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完了《僧侶與哲學家》四五章纠永,雖然一直被教導讀書要帶著線索去讀廷支,也就是說每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合敦。但是我讀書依舊是腳踩西瓜皮停撞,讀到哪里想到哪里窗声,容易沉迷于細節(jié)阅仔。甚至有一點“六經(jīng)注我”的妄念甚脉。
最近讀的書里面猾瘸,令我對佛教思維感知最大的误堡,是《正見》這本書古话。用四句話說明白了佛教的四個主題∷“諸行無常陪踩,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悉抵,涅槃寂靜”肩狂。讀了《正見》之后,常常在生活中印證姥饰,給我很大的啟發(fā)傻谁。《僧侶與哲學家》這本書關于佛教的解釋列粪,也是可以套入“四圣諦”的审磁。
????????首先是“諸行無程胳”。我之前的理解是時間性和空間性态蒂,人總會死杭措,花總會凋謝,隨著時間的推移钾恢,沒有事物永恒存在手素,就算文化和價值觀,也隨著時間改變瘩蚪。但是《僧侶與哲學家》里泉懦,我又看到了新的解釋。
這關系到我們的認知模式募舟,比如我們對于一個藍色方塊的認知祠斧,自我感覺是看到藍色方塊,心理就知道了這是藍色方塊拱礁,似乎是同時產生琢锋。但其實這在極小的時間里,發(fā)生了很多步驟呢灶,一部分的意識接受到了線吴超,一部分的意識接收到了面,一部分的意識接收到了角鸯乃,一部分的意識接受到了藍色鲸阻。于是這些意識在我們的大腦里經(jīng)過一個極小時間的組合分析,得出了藍色方塊的結論缨睡。并不是一看到藍色方塊鸟悴,就知道藍色方塊。
理解這種思維方式奖年,我們可以舉另外一個例子细诸。比如你看到一顆樹,無數(shù)意識接受了樹的一部分陋守,葉子枝葉樹干等等細節(jié)震贵。經(jīng)過心中的組合分析,得出這是一棵樹的結論水评。問題是猩系,這不像藍色方塊一樣,世上并沒有一顆完全相同的樹中燥,你怎么確定這顆和那顆都是樹呢寇甸?所以,樹的概念就是無常的。由此推導出“諸行無衬妹梗”式塌。可能有些別扭友浸,但是我也就能解釋到這個地步了峰尝。
????????第二個,是“諸漏皆苦”收恢。所有情緒都是痛苦的來源武学,產生的原因其實就一個,“我不該遭受這種待遇”伦意,源頭就是“我是特別的”火窒。一件事發(fā)生在別人身上沒什么,發(fā)生在“我”身上驮肉,就會覺得“我不該遭受這種待遇”熏矿。算是好的情緒,也會成為日后自己痛苦的因离钝,因為好情緒加深了“我是特別的”的心理映像票编,而欲望是無止境的。
????????我把這種源頭情緒卵渴,歸結為貪婪慧域。西方的七宗罪是“暴食、色欲浪读、貪婪昔榴、暴怒、怠惰碘橘、傷悲互订、自負或傲慢”,而它們的本質都是貪婪痘拆。暴食是對于食物的貪婪仰禽,色欲是對于兩性的貪婪,暴怒是出于自己不該被這樣對待的貪婪错负,懶惰是對于自己不該勞作的貪婪坟瓢,悲傷是情緒的貪婪勇边,自負是自我認知的貪婪犹撒,傲慢是人際交往關系的貪婪。你的所有痛苦都是一個來源粒褒,那就是貪婪识颊。當然這是我自己的理解,不代表正確。
第三個祥款,是“諸法無我”清笨。我不得不說,佛學的確是一個很偉大的理論刃跛。釋尊在2000年前就創(chuàng)建了這個內心修煉方法抠艾,到現(xiàn)在仍然適用。佛學的“諸法無我”桨昙,主要在于破處“我執(zhí)”检号。就和上面說的一樣,“我”沒啥特別的蛙酪,“我”的肉體和其他動物沒啥分別齐苛,所以不殺生」鹑“我”的肉體和植物也沒啥區(qū)別凹蜂,都是細胞組成的,所以一花一木皆有佛性阁危。甚至玛痊,“我”的肉體和石塊都沒有區(qū)別,都是原子構成的狂打。
