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城看,說它是人生中最沉重的話題也不為過,如果你現(xiàn)在還不愿意面對親人離世之類的話題,那我強烈建議你先不要繼續(xù)閱讀下去艇劫,因為我即將探討的話題可能會讓你感到不舒服。
上一篇文章惩激,我以個人淺薄的認知店煞,探討了生命存在的意義,主要是解答人從哪兒來的問題风钻。
本篇的話題是死亡顷蟀,還是以我淺薄的認知,探討一下人要到哪兒去的問題骡技。
先來說一部日本電影《入殮師》,也是一位友人推薦的布朦,這部電影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囤萤。
電影名字雖然聽起來讓人不太舒服,但它確實是一部讓人感到溫馨的電影是趴,并沒有多少令人悲傷的情節(jié)涛舍,也沒有宏大的敘事背景,更沒有炫麗的特效右遭,僅僅是講述了主人公的一段經(jīng)歷做盅,由此引申出對死亡和生命的思考。
主人公小林大悟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師窘哈,因為樂團解散而失業(yè)了吹榴,帶著妻子搬回了鄉(xiāng)村的老家居住。
為了維持生計滚婉,他不得已應聘到了一家做殯葬服務的公司图筹,成為了一名入殮師,給死者整理容妝,并把死者放入棺木远剩。更確切地說扣溺,他們是在死者的親友面前完成一個入殮儀式,讓他們可以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瓜晤。
起初他也非常地不適應,面對尸體的時候痢掠,他也會有恐懼驱犹、厭惡、糾結等情緒足画。內(nèi)心經(jīng)歷了很多掙扎雄驹,不敢把這事告訴他的妻子和朋友。
他的師傅淹辞,一位老入殮師医舆,一步一步引導主人公克服恐懼,引導他對這個職業(yè)產(chǎn)生正面的理解象缀。
有一個情節(jié)蔬将,主人公的妻子知道他從事這個職業(yè)之后,認為他不干凈攻冷,逼他辭職娃胆,否則就離他而去。他去找?guī)煾等フ勣o職等曼,正好趕上師傅吃飯,便請他坐下一起吃魚凿蒜,然后問他如何看待這條魚禁谦?
他說這不就是條魚嗎,要怎么看待废封?
師傅說州泊,你吃的難道不就是魚的尸體嘛。
主人公當場就要把剛吃進去的給吐出來了漂洋,因為他工作面對的都是遺體遥皂,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每天吃的居然就是類似的東西。
師傅很淡定地說刽漂,不必大驚小怪演训,人就是要靠吃其他生物來活著的。動物和植物都得吃贝咙,但是吃植物不像吃動物样悟,因為植物沒有意識。
要想活著,就得吃東西窟她。
這段話陈症,極大地影響了我對生命的理解,我認為是電影中最精彩的對話震糖。
他的好朋友录肯,他的妻子都勸他放棄這個職業(yè),覺得這個職業(yè)不干凈吊说。主人公內(nèi)心也一直在掙扎论咏,很多時候只能是獨自一個人在河邊拉大提琴,上面播放的音樂就是電影中的配樂疏叨。
但是他沒有辭職潘靖,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熟悉的人開始一個一個離開這個世界蚤蔓。
他好朋友的母親卦溢,一個經(jīng)營澡塘的阿婆,生前對他和他妻子都很好秀又,他在阿婆去世后為她做了入殮儀式单寂,讓阿婆以非常優(yōu)雅的方式與世界告別,也讓他的好朋友改變了對他職業(yè)的看法吐辙。
他的父親宣决,在他小的時候便拋棄他們母子在外闖蕩,最終客死他鄉(xiāng)昏苏。他趕過去為他的父親做了入殮儀式尊沸,在觀看了他和父親遺體的告別儀式后,他的妻子最終也理解了他的職業(yè)贤惯。
這部電影啟發(fā)了我洼专,讓我開始思考人最終要到哪兒去的問題。
在地球上孵构,人類處于食物鏈的最頂端屁商。人可以吃其他的動物,但沒有其他的動物以人作為維持生存的食物颈墅,所以人的歸宿只能是泥土蜡镶。
