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黃鶴默辨。
從小到大德频,我覺得自己還算是個聰明的孩子,功課基本沒有大的問題缩幸。人生第一次挫敗發(fā)生在五年級壹置。從十八線小城轉(zhuǎn)學到四線城市的重點小學后,第一次期中考試表谊,險些因為數(shù)學不及格而留級钞护。
我到現(xiàn)在還清楚地記得那個死死捂著卷子不肯給我抄的同桌的名字。多年以后反思那次險境爆办,發(fā)現(xiàn)原因很簡單:因為轉(zhuǎn)學而耽誤了一個多月的課难咕,我竟然不知道要“補補”,可見我媽把我放養(yǎng)到什么程度。
雖然很快成功逆襲步藕,但是上了初中以后惦界,情況開始變得復雜挑格。對于像物理這樣全新的科目咙冗,我完全摸不著頭腦,經(jīng)常徘徊在及格線的邊緣漂彤。
直到有一天雾消,我靜下心來把物理課本拿出來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突然有了醍醐灌頂?shù)母杏X挫望,才發(fā)現(xiàn)那些不懂的地方書上都有寫立润,我竟然不知道物理課本也是要拿來讀的。
1
類似這樣的后知后覺積攢多了媳板,我就總結出桑腮,我可能是個感性學習的人,我的一切認知蛉幸,都來源于自己的親身體驗破讨,外界很難給我有效的刺激。
這是一種獨自摸索式的學習方法奕纫,在內(nèi)在興趣的驅(qū)使下提陶,認真去看去聽去做了,就能把感受到的匹层、想到的隙笆,轉(zhuǎn)化成頭腦里的認知。
而對于那些不能觸動到我的外部信息升筏,比如老師的話家長的話撑柔,就自動屏蔽掉了。但是理性學習的人您访,則能夠把外界的信息直接輸入大腦铅忿,轉(zhuǎn)換成自己的認知。
所以這里的“感性”和“理性”貌似包含了兩層含義洋只。
感性既強調(diào)內(nèi)心的興趣辆沦,即“高興了就學”,又強調(diào)學習中的感受和個人體驗识虚。
理性既可以指“不高興也學”,也強調(diào)了知識可以通過科學概念的形式直接灌輸給學習者肢扯。
在感性的學習方式下,我能憑著敏銳的直覺担锤,迅速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蔚晨,破解表象下的密碼。
比如一道物理題,它給出一個圖形铭腕,求里面的某個值银择,我可以根據(jù)圖形很容易猜到正確的答案,甚至也可以列出算式來求解累舷,但我不確定為什么要這樣算浩考。
又或者我學習英語很輕松,大家都想知道我是怎么背單詞的被盈,但是我除了順著一個一個的音節(jié)念兩遍析孽,真的沒有什么秘訣。
也就是說只怎,感性的學習袜瞬,看起來是比較輕松有趣的,也能讓我們對學到的東西念念不忘身堡。但它的缺點在于邓尤,它有試錯成本,它會有一點的不確定贴谎,或是不自信汞扎,還有就是它的不易分享性。
感性學習很大一部分是視覺化的學習赴精,視覺化的問題就是難以用語言描述佩捞,不能用語言描述出來的東西就難以傳播和復制。很多概念在我的頭腦里都是一個個模糊的云團蕾哟,一個說不出來的感覺一忱。
2
由此我想到了我學習研究性寫作的過程。真正接觸研究性寫作是在大學畢業(yè)很長時間以后谭确,申請國外學校時才開始的帘营。我所有的個人陳述、寫作范例(十幾頁的小論文)逐哈,都是一字一句認真碼出來的芬迄。那個時候資訊不像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找不到太多可供參考的寫作指引昂秃,全靠已有的一點語言功底禀梳,自己去摸索和嘗試。
這樣寫出來的東西肠骆,其實我并不確定到底好不好算途,或者說好是好在哪里,壞是要怎么改蚀腿。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嘴瓤、科學的學習,只有感性的體驗,使我缺少一套有效的語言系統(tǒng)來溝通廓脆、描述和反思筛谚。
