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從未滿足過我們的期待,否則硫朦,我就學不到任何東西了贷腕。我的期待注定會落空,如此,我才能邁向一個更深更廣的生命實相泽裳。發(fā)生在我身上的每個人生課程瞒斩,原是為了喚醒我,而不是懲罰我涮总。只要我認為老天有意懲罰我胸囱,我就很難接受自己的課程,并從中學習妹卿。事實上旺矾,每個人生課題都是為了提升我。如果我還自恃有后臺撐腰夺克,它勢必會拆掉我的臺子箕宙,再鼓勵我向前,它永遠都是為了提升我的铺纽。
當然柬帕,我的人生課程和我對課程的詮釋常是一百八十度相反的!在小我的領域里狡门,是不可能了解那些課程的陷寝,因為人生課程常是帶領我超越小我。如果我只想壯大小我的勢力其馏,上天便愛莫能助了凤跑。而我總想等到小我壯大到某一程度后,才愿意去信任生命之主叛复,難怪我老是受挫仔引!每當我自以為超越了舊觀念的束縛時,我就被狠狠地踹回人間的斗爭里褐奥。
學習人生課程咖耘,必須先對自己慈悲一點,因為要改變我對現(xiàn)實的認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撬码。若容易的話儿倒,我就不需要那課程來練習了。所以呜笑,我必須耐心地按照自己的步伐前進夫否,不必急。大部分的課程都不會設定成功的標準叫胁,它們側重的是認知上的改變凰慈,所以我無需改變自己、改變別人或改變世界曹抬,只須改變我對自己溉瓶、別人和全世界的看法就夠了急鳄。
如果我認為那些課程企圖把我改變成另一個我,或是要求我給出我根本沒有的東西堰酿,表示我已誤解了那些課程疾宏。當恐懼來臨時,它只要求我穿越過去触创。我若感到承受不了坎藐,它會要我把它放下。無論哪一種課程哼绑,對我都是最完美的搭配岩馍。它會按照我的能力要我做適度的調整,從不要求我去做超過我能力的事抖韩。
所以蛀恩,信任成了一個重要的因素。我愈信任自己的課程茂浮,就愈能與它們配合双谆,學得也就愈好。對于未知的一切席揽,我以歡迎來代替懷疑顽馋,看著它如何拓展我,在我心中開墾出一個讓愛得以駐留的地方幌羞。
顯然地寸谜,說得容易,做時難属桦。在生活中熊痴,一旦遭遇痛苦,我全身會立刻自動緊繃起來地啰,抗拒它愁拭,壓制它讲逛,并且抱怨不已亏吝。我很少接受那個痛苦,并請教它所捎來的訊息盏混。我有抗拒痛苦的本能蔚鸥,因為我相信痛苦在攻擊我,所以我努力驅逐它许赃。但是止喷,那只會加深痛苦而已。透過經(jīng)驗混聊,我慢慢懂得弹谁,解脫痛苦的方法絕非抗拒,而是接納。
這是相當矛盾的說法预愤,消除痛苦的惟一方法竟然是不再想盡辦法擺脫它沟于。只要我還有驅逐它的念頭,它反而會堅持不走植康。其實旷太,痛苦并不是一種懲罰,而是在傳遞某種訊息销睁,它告訴我供璧,出問題了,要我稍微調整一下冻记,要我醒悟出新的觀點睡毒。
同樣地,每一課程都要我以新的方式敞開自己的心靈冗栗。舊的防衛(wèi)機制必須完全放下吕嘀,我再也不需要它來護衛(wèi)我的生存,以前一點一點被恐懼侵占的地盤贞瞒,也必須重返愛的懷抱偶房。
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人要求我此刻完全開放军浆。只要有一點點的進步棕洋,我就算是與自己的課程配合了。那并不是說乒融,我不會遭遇抗拒掰盘。事實上,每隔一段時間赞季,我都會舊戲重演愧捕,但我的目標已非設法消除抗拒,而是注意它的來到與離去申钩,如此次绘,我才會慢慢了解自己的思想、感覺和信念究竟是如何影響我生活的撒遣。
我漸漸明白了邮偎,生活中發(fā)生何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對所發(fā)生的事如何響應义黎。由于我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還能左右的反應模式上禾进,我賦予自己更大的能力,以創(chuàng)新方式去處理生活的各種挑戰(zhàn)廉涕。我不再是外在惡勢力的犧牲品泻云,而是劇中的主角艇拍,以充滿信任、希望和信心的態(tài)度宠纯,積極地影響事件的結果淑倾。的確,每當有事情干擾我內心的平安時征椒,我明白自己已經(jīng)一頭栽進去了娇哆。只要我肯花點時間往內心看去,并向上提升勃救,就會看到自己的周遭原是有意玉成我的一個有情世界碍讨。
