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一天發(fā)現(xiàn)自己丟了十塊錢芳室,你不會翻箱找柜的著急专肪,但要是一個小玩意兒找不到了,這時候你就成了熱鍋上的螞蟻了堪侯。也有人把這個歸結為強迫癥嚎尤。今天就聽瓜哥細細道來這其中的原因。
芝加哥大學的行為經(jīng)濟學家理查德?薩勒最先探索了這種不理智行為的后果伍宦。他用兩個簡單的問題來展示心理賬戶的作用芽死,以解釋個體在消費決策時為什么會受到“沉沒成本效應”的影響。
下面的例子是原始實驗的問法次洼,跟編者按的情況差不多关贵,都是“現(xiàn)金”和“物品”,兩種情景:
一卖毁、到了電影院揖曾,還沒買票,就丟了十塊錢
二亥啦、花十塊錢買了電影票炭剪,入場前票弄丟了
兩種情況具體如下:
情況1:丟電影票
“假設你決定去看個電影,花10美元買了張票翔脱∨梗可是一進電影院,你就把票丟了届吁。座位不對號错妖,你也沒辦法重新拿張票隶糕。你會花10美元再買一張嗎?”
薩勒做這項調查時發(fā)現(xiàn)站玄,只有46%的人(調查對象為200人) 愿意再買一張電影票枚驻。然而對于另一個很接近的問題,人們的答案卻完全不同株旷。
情況2:丟現(xiàn)金
“假設你決定去看個電影再登,一張票10美元×榔剩可是一進電影院锉矢,你就丟了張10元大鈔。你還會花10美元買張電影票嗎齿尽?”
盡管在兩種情況中沽损,損失都是相同的10美元,但這次88%的人(調查對象為183人)說愿意買電影票循头。
差異解釋:
實際上绵估,在不考慮需要重新排隊等其他因素的情況下,上面這兩個回答其實是自相矛盾的卡骂。因為不管丟的是10美元現(xiàn)金還是電影票国裳,總之是丟失了價值10美元的東西,僅從損失的金錢上看全跨,并沒有區(qū)別缝左。
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較大,薩勒對此的解釋是:看電影一般會被看作一項用票價交換觀影體驗的交易浓若,人們在腦海中把現(xiàn)金和電影票歸到了不同的帳戶中渺杉,即“現(xiàn)金”賬戶和“電影票”賬戶。
所以丟失了現(xiàn)金相當于“現(xiàn)金”賬戶遭到了損失挪钓,并不會影響電影票所在的帳戶的預算和支出是越,大部分人仍舊會選擇去看電影,丟失的錢并沒有被歸入“電影票”的心理賬戶中诵原,所以再拿出10美元來買電影票也是可以的英妓。
但是若丟了電影票,丟了的電影票和后來再買的門票都會被歸入了同一個“電影票”帳戶绍赛,再買一張票的話蔓纠,電影就顯得有點貴,因為看上去好像要花20元看一場電影吗蚌,人們當然會覺得這樣不劃算腿倚,這也造成了實驗中只有46%的人愿意再次購買的結果。
而編者按的這個問題與薩勒的實驗相類似蚯妇,丟了的5塊錢記到一個“現(xiàn)金”的心理賬戶下敷燎,丟了后該賬戶扣除5塊錢暂筝,而甜筒的花費則記到另一個名為“甜筒”的心理賬戶下,看作一項用現(xiàn)金交換觀美食享受的交易硬贯,如果甜筒掉了焕襟,看上去會更貴,因為這時候一個甜筒相當于要“花掉”10塊錢饭豹,而不止是5塊錢鸵赖,相對會更心痛。
每日一文拄衰,他瓜哥和你一起專注思維的解析(公眾號ta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