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費馬大定律》中所描寫的弃秆,關于世界中隱藏的數字之道捧搞。
說一條河的實際長度大約是從源頭至入焊辜猓口的3倍左右。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接近“圓周率”憾朴。本來想驗證一下書中說的真是這個樣子嗎?喷鸽!自己也在地圖上看了看众雷,并且還裝模作樣的算了算。開始時用了黃河作為示范做祝。大致在地圖上量了下直線距離為46cm.
地圖上比例尺標注為1:4500000.
我開始算成10000多千米砾省。是錯把南海諸島的比例尺錯以為整張地圖的比例尺了。
0.46m??4500000??3.14=649980m=6499km百度說實際長度為5464km.
長江的數據在地圖上量為63cm混槐,最終得出8900km.但實際長度為6397km.
哈哈哈……估計造成誤差這么大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编兄。首先自己在地圖上量出的厘米數未必是實際測量數據起始的點。其次有可能黃河與長江還處在生長期声登,還沒達到那個長度狠鸳。再者也有可能自己有算錯的地方,或者地圖比例尺或者尺子不準悯嗓。最后一個原因任何理論用到實物中會有誤差件舵,以實物為準。理論的提出者也說了根據不同的河流而有所變化脯厨,他取的是平均值铅祸。
下面著重說下這個理論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河流的實際長度與直線距離的比更臨近圓周率合武。愛因斯坦說(下面的話為摘錄)
“愛因斯坦(Einstein)第一個提出临梗,河流有一種走出更多的環(huán)形路徑的傾向,這是因為最細微的彎曲就會使外側的水流變快稼跳,這反過來造成對河岸更大的侵蝕和更急劇的轉彎盟庞。轉彎越急劇,外側的水流就越快岂贩,侵蝕也就越大茫经,于是河流更為曲折……然而,有一個自然的進程會中止這種紊亂:漸增的繞圈狀態(tài)的結果將是河流繞回原處而最終短路萎津。河流將變得比較平直卸伞,而環(huán)路被放棄,形成一個U字形湖锉屈。這兩種相反的因素之間的平衡導致河流從源頭到出口之間的實際長度與直接距離之比的平均值為π荤傲。”
哈哈哈颈渊,今天的作業(yè)寫的有點波折啊遂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