生活中的種種絕非一成不變的,這與我們根深柢固的舊有想法正好相反蒙秒,它們絕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勃黍。每件事都在變動當中,包括我們的思想和感受在內晕讲。因此覆获,如果我們真正想要了解生活中的經(jīng)歷,就必須與該情境共處一會兒瓢省。惟有花點時間去感受弄息,我才可能做出適當?shù)捻憫?/p>
面對一個課程,最槽糕的方式便是立刻判定該課程的用意勤婚。我們需要以不批判摹量、不詮譯的心態(tài),先與情境共處一會兒馒胆,去感覺它缨称,生出某種覺受,觀看它如何隨我們的想法和感受的改變而起變化祝迂。這是一種聆聽內心的過程睦尽。尤進·簡德林博士(Eugene Gendelin)曾寫過一本書《直觀法》(Focusing ) (譯注:可參考光啟出版社的《內觀自得》)提供一系列的技巧,幫助我們接通心靈深處的感受型雳。無疑地当凡,**冥想也是很有幫助的。
身處困境時四啰,我們不必試圖分析或理解它宁玫,這樣做只會使問題膠著于它原來的層面粗恢,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柑晒。我們必須潛入身體里面,沉淀自己眷射。我們必須走出"理性之心"匙赞,而進入"感性之心"佛掖。
惟有感性之心才能滲透整個情境,它不會只挑出其中一部分而漠視其他部分涌庭。它不會挑三揀四芥被,因為這種挑揀只會加深沖突而已。感性之心會伸出觸角坐榆,滲入每一個角落拴魄、正反兩面,甚至所有矛盾之處席镀。它把情境當成一個整體來了解匹中,不加批判,只讓每件事的全貌呈現(xiàn)于意識中豪诲。
讓事情全盤呈現(xiàn)顶捷,能使我們的意識產生微妙的轉變。在那個轉變里屎篱,目的不再是"解決問題"或"在正反兩極之間作一選擇"服赎,而是改變自己原先認定兩者無法共存的觀點,把兩極聯(lián)系起來交播。這好比在意見不同的兩人之間做協(xié)調重虑,當兩人都堅持己見時,第三者的出現(xiàn)經(jīng)常是有必要的秦士。此人嚎尤,可能是仲裁者或心理治療家,負責找出一個共通的立場伍宦,讓雙方都能表達出自己的心聲與需求芽死。
調停者將議題從"誓不兩立"轉變成"同舟共濟", 他幫雙方建立起"我們"的共同意識,只有在"我們"的空間里次洼,問題才有解決的可能关贵。的確,在"我們"的空間里卖毁,問題不再存在揖曾。問題的產生只是因為每一方都從小我的角度去看事情。
意識上的沖突也是同樣的情形亥啦。若由酷愛沖突的小我觀點出發(fā)炭剪,是不可能解決任何問題的,惟有心靈的廣大胸襟才包容得了所有的沖突矛盾翔脱。
與問題共處一會兒奴拦,意識就會開始改變,從"理性之心"轉變成"感性之心"届吁,而且從兩極化和彼此對立的意識心態(tài)邁向相互依存與相互包容错妖。心靈的平安绿鸣,人間的和平,以及大同世界暂氯,都只有一個原則潮模,它們都要求我們轉變自己的意向與焦點,以及意識和認知上的改變痴施。
當我與自己的課程奮戰(zhàn)時擎厢,它成了我的敵人。當我接納它時辣吃,它成了我的朋友锉矢。我和自己的課程一直都在建立某種關系,而那個關系決定了我會抗拒還是會從中學習齿尽,向前邁進沽损。不能讓人親嘗學習成果的課程不能算是屬靈的教誨,它最多只是一種教條而已循头。所有的課程都是要人敞開心胸绵估、開放思想才能學會的,它們與教條式的觀念和絕對的道德規(guī)范是兩回事卡骂,因為它們都是可以感受到的經(jīng)驗国裳。
所以鸽凶,我們的生活就是學習的實驗室桌硫,我們理性和感性的經(jīng)驗就是教室打瘪,在那里楞卡,我們可以學習譴責,也可以學習祝福皇钞,學會排斥或學會接受跨细,學會控制或學會釋放砚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