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這個世界需要什么葵陵,而要問問什么會令你滿足,并且為之做點什么吧瞻佛!因為這個世界需要的脱篙,正是你為之付出的。
——惠特曼教學(xué)是我的天分伤柄。
我在集團里教過總裁绊困,在大學(xué)里教過學(xué)生,還教過問題青年适刀。講課使我感到開心秤朗,它帶給我當(dāng)下的益處以及未來的益處——快樂和意義。
我講課是因為我想教(因為我熱愛教課)笔喉,并不是因為這些課需要我教(去滿足他人的要求)取视。
我做任何事的最大理由(無論和朋友相聚或是當(dāng)義工)都是因為它們可以讓我開心硝皂。無論是用理論或是實際行動去解釋終極財富,它都是我所有行為的目的贫途。
人生最棒的補償吧彪,就是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在不顧自己的情況下衷心地去幫助他人。自助與助人是分不開的:幫助別人越多丢早,自己就越開心;自己越開心秧倾,就越容易去幫助別人怨酝。
反思:回想一下你幫助人的時刻,再體會一下那種感覺那先。
助人與自助
為別人帶來幸福农猬,就是給自己帶來意義與快樂,這就是為什么樂于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售淡。然而斤葱,這并不能解釋為我們應(yīng)該為了別人而活。如果我們不為自己的幸福打算揖闸,慢慢地揍堕,我們會傷害自己,連帶著也會傷害我們那顆樂于助人的心汤纸。一個不開心的人衩茸,不太可能會善待別人,由此所帶來的則是更多的不快樂贮泞。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的研究指出楞慈,積極的情緒會使我們的視野更開闊。這樣啃擦,我們就不會只是以狹隘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囊蓝,而是會關(guān)注他人的需要和期望。
我們最大的幸福來自于意義和快樂令蛉,如果其中還帶著助人為樂的成分聚霜,那就是錦上添花了。在做決定時言询,我們必須先問自己俯萎,什么能讓自己感到幸福;然后再看看我們的行為运杭,是否會剝奪他人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夫啊。如果是,那么我們也等于在漸漸地摧毀自己的幸福辆憔。如果我們傷害到他人撇眯,那么我們意識上的傾向及內(nèi)在的正義感早晚會讓我們在終極財富上付出代價报嵌。
一些人執(zhí)著于道德責(zé)任感,總是在犧牲中找尋生命的道德意義熊榛;然而锚国,犧牲本身并不快樂(如果快樂,就不叫犧牲了)玄坦,于是道德上的責(zé)任感就慢慢地使快樂與意義對立了血筑。
幸福不是犧牲,也不是在現(xiàn)在和未來中二選一煎楣。
它既不是純粹的意義也不是單純的快樂豺总,既不是只關(guān)注自己也不是無保留地為他人奉獻(xiàn)——它是所有能夠給我們帶來幸福的要素,是和諧共生的結(jié)果择懂。
練習(xí)
仁愛的冥想
讓自己進入一個平靜的狀態(tài)喻喳,利用第2章結(jié)尾的“幸福冥想”練習(xí)。
回想一下你曾經(jīng)善待他人的經(jīng)歷困曙,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成就感表伦。用心靈的眼睛,對視那個人感激的目光慷丽,認(rèn)真地體會那種感受蹦哼,并讓它具體化。當(dāng)你再次在心里看到對方并體會自己當(dāng)時的感受時盈魁,試著消除心中自助和助人的界限∠柙酰現(xiàn)在想象一件未來的事,比如和朋友分享快樂杨耙、給愛人買花赤套、給孩子讀書,或捐助你所信任的團體珊膜。體會在每次經(jīng)歷中你所能感受到的深度幸福感容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