虚,然后形成之間的交互方式衍锚。好問題讓回應者更好的回應,好回應方式讓問題者更好的思考构拳。
當問題是這樣開始的時候:
*讓我們說下那些好玩的事情吧?焦點在于好玩,從過往中尋找樂趣符糊。
*有什么情況出現(xiàn)嗎?能說下那個**問題嗎行贪?是想了解情況模闲,而不是指責批評(那**問題是怎么回事?有情緒語氣的那種)
*我能跟你一起玩嗎尸折?請求、融入橄浓,然后再交互引導亮航,而不是評判判斷(你要這樣做)。
我們不可能每句話都深思熟慮后缴淋,再將話語說出來泄朴,習慣在其中占據(jù)了主要的方式露氮。我們都是在按我們的習慣思維方式、習慣的話語方式直接出來夫植,通常都是慣性性的表現(xiàn)油讯。
你只要留心看一下在自己工作中的同事,每個人的方式都不同陌兑,有些人說話交流讓你感覺親切自然舒暢,這就促成了良好協(xié)作的基礎饿凛,自己工作中的感受亦不同软驰。不僅提高了工作的愉悅度,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锭亏,語言有時候就是這么溫暖。
過去的已經(jīng)無法改變戴已,我們要做的是當下如何行動锅减。聚焦當下,一切從當下開始怔匣。
我們可以試著分幾步走,來調(diào)整一下自己的思維拴疤、語言之術独泞。
1,拓展思維的角度
語言懦砂,是思維的表現(xiàn)组橄,只有打開了思維思路罚随,你才能看到為什么要這樣做。
第一個問題是:我需要這樣做嗎遵班?
說你覺著不值得潮改,就沒有后面的,沒有自己的練習汇在,沒有行動,因為你已經(jīng)覺著挺好了亩鬼,那就干點別的去吧阿蝶。
第二個問題:我如何拓展思維?
有了恰當?shù)膯栴}赡磅,問題就是答案,去網(wǎng)上搜索,你可以找到很多方法习劫。
無論你選擇什么方法,我只有一個提醒袒餐,做做做谤狡,還是做,別問怎么還沒有效果墓懂,而是問:我還需要怎么做?
一直行動下去的人捕仔,結果自然會出來盈罐,只有自己能給自己什么時候會有結果闪唆,但是你的習慣性問題是不恰當?shù)模菏裁磿r候見到效果?
2票顾,觀察別人的方式帆调,注意自己的方式
從周圍中學習,直觀贷帮,有感受。
3民晒,有意識的進行每一步
新習慣養(yǎng)成需要時間锄禽,別問我要多久,你自己做成了才知道沃但。關鍵不是多久宵晚,關鍵是你是否真的愿意做,愿意淤刃!絕對的愿意,在做的過程中就是進步陨仅,你管他需要多久呢铝侵?
實際上,我可以告訴你咪鲜,你可以一直做一輩子,因為是一種修煉猾警,一種無止境的修煉。只有你自己從最初嘗到甜頭的時候发皿,你才知道一直做下去的意義穴墅。
覺察惶室、意識到玄货、做,拓展思維的鍛煉如此夹界,行動力的提升也是如此隘世。
永遠不用問效果如何了,什么時候可以有效果复斥!恰當?shù)膯栴}是:我有意識到了嗎械媒?行動了嗎?問過之后不是答案纷捞,還是……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