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個可以持續(xù)輸出的平臺菊匿,對于平臺的要求是:頁面設計簡潔,操作起來容易徽职;平臺上不會有過多的“噪音”擾亂視聽佩厚,以便盡可能少地從此平臺輸入信息,盡可能多地輸出可款;沒有熟人關(guān)注克蚂,減少心里的“噪音”,便可以盡可能地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摸恍。
最古早時用過qq空間和人人赤屋,接著是微博,然后是微信朋友圈媚媒,之后是豆瓣∩В現(xiàn)在除了豆瓣基本都幾乎放棄使用了,而豆瓣逆日,現(xiàn)在對于我也不適用于做一個這樣的平臺。
qq空間和人人都是高中開始用的搪哪,留下了不少“中二”的羞恥回憶坪圾,導致好幾年都是連打開都不想打開它,不知現(xiàn)在改版成什么樣兽泄,但記憶中很“亂”。微博一向繁雜垛耳,像個“信息雜貨市場”,一打開注意力就被會擊碎得四分五裂堂鲜,盡管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字數(shù)限制,但依舊不是個適合輸出的地方哥纫。朋友圈熟人太多了又都有很微妙的交集痴奏,無論發(fā)什么都要考慮很多,難以“放飛自我”擅憔。
豆瓣一定程度上是符合要求的檐晕,但問題出在我自己身上。當我剛剛開始注冊使用豆瓣時辟灰,其實是把它當做類似于微博、微信平臺一類用來“刷”的網(wǎng)站使用西采。正是如此继控,盡管在我注冊豆瓣的2011年,豆瓣主要還是以記錄影音書分享評論為主湿诊,但我會刷小組、刷不登陸時的主頁仿畸、不停地找看上去有意思可以關(guān)注的友鄰朗和,于是在這個過程中,即使豆瓣本來不是千埃,也漸漸地被我用成了一個SNS網(wǎng)站忆植。而這幾年豆瓣的改版也越來越失去它本來的面貌:影音書的功能逐漸被弱化谒臼,大V陸續(xù)入駐耀里,SNS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在豆瓣養(yǎng)成的習慣算是積重難返了:一打開它就開始刷主頁冯挎、刷小組、刷友鄰廣播趾徽、關(guān)注各種集體撕逼翰守。其實在某一輪改版后,豆瓣的寫作頁面還是非常友好的拒课,但我實在不能確定自己在這個平臺上改掉舊習的可能事示,看上去換個平臺并借此養(yǎng)成新習慣更可行一些僻肖。
目前看來,簡書似乎是最符合要求的:頁面配色很清新臀脏,寫作界面友好;“寫文章”那個鈕在首頁非常明顯的地方秒啦,一打開網(wǎng)站就可以直接進入寫作搀玖;雖然有“首頁”功能推薦文章有潛在的分心的風險,但由于剛剛開始使用這個網(wǎng)站芳来,所以可以從一開始就養(yǎng)成直接進來寫作的習慣猜拾。
其實最符合要求的還是個人域名的博客,但目前實在技術(shù)無能挎袜,所以就只能暫時先把簡書當私人博客使了肥惭。既然明確了它的定位紊搪,所以原則上嗦明,不閱讀首頁的推薦文章,不主動訪問別人的頁面娶牌,交流僅限于回復自己頁面里的留言。雖然在簡書這個輕微SNS化的平臺算是個無禮的舉動汹桦,但為了保持最大程度地不受干擾鉴裹,只能這么做了。
今天是第一篇文章督禽,以后更新不定期总处,輸出是為了自己的反芻,所以不會給自己提出時間和閱讀量上的要求鹦马,只確保文章的真誠和邏輯性。在保持使用原則的情況下菱肖,期待以后越寫越多吧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