我認為本質的目的卿啡,是與人為善。雖然在2000年前充滿殺戮戾氣的落后社會的提出菱父,但卻把人提升到了2000年后文明世界的高度颈娜,甚至我們之后的未來才能實現(xiàn)人人和善,甚至遠遠超越了現(xiàn)代社會浙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把人往文明社會推動官辽,人會越來越少殺戮,越來越尊敬彼此粟瞬,愛護動物和環(huán)境同仆。要教會2000年前的人明白這個,告訴他們“同理心”是很難讓當時的人理解了裙品。就算現(xiàn)代人也沒啥人明白“同理心”俗批。釋迦摩尼的方法是告訴人們,你們沒啥牛的市怎,和地上的石頭一樣岁忘,其實沒有“我”存在。破除“我執(zhí)”就是獲得“同理心”的開始区匠,雖然有點矯枉過正干像。
第四個,是“涅槃寂靜”。藏語中“涅槃”的含義是“超越痛苦”麻汰,這就讓我更證實了自己的想法速客。那就是“涅槃”不是轉世,由于中文中的“涅槃”是“重生”五鲫,類似于“鳳凰涅槃”溺职。我想很多對于“涅槃”的解釋都不對。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位喂,也不一定對辅愿。
很多佛教徒對于“因果報應”的理解都是這輩子的“因”會報應到下輩子,成為“果”忆某。邏輯依然不超過“我現(xiàn)在受到的不幸是因為有人做錯事”点待,這種邏輯放在原始社會就是“天不下雨形成干旱是身邊有人做錯事,所以應該把他燒死”弃舒,而放在有些佛教徒身上就成了“我上輩子做錯事”癞埠。是一種很低級的歸因謬誤。
我的理解聋呢,不妨把七年當成一輩子苗踪,你這輩子(這個七年)行善的因,會促使你下輩子(下個七年)更好的果削锰。有時候明白一個道理通铲,前后就換若兩人了∑鞣罚或者拋開七年的限制颅夺,一旦你明白了更深層的道理,上一個愚昧的你就死了蛹稍,一個新的睿智的你就新生了吧黄。而“涅槃”,就是懂道理前(證悟前)的你“上輩子”十分痛苦唆姐,而懂道理后(證悟后)的你“這輩子”“超越痛苦”拗慨。
最后,我感嘆的是奉芦,佛學的確有很先進的辯證體系赵抢。釋尊在2000年前就通過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創(chuàng)建了一派哲學声功,僅僅只是思考的結果烦却。經(jīng)過2000年還有適用性,甚至可以稱之為心靈哲學减噪。不過2000年過去了短绸,很多人還固守老的教條,這本身就不符合佛學“諸行無吵镌#”的教導啊醋闭。
????????方斯華(父)得出的結論是,佛學的確是一門哲學朝卒。我也認為佛學的確是一門哲學证逻,它和其他宗教做對比,有著十分深厚的理論基礎抗斤。不過方斯華(父)是法國人囚企,佛教徒見的比較少,而馬修(子)是一個比較靠譜的修行者瑞眼。如果他來到中國看一看龙宏,就知道佛教出了擁有哲學,很多時候的確是靠宗教傳播伤疙。畢竟大多數(shù)佛教徒并不懂理論银酗,他們只是想和菩薩做個交易而已。
另外用馬修(子)的話來說徒像,佛教沒有神黍特,一神論本來就是自私的。一神論的邏輯是這是我唯一的神锯蛀,如果你反對灭衷,我就要以神的名義滅了你。而多神論才是有同理心的表現(xiàn)旁涤,你拜你的翔曲,我拜我的,互相理解劈愚。而釋迦摩尼只是一個證悟者的化身部默,并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