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安裝NFS服務器
root#yum install nfs-utils -y
然后修改NFS配置文件
root# vim /etc/exports
添加如下內容
[分享目錄] [第一部主機(權限)] [可用主機名] [可用通配符]
例:
root# mkdir /var/test
root# vim /etc/exports
/var/test 172.16.0.0/16(rw) *(ro) //在NFS配置文件中加入配置項
這段代碼的意思是:
但是這個文件夾只允許 172.16.0.0/16 這個網段的主機 讀寫
- 這個指的是所有用戶瑟慈,因為前面我們定義了 172.16.0.0/16 這個網段的客戶端可以讀和寫
所以 *(ro) 這個指的是除了 172.16.0.0/16 的所有主機都只能讀
命令補充:
rw 可以讀葛碧,寫
ro 只能讀,不能寫
root_squash 客戶端是root的時候會壓縮成匿名用戶
no_root_squash 客戶端是root用戶身份的時候不會壓縮成匿名用戶
all_squash 不管客戶端是什么用戶身份都壓縮成匿名用戶
anonuid 設置某用戶訪問時用戶身份壓縮為匿名用戶
anongid 設置某組訪問時該組里的用戶身份壓縮為匿名用戶
然后在掛載起來 用mount命令
root# mount -t nfs 127.0.0.1:/var/test /nfs/mnt //將test目錄掛載到mnt目錄中
如要開機自動啟動NFS輸入如下命令
root# chkconfig --add nfs
root# vim /etc/fstab //編輯fstab文件
127.0.0.1:/var/test /nfs/mnt nfs defaults,_rnetdev 1 1 //添加這些內容然后重啟服務器
注釋:
第1個1表示備份文件系統(tǒng)
第2個1表示從/分區(qū)的順序開始fsck磁盤檢測蔗衡,0表示不檢測乳绕。
_rnetdev 表示主機無法掛載直接跳過,避免無法掛載主機無法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