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烏托邦》
作者:托馬斯·莫爾
成書時間:1516年
出版信息:商務印書館居暖,1982年第2版
烏托邦美好吴旋,大家都知道,但實現(xiàn)烏托邦很難尝苇,大家也知道愧旦。
難在哪兒世剖?我想,兩點:資源有限忘瓦、欲望無邊搁廓。
但無論可行與否,我們應該看看耕皮,托馬斯·莫爾境蜕,這位反感于英國當時“羊吃人”的現(xiàn)實,這位“都鐸”時期的律師凌停、大法官粱年、政治家,這位人文主義者罚拟、制度設計師台诗,給出的是怎樣的方案完箩。
空中樓閣并非全無價值,那可以給予我們拉队,這些地面的造屋者弊知,以啟示。
首先粱快,資源問題
資源中最重要的:土地秩彤。烏托邦是一個島國,全國由五十四個城市組成事哭,每座城市有固定的六千戶漫雷,每戶10到16人。這樣算來鳍咱,全國一共是三百到五百萬人口降盹。對標環(huán)境良好的崇明島,其城市人口密度谤辜,只有崇明的一半蓄坏。每戶是三層樓房,前面臨街每辟,后面花園剑辫。直觀感受,烏托邦的人均土地資源充足渠欺,住房條件不錯妹蔽。
關于經(jīng)濟生產(chǎn),全國以農業(yè)和城市手工業(yè)為主挠将,幾乎每戶都會從事某種手工業(yè)生產(chǎn)胳岂,農業(yè)則由城市人輪流完成。所有工農業(yè)生產(chǎn)所得舔稀,交予國庫乳丰,再由國家統(tǒng)一分配——完全的計劃經(jīng)濟。衣服基本是每戶自制内贮,顏色产园、樣式統(tǒng)一,數(shù)百年不曾改變夜郁。外出則是步行或者牛車(去政府領用)什燕。吃穿住行的問題,都很好地竞端,被很有計劃地解決了屎即。
因為人口有限、生產(chǎn)有序,在完美的國家計劃之下技俐,烏托邦的物資充裕乘陪,能完全滿足“按需分配”的制度設計。
有人會問雕擂,即便風調雨順啡邑、國境安寧,人口的增加或減少捂刺,會從根本上造成很大的生存和管理問題谣拣。對此,烏托邦給出的方案是族展,人口增加則“向外殖民”(具有侵略性);人口減少拔鹰,則從外召回之前出去的人仪缸,此外,似乎還可以通過引進外來人口列肢,包括干活的奴隸恰画,來解決。
其次瓷马,人的欲望
再豐富拴还,物質資源總是有限的,如何說服烏托邦的人民欧聘,把個人對于物質和精神的欲望片林,控制在有限的范圍內,這也是烏托邦可能存續(xù)的一個關鍵怀骤。
關于宗教。
在烏托邦蒋伦,信仰自由痕届,但可以看出,烏人基本都有宗教信仰锤窑。雖然具體內容不盡相同果复,一種類似天主教的一神教占主導地位渤昌,民眾信仰堅定,教士地位尊崇私植。
烏托邦的良性運轉曲稼,依賴于所有民眾湖员,其高度的道德素養(yǎng)娘摔,這一意識的普遍存在,主要來自于宗教教義凳寺〕τВ“靈魂不滅”、“善惡相報”為人深信晒奕。對于無此信仰者,烏托邦人從根本上并且是公開的反對惠窄。這樣的人被認為“幾于禽獸”漾橙,除了法律懲罰的忌憚之外霜运,這種人將會恣意妄為、無惡不作藕各。對其處理則較為溫和激况,除了剝奪一些受賞的權利外乌逐,并不會施以處罰浙踢。
由此可見洛波,雖然烏人的宗教相對理性,但維系人心道德規(guī)范的實為宗教而非理性缚窿,一旦失去了宗教的依憑焰扳,烏托邦的社會道德基礎滨攻,便會隨之崩塌。
文化教育。
每天女嘲,按規(guī)定的六小時工作以外,大家在公共食堂吃飯欣尼,聆聽長者的教誨爆雹,業(yè)余時間愕鼓,聽音樂钙态、聊天、鍛煉身體菇晃,娛樂活動都是積極向上的。固定的時間里磺送,大家一同去教堂,唱贊歌崇呵,念誦禱文馅袁。在獲得批準下犹褒,也可以外出旅行抵窒,但仍必須完成額定工作估脆。
