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戚绕,使用手機處理公務的情形越來越普遍纹坐,很多黨員干部將微信應用于日常工作,不少機關單位建立了微信工作群舞丛,微信辦公確實可以為工作帶來一些便利耘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球切,有少數(shù)黨員干部在使用微信時谷誓,觸碰了保密這條“高壓線”,導致微信辦公泄密案件逐年增加吨凑。微信辦公泄密有哪些情形捍歪?暴露了什么問題户辱?又應當如何解決?
這些微信辦公行為觸碰了“高壓線”
緊急傳達致泄密糙臼。2016年10月庐镐,某市委部門為部署相關敏感工作,印發(fā)了涉密文件变逃,并通知該市29個鄉(xiāng)鎮(zhèn)派人簽字領取文件焚鹊。某鄉(xiāng)政府干部洪某到市委領取文件后,認為事件緊急韧献,又正值深夜末患,于當晚將該件拍照發(fā)送到鄉(xiāng)政府微信群。群成員楊某看到后锤窑,立即轉發(fā)到其他微信群璧针。之后,該件被數(shù)次轉發(fā)到多個微信群和微博渊啰,造成泄密探橱。
匯報工作致泄密。2017年10月绘证,某單位辦公室副主任肖某隧膏,為向在外檢查工作的分管領導匯報工作,找到保密員趙某查閱文件嚷那,擅自用手機對1份機密級文件部分內容進行拍照胞枕,并用微信點對點方式發(fā)送給在外檢查工作的領導。案件發(fā)生后魏宽,有關部門撤銷肖某辦公室副主任職務腐泻,并調離辦公室崗位;給予負責管理涉密文件的趙某行政警告處分队询;對負有領導責任或監(jiān)管責任的李某派桩、秦某和邵某進行誡勉談話,并責令作出書面檢查蚌斩。
領導交辦致泄密铆惑。2017年10月,某縣司法局從機要局領取4份涉密電報后送膳,交給跟班學習的劉某员魏。因當時為“國慶”長假期間,劉某便將4份文件報頭拍照后發(fā)至司法局工作微信群肠缨,并請示局長何某如何處理逆趋,何某在群里說電報內容不是很清楚盏阶,讓劉某把文件內容發(fā)到群里告知大家晒奕。隨后劉某將文件內容全文拍照后上傳至群中。案件發(fā)生后,有關部門給予何某撤銷黨內職務脑慧、行政撤職處分魄眉;給予何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楊某行政警告處分闷袒,對劉某作出延期轉正處理坑律。
誤點誤傳致泄密。2015年3月囊骤,某廣播電視臺所屬報社總編辦工作人員陳某在接到臺總編室的一份涉密文件后晃择,為迅速將文件內容告知正在北京進行“兩會”報道的報社副總編牛某,用手機將通知拍成圖片后準備通過微信發(fā)給牛某也物。陳某使用計算機登錄微信發(fā)送圖片宫屠,在操作時突然彈出一個微信群窗口,導致其誤將圖片發(fā)到該微信群滑蚯,并通過該群外泄浪蹂。案件發(fā)生后,直接責任人員陳某受到辭退處理告材,報社總編辦主任張某受到停職檢查處理坤次,總編室主任陳某受到停職反省處理,報社總編輯秦某受到通報批評斥赋、扣除績效處理缰猴。
為什么會觸碰“高壓線”?
微信辦公導致泄密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四十八條第七款“在互聯(lián)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絡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疤剑,屬于違法行為洛波,情節(jié)嚴重的,還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骚露。
使用微信辦公作為一種技術進步和發(fā)展趨勢蹬挤,本來無可厚非,問題并不在于微信本身棘幸,微信辦公導致泄密的真正原因還是機關單位保密管理松懈焰扳,對黨員干部保密教育培訓不夠,黨員干部保密意識淡漠误续。
保密部門組織查辦的此類泄密案件往往存在某種“客觀因素”:待辦公務緊急吨悍,其他通信方式不暢,無法當面交辦或報告蹋嵌,技術失誤乃至領導指示使用微信傳送等育瓜,實際是當事人漠視保密法律法規(guī),對發(fā)生泄密后果心存僥幸栽烂。
怎樣才能不觸碰“高壓線”
一是機關躏仇、單位要加強保密宣傳教育恋脚,把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層層傳導到每一個人。領導干部要管好身邊工作人員焰手,做到經常提醒糟描,黨員干部不僅要保證自己不使用微信傳密,發(fā)現(xiàn)此類情況還要及時報告有關部門书妻。
二是原則上不提倡使用微信辦公船响,因工作需要組建的工作群,交流內容應嚴格限定為周知性的一般信息躲履,禁止傳播一切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见间。
三是禁止涉密人員使用微信辦公。
四是將涉密載體全過程管理與智能手機使用保密管理結合起來工猜,從源頭上消除涉密文件數(shù)字化的隱患缤剧。
此外,除了不能在微信群里發(fā)布涉密信息域慷,黨員干部在微信群里也要注意這些問題:不要在微信群里妄言荒辕;不要在微信群里散播黃賭毒、暴力恐怖犹褒、謠言詐騙等信息抵窒;不要在微信群里參加非法活動;警惕微信紅包類“微腐敗”叠骑。
內容來源:黨建網微平臺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