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茶史上嗜茶者眾,但從沒有像陸羽這樣為了尋找世間最好的茶冈闭,世間最好的水俱尼,“獨行野中,深入農(nóng)家萎攒,采茶覓泉遇八,評茶品水”,并把最真最純的茶寫成一本《茶經(jīng)》耍休。
也難怪宋人有言:“自從陸羽生人間刃永,人間相學事春茶”。是啊羹应,從陸羽開始,人們品茶次屠、選器园匹、制茶便都有章可循了雳刺。
但是,在安般茶道的創(chuàng)辦人樂硯仲看來裸违,這只是其一掖桦,更重要的是學習陸羽之精神。
《茶經(jīng)》開篇就提到:茶供汛,最宜精行儉德之人枪汪。中國雖然沒有依此形成統(tǒng)一的茶道,但正如陸羽所言中國茶是人的茶怔昨,品茶雀久、學茶、制茶亦或僅僅喜歡茶趁舀,都是審視自己赖捌,安頓內(nèi)心的過程。
圖片|敦煌胡楊林-陳志揚 攝
圖片|敦煌胡楊林-陳志揚 攝
習茶
陸羽尋茶是從禪院開始矮烹,而樂硯仲習茶也是從終南山禪院開始越庇。
他在終南山禪修時,研習了唐宋以來各類經(jīng)典茶書奉狈,《茶經(jīng)》《煎茶水記》《大觀茶論》......并以小楷字體手抄成冊進行梳理卤唉。
▲?樂硯仲老師在終南山禪修
之所以從唐宋開始,他說仁期,是因為中國茶文化體系龐大桑驱,又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茶道流派,而禪茶又作為茶道萌芽的分支蟀拷,既然溯源碰纬,那便從茶文化最興盛的唐宋,從茶修開始问芬。
然而悦析,熟悉茶的中國人都知道,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茶此衅,它就像一個遠去的背影强戴,近的很,但又很難觸摸得到挡鞍。唐煎宋點明清泡骑歹,茶道代代不同,且又有民間墨微、文人道媚、僧侶茶道之分,中國茶實在是無法一言蔽之。
樂硯仲也深諳其理最域,他在終南山的茶修完成之后谴分,又到了敦煌、西藏镀脂、沙漠進行一個人的茶修牺蹄。
▲樂硯仲老師在敦煌茶修
▲樂硯仲老師在沙漠茶修
▲樂硯仲老師在西藏茶修
他說:“沒有真正閉關過,難以懂得其中的清涼與孤寂”薄翅,但“苦中作樂又能夠讓人無量歡喜”沙兰。就像一杯茶苦后回甘那樣,六年茶修后翘魄,樂硯仲整理出了一套茶道體系鼎天,創(chuàng)立了安般(bo)茶道。
“一杯茶安住你心”是安般茶道的初心熟丸,因為在樂硯仲看來训措,安般茶道不在于是否有好茶葉、好水源光羞、好茶器绩鸣,也不必過分抬舉茶道多好,只是希望借一杯茶安放好自己的心纱兑,去助力更安然的生活呀闻,遇見更好的自己。
▲ ?敦煌蘆葦蕩-陳志揚 攝
修心
不過更讓物道君深思的是潜慎,安般茶道究竟是以什么方式捡多,讓一杯茶安住一顆心?直至物道君有幸體驗了一把安般茶道铐炫。
走進安般茶道的茶空間垒手,不管是帶著一顆難以安撫焦躁的心偶入,還是早已熟悉再次尋道而來倒信,但凡從門前那條小石徑進去科贬,心第一個沉靜下來,止不住地往里走鳖悠,越走越心安榜掌。
再走到里間,空間設計上也沒有過多的裝飾乘综,三兩茶席憎账,幾幅茶掛,干凈得很卡辰,心竟也越沉越靜胞皱,只想在這兒窩一個下午邪意。
在茶道開始之前,樂硯仲說茶席上有個原則:止語反砌、止評抄罕、止動。幾十分鐘的茶道于颖,不說話應該很難吧,坐著不動那不也很累嚷兔?帶著各種疑問森渐,物道君入席而坐。
茶師淡淡定定地點香冒晰、燒水同衣、溫器、請茶壶运,每一個動作都緩緩而行耐齐,而對面的你只管沉下心來,停下所有思緒蒋情,什么也不用想埠况,也不必做,就靜靜坐著棵癣,等待一杯好茶辕翰。
/點香/
/投茶/
/出湯/
/品茗/
在這個放空自己的時刻,內(nèi)心如平靜的湖面不生漣漪狈谊,也仿佛能夠聽到自己的呼吸喜命,最后在茶師叮的一聲,才回過神來河劝,整個茶會結(jié)束了壁榕。
/擊罄/
整個茶會下來,靜坐幾十分鐘赎瞎,雙腿確實覺得有些酸痛牌里,但心里想的卻是不累,反而很開心煎娇。因為在整個過程中二庵,剔除了周遭的雜音,只關照自己的心缓呛,好好享受了一杯茶的時間催享。
是啊,人只有真正放空自己的那一刻哟绊,任思緒天馬行空才找回屬于自己的時間因妙。而安般茶道,一杯茶安住你心,就是讓人在靜靜等待時攀涵,漸漸忘記時間的存在铣耘。
人歸草木間,是調(diào)整生活中遭遇的不安以故,回到內(nèi)心平靜時的歡欣蜗细,也難怪人們常說:茶能給我們從容的心。
其實怒详,修一顆從容的心炉媒,又何止是茶呢?
從清晨到黃昏昆烁,或靜靜仰望吊骤,或漫步游走,或潛心看書静尼,或者只有那么一點點飯后閑暇的時光欣賞美好的事物白粉,但只要當你一回頭就忘了時間的時候,這樣的時刻鼠渺,何嘗不是在修一顆從容的心呢鸭巴!
感謝:樂硯仲老師接受物道專訪。
文字為物道原創(chuàng)拦盹,部分圖片由「安般茶道」授權(quán)提供奕扣,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