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看《曉松奇談》關(guān)于韓國的幾期節(jié)目赠群,其中一期講到韓國人“爭名”的不滿足感羊始。我沒有去過韓國,也不能確定這一說法的真?zhèn)尾槊瑁鋵嵉皖^想想我們自己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突委。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人比人氣死人”,平時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七大姑八大姨冬三,見面了總要比比孩子們的工作匀油,孫子們的成績,兒媳孝不孝順……人們活在“比”的世界里勾笆,不可避免敌蚜。
說白了,人們比來比去無非是求個心理平衡窝爪,想給自己失意的生活找找慰藉罷了弛车。我一直想找人問一個聽起來有點神經(jīng)的問題,甚至幾次都有了上街采訪的沖動蒲每,“人們到底為了什么而活纷跛?”,我個人覺得答案就是一個“比”字邀杏。要么跟別人比贫奠,要么跟自己比。
現(xiàn)代社會的我們無時無刻不活在“比”的范疇里淮阐。舉兩個例子:前兩天網(wǎng)上炒得很火的高價彩禮叮阅,不就是“比”出來的結(jié)果嗎?“萬紫千紅一片綠”泣特,“三家一起發(fā)”“萬里挑一”所有的說辭無非是要錢罷了浩姥,鄰居的女兒出嫁收了10萬彩禮,自家女兒出嫁的時候就一定少了15萬不嫁嗎状您?用彩禮的多少衡量自家女兒的價值勒叠,有意義嗎兜挨?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自古就有婚嫁“彩禮”的傳統(tǒng)眯分,但多少彩禮應(yīng)該根據(jù)家庭經(jīng)濟情況而定拌汇,而不是一口價“買賣”。如果為了娶個媳婦還得去銀行貸款弊决,婚后背著一身債噪舀,豈不太過荒謬。愛情飘诗,婚嫁不是生意与倡,不能用金錢衡量,更不能一味攀比昆稿。
來自網(wǎng)絡(luò)
另一個生動的例子則出現(xiàn)在發(fā)達的城市里纺座,燈紅酒綠的生活,名牌溉潭,奢侈品充斥的環(huán)境讓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染上了攀比的惡習净响,才上中學的孩子便開始對名牌感興趣,各種各樣的奢侈品隨處可見喳瓣。還在玩泥巴的年紀竟然用上了iPhone馋贤,就因為鄰桌同學有一部,你也要買一部夫椭。在這年花樣的青春里掸掸,沒有收入,不應(yīng)該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嗎
來自網(wǎng)絡(luò)
“比”分為兩種蹭秋,“跟別人比”和“跟自己比”扰付。當然,跟別人攀比大家自然都明白仁讨,“跟自己比”便是另外一種境界羽莺。想當年,獨孤求敗打遍天下無敵手洞豁,那時想必他再無比較的對象盐固,只能跟以前的自己作對比以求自我提高,最終不得不歸隱江湖丈挟,銷聲匿跡刁卜。獨孤前輩既是幸福的亦是寂寞的∈镅剩“跟自己比”又分為兩種蛔趴,一方面是與更好的對象切磋,而另一方面則是跟更差的對象比較例朱。我們總是習慣性的認為孝情,以更好的對象為榜樣便是上進鱼蝉,而以較差的對象為目標則為墮落。古代論語中已有名言“見賢思齊焉箫荡,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魁亦。”羔挡,教條我們向好的方向?qū)W習洁奈,以求進步。
總而言之绞灼,“比”無時不在睬魂,無時不有。它既是社會進步的動力镀赌,亦是人性貪婪的根源。而往往在生活中际跪,人性里商佛,除了好與壞,對與錯姆打,黑與白良姆,還有好大一片的灰色地帶讓我們有機會爭取。在這個“比”的世界了幔戏,你的人生幸福與否玛追,由你做主。別忘了我們經(jīng)常說的四個字“知足常樂”闲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