直到我有機會進入美國最注重理性思維的研究型大學(MIT麻省理工),并且花了兩年的時間來創(chuàng)作和打磨我的碩士論文停忿。
美國高校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點就是驾讲,不管什么樣的學校,一定會有一個writing center瞎嬉,像個小診所蝎毡,任何學生都可以預約看診厚柳。
“醫(yī)生”會很耐心地把你的文章從頭到尾檢查一遍氧枣,告訴你診斷結果和處理方案。
雖然他可能只會治標别垮,但你還可以找“專家”便监,比如導師或教授,去幫你治本碳想。而且烧董,學校里開設各種寫作課,讓你知道要怎么樣通過日常的營養(yǎng)和保健胧奔,養(yǎng)出身體強壯不生病的好文章逊移。
我就佩服外國人的理性精神,任何事情龙填,都能總結出一套嚴絲合縫的理論和技術胳泉,直接打包交給你。
研究性寫作就是這樣一個事岩遗,每個學校都有完善的寫作工具包扇商,隨時可以交給有需要的學生。
以前自己在黑暗中獨自摸索出來的那些寫作經(jīng)驗和體會宿礁,在得到權威的認證之后案铺,才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能力,讓我在今后的寫作中更加自信和有目的性梆靖。
這應該是理性思維與感性經(jīng)驗相結合來促進能力發(fā)展的一個典型范例吧控汉。
所以能不能這樣總結:
感性學習雖然符合人類天性,但是某些感性學到的知識返吻,還是需要理性驗證姑子,或者說,在理性引導下的感性學習才能更高效思喊,同時感性學習的成果也需要借助理性語言才能得到傳播和分享壁酬。
3
當小伙伴提出要我準備一門藤校學習法課程的時候,我能想到的最好的題目就是“研究性寫作”。
一是因為我自己的切身體會舆乔,走過的彎路岔路岳服。
二是因為它本身的重要性。
雖然“研究性學習”這門課一直也在我們的中學里推廣希俩,但基本還在一個摸索的階段吊宋。我們的大學里也會開設論文寫作課,但可能還沒超越對格式的強調(diào)颜武。
真正的研究性寫作不是要寫作文璃搜,不是要出研究成果,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理性的思辨精神鳞上。
這幾乎是美國所有頂尖大學共同認可的一個核心教育目標这吻。
它是一個需要對孩子從小進行指引和輔助,需要以其他學科和技能為基礎(比如語文和閱讀素養(yǎng))篙议,需要長期的訓練和內(nèi)化唾糯,才能培育出來的一個核心能力。
我們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鬼贱,甚至大人移怯,對研究性寫作,還處在懵懂的或是小心嘗試的階段这难,因為不得要領浪費了許多的時間和精力舟误。
而國外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很好的理論總結和實踐經(jīng)驗,真是非常好的姻乓、不用可惜的學習資源嵌溢。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和家長,不必要再像我小時候那樣糖权,糊里糊涂地去自己摸索堵腹、試錯。
我覺得這世界上的東西星澳,“教”是教不會的疚顷,只有“學”才能學會。這并不是說“教”不重要禁偎,而是說它起的作用不應該在純理性的“灌輸”上腿堤,而只在“點撥”上就夠了。
每個人的學習習慣不同如暖,有人偏感性笆檀,有人偏理性,有人自發(fā)力強盒至,有人自發(fā)力弱酗洒。作為教育者士修,就是在適當?shù)臅r候,給上輕重緩急不同的一記敲打樱衷,一下點撥棋嘲,既有感性的激發(fā),又有理性的指引矩桂。
讓孩子能在混沌中突然靈光一現(xiàn)沸移,開了小小的一個竅,或是點燃了小小的一個火苗侄榴,這樣就很好了雹锣。
這也就是我想通過研究性寫作這門課來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