可以說座云,烏人的精神世界疙赠,是一種尊老敬賢、簡單節(jié)制朦拖、積極快樂的文化氛圍圃阳。至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書中沒有直接的體現(xiàn)璧帝。
關于法律捍岳。
總的來說,烏人更多是一種樸素的善念睬隶,而非契約精神锣夹,尤其在國與國之間。在他們看來苏潜,壞人會利用契約银萍,而好人則不需要契約。
當然恤左,烏托邦國內是有嚴格法律規(guī)范的贴唇,從相關內容看,烏人的法律承擔了相對較多的對于維系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重任飞袋。比如戳气,對于所謂的“生活放蕩”之人,按律會被逮捕法辦巧鸭,對于破壞夫妻關系瓶您,重犯者則會被判處死刑。重罪犯將被罰做奴隸蹄皱,進行勞動改造览闰。(烏托邦的奴隸,主要來自于本國的罪犯和別國的死刑犯巷折,因其并非世襲压鉴,似乎也非終身,所以被稱為勞動改造者可能更為合適锻拘。奴隸主要擔負那些苦活油吭、臟活击蹲,包括屠宰等“不潔”的工作。)
關于馴服人的欲望婉宰,還有一點很重要歌豺,就是刻意地貶低金銀、珠寶心包、華服盛裝类咧。因為物質按需分配,所以金銀在烏國內幾無實用性蟹腾。所屯的大量金銀痕惋,被制成“糞桶溺盆”P67,金飾為奴隸和罪犯專用娃殖。珍珠寶石值戳,只是孩子的裝飾物,長大后炉爆,即被當作幼稚玩物而丟棄堕虹。
幾對矛盾
毫無私產(chǎn)vs家庭的存在。
烏托邦的最大特色——無私芬首,不僅沒有任何私產(chǎn)(連房屋都是定期輪換)赴捞,似乎也沒有隱私一說(甚至各家家門不關,“任何人可隨意進入”P52)郁稍。但烏托邦是有家庭存在的螟炫,既然有了“自己的”家庭,絕對的無私似乎更難做到艺晴。相較于另一個較早版本的烏托邦——“理想國”,那里的共有制度只局限在沒有小家庭的護衛(wèi)者掸屡,這一個群體之內封寞,那種制度設計似乎更為可行。
對內的善vs對外的惡仅财。
當人口過多時狈究,烏托邦便向外殖民。雖然書中強調盏求,烏人所占的抖锥,在之前是荒地,但那畢竟屬于別人碎罚。如果原主不肯接受烏托邦的文化和法律磅废,那么就“出兵討伐”P60。書中另外部分荆烈,也體現(xiàn)了烏人在對外關系中的“自信”和“強勢”拯勉。反觀國內竟趾,烏人互相之間,可謂是充滿了關愛和體恤宫峦。這樣一種矛盾的行為似乎很難在同一人身上達成統(tǒng)一岔帽。當然,對外關系更多是國家行為导绷,這同個人還是有區(qū)別的犀勒。
視金銀如糞土vs大量金銀用以支付雇傭兵、收買敵人妥曲。
金銀的價值贾费,早已在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接受,作為異類逾一,烏托邦在國內刻意地營造對于金銀的鄙視铸本,但在對外交往中,又無法免俗遵堵。于是烏托邦會使用大量金銀去支付雇傭兵箱玷、收買敵人。這樣的雙重標準陌宿,如同上面提到對內的善和對外的惡锡足,都需要非常手段加以維系,想來難度不小壳坪。
對外來文化知識好奇又好學vs長期保持本國的制度與民情舶得。
對于外來文化知識,烏托邦并無特別的審查機制爽蝴。烏人聰明而好學沐批,新知識掌握很快。烏托邦的文化和制度蝎亚,可以說是“鶴立雞群”九孩,這樣一個特例,已經(jīng)存續(xù)了一千多年发框。很難想象躺彬,對于外來的文化思想不加過濾,如何能夠這么長時期地保持烏托邦的制度與民情不被影響乃至腐蝕變質梅惯。
當然宪拥,你會說,既然是“烏托邦”铣减,難免有矛盾她君。我想,作為一種“美好的”社會制度設計葫哗,我們應該對其品評犁河,給出建議鳖枕,以期,讓莫爾的“空想”桨螺,距離落地更近一些宾符,讓莫爾的“人文情懷”,更多地照進人類現(xiàn)實灭翔。
完
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