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知道全中國有多少地方不過年三十的赦抖,一直以來,大年三十起來一早就就聽到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是記憶中最深刻的事。結婚頭一年去婆婆家過年趟据,三十早上躺在被窩里等著鞭炮響,可是周圍一直悄無聲息术健,實在奇怪的不得了汹碱,只好問老公為什么沒有鞭炮聲,這個時候才知道原來這邊是不過年三十的荞估,更準確點說咳促,年三十晚上才開始算過年。幾年下來勘伺,真的都忘了年三十的味道了跪腹。
? ? 我的老家是威海,一般年三十早上家家戶戶都吃牛肉包子飞醉,具體什么講究其實我也不知道冲茸,但是這么多年下來,三十早上的包子特別值得回味,皮薄餡多轴术,湯汁豐富难衰,一晃五年沒在老家過年,記憶中的包子真的成了回憶逗栽。
? ? 真的是八里不同風盖袭,十里不同俗,威海和濰坊還沒出省呢祭陷,風俗上已經差了好多苍凛,第一年到濰坊過年,首先因為不過年三十而震驚兵志,第二看到家家戶戶門上貼的過門扦子感到分外奇怪醇蝴,第一次見嘛,好奇的不得了想罕,第三悠栓,年三十晚上包上半晚上餃子,初一一大早全村轉著拜年按价,因為拜年惭适,沒時間做飯,就得吃一天餃子楼镐●荆可能沿海地區(qū)拜年的習慣并沒有那么強烈,所以當我們到了拜年的風俗還比較重的地方框产,就覺得太啰嗦了凄杯,可是反過來,內陸地區(qū)的人到威海那邊又感覺連年都不拜秉宿,年味太淡了戒突,顯得過年很沒有意思似的。
? ?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描睦,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膊存,年輕人離開家鄉(xiāng)外出務工,定居忱叭,很多風俗習慣正在逐漸淡化隔崎,甚至很多傳統(tǒng)的文化正在逐漸消失,所以才有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韵丑,俗話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仍稀,我們在追求世界一體化,地球村的時候埂息,是不是也要想辦法讓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為世界所知,而不是慢慢淡化直至最終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