中國人講死后要入土為安,只有進入泥土恤筛,才可以分解成分子原子官还,從而長成其他的植物,然后成為其他動物的一部分叹俏,如此參與到大自然的循環(huán)之中妻枕。
對于生物來說,死亡就意味著生命的終點。
但是死亡并不意味著消失屡谐,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下去述么。
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愕掏,都會留下生命的種子度秘。每個種子里面都攜帶著生命的密碼,讓這個物種以它自己的方式繼續(xù)活著饵撑。
有一本書叫《自私的基因》剑梳,這本書特別枯燥,因為想通過一本書把生命這么復雜的東西講清楚滑潘,確實太難了垢乙。但我依然為書中的觀點所震撼,他認為生命是被基因所控制的语卤,而基因卻是無意識的追逮,它只知道無限的復制。
生物的各種行為粹舵,都可以追溯到基因的層面钮孵,比如人的情緒,是由激素控制的眼滤,而激素是蛋白質(zhì)巴席,蛋白質(zhì)是由RNA指導合成的,生成RNA的又是一段DNA诅需,DNA的片斷就是基因漾唉。
基因存在的目的就是無限地復制,因為一旦停止復制堰塌,就面臨著毀滅毡证,從此在地球上消失。
生物的進化蔫仙,是由于基因復制時的差錯而產(chǎn)生的。因為復制時難免出錯丐箩,有的出錯是好事摇邦,有的出錯是壞事,好事讓生物更適應環(huán)境得到生存優(yōu)勢從而大量復制屎勘,壞事有可能讓它走向毀滅從而徹底消失施籍。表現(xiàn)到外在,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概漱,物競天擇丑慎,適者生存。
基因雖然有實體存在,但它其實就是一套信息竿裂。比如人玉吁,是由23對46條染色體所攜帶的DNA信息所定義的。這個信息有幾十億的宿主腻异,而且還在以它的規(guī)則不斷產(chǎn)生新的宿主进副。
一個或一群人死了,還有其他人活著悔常,這是基因的生存法則影斑。
以上問題都想明白之后,我對死亡就沒有那么恐懼了机打,我理解了別人的死亡淮逻,也理解自己將來的死亡。
生命只是一段時間的存在而已抽高,總得在某個時刻與這個世界告別铺根。
成長通常都伴隨著親人的離去,經(jīng)歷過的人一時都很難接受那樣的現(xiàn)實罐旗,寧愿相信親人們生活在了另一個沒有病痛和苦難的世界膳汪。他們脫離了肉體的束縛,他們的靈魂得到了永生九秀,在另一個世界注視并保佑著我們遗嗽。
但是如果每個人死后都有一個靈魂,從古到今死去了這么多人鼓蜒,這么多的靈魂該如何安放呢痹换,那個世界能容納得了這么多靈魂嗎?
我認為都弹,靈魂是不存在的娇豫,生命存在是事實,生命離開也是事實畅厢。
曾經(jīng)給予我們無限關愛的親人長輩冯痢,注定會先于我們離開這個世界,這個事情我們都無法改變框杜。
我們能做的浦楣,就是當他們老去的時候,給予他們盡可能多地照顧和陪伴咪辱,就像他們當初關愛我們一樣振劳。
而當他們在某個時刻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優(yōu)雅地告別油狂。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历恐,都有TA的使命寸癌,不是為你而來,也不是因你而去弱贼。
我們還得繼續(xù)活著蒸苇,去完成我們自己的使命,實現(xiàn)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哮洽。
當然填渠,他們會一直活在我們心中,直到我們自己也回歸泥土鸟辅。
如果你對我思考的東西也感興趣氛什,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心靈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