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書命國運
? 一個國家推行好的民主制度一定是離不開有著良好素質(zhì)的民眾栅哀,國民性的塑造怎么離不開教育震肮,而在教育之前,還有一樣最基本也是影響最深遠的東西——書留拾。書的價值并不局限于那幾頁文字戳晌,它往往作為一個縮影點,折射出一個時代的興衰痴柔,一個民族的浮沉沦偎。書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有著隱喻的聯(lián)系,尤其是那些國家之書咳蔚。某種意義上豪嚎,看一個人如何對待書,便可粗略判斷這個人的文化命數(shù)谈火。于一個時代的群體而言侈询,亦如此。
? 甲午首敗糯耍,一戰(zhàn)而眾人皆醒矣扔字。清一代的知識精英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詞“變局”來形容國運的急轉(zhuǎn)直下∥录迹“古今之變局”“天地一大變”“四千年未有之奇局”“五千年之大變局”“千萬年未有之變局”啦租,人們無不驚諤于我天朝上國怎么就國運危難了呢?關(guān)于甲午戰(zhàn)爭荒揣,國內(nèi)的研究水平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相當(dāng)高的高度篷角,而我們回到甲午戰(zhàn)前,以書為切入口系任,重新考量那個時代的中日兩國恳蹲,我們會發(fā)現(xiàn)虐块,國家的命運,其實早就暗含在書的命運之中了嘉蕾。
? 福澤諭吉贺奠,這是一位在日本明治維新中有著教父般地位的人物。1862年错忱,作為一名微不足道的翻譯儡率,福澤諭吉隨幕府出洋。在歐洲的所見所聞讓福澤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以清,回國后儿普,福澤整理自己的筆記,參考了一些西方的著作掷倔,寫成《西洋事情》一書眉孩。1866年,《西洋事情》出版勒葱,這是一本改變?nèi)毡練v史的暢銷書浪汪,正版加上盜版,創(chuàng)下了25萬冊的銷量凛虽。憂國愛民的日本人士死遭,幾乎人手一本,把它當(dāng)作金科玉律一般看待凯旋。但它的價值呀潭,不只在介紹歐西文物而已,也是福澤嘔心的杰作瓦阐,充滿睿智的表現(xiàn)蜗侈,顯示其思想體系初告成立。
? 這一年睡蟋,60多歲的徐繼畬也終于可以把自己的嘔心之作《瀛寰志略》當(dāng)作教科書在同文館開始講習(xí)踏幻。但是,這本書的暢銷遲到了20年戳杀。徐繼畬本是山西五臺人该面,因長期連續(xù)供職于福建、兩廣之地信卡,便與外部世界有了密切的聯(lián)系隔缀。鴉片戰(zhàn)爭時,徐繼畬正在汀漳龍道的任上傍菇,其駐地與廈門僅一水之隔猾瘸。廈門的淪陷,他是親眼目睹的,徐繼畬兼任閩浙總督后開始得以和外國人交往加密牵触,了解到很多國外的情報淮悼。在當(dāng)時的中國,一個超越時代的人注定要遇到諸多詰難揽思。之后他的書一問世袜腥,自然非議紛紛。他的好友張穆批評他“黃清一統(tǒng)輿圖”置于亞洲總圖下钉汗。并且說:春秋體例羹令,嚴于內(nèi)外二字,談海外異聞及各國信史损痰,最好用存疑的口氣福侈。不要想明朝的徐光啟,李之藻那樣徐钠,“遂而負謗至今”癌刽。一個外來者史密斯發(fā)現(xiàn)了徐繼畬的與眾不同役首,稱贊他“比他的國人要進步得多”尝丐。但在國內(nèi)《瀛寰志略》一出“見者嘩然,謂其張大外夷衡奥,橫被訾議爹袁,因此落職“蹋”徐繼畬官也丟了失息,只好回老家教書。當(dāng)時名聲卓著的曾國藩對徐繼畬此書也有委婉的批評稱“頗張大英夷”档址,說白了就是長英國人威風(fēng)盹兢,滅自己的面子。
? ? 《西洋事情》與《瀛寰志略》守伸,兩本相似的書绎秒,卻有著不同的結(jié)局。在兩本書的后面尼摹,不是兩個人的命運见芹,而是兩個國家的命運。盡管1866年徐繼畬得到了一生中最好的機會蠢涝,他開始負責(zé)管理同文館玄呛,《瀛寰志略》也在遲到20年后終于被當(dāng)成教科書。但20年間和二,發(fā)生了太多的變化徘铝。徐繼畬回家坐冷板凳的時候,福澤諭吉則繼續(xù)自己的西方之旅。他寫了更多關(guān)于西方的政治制度惕它、文化理念的書场晶。《勸學(xué)論》開宗明義宣稱:“天未在人之上造人怠缸,亦未在人之下造人诗轻。”這句話好比神的啟示一樣揭北,給封建桎梏下的大多數(shù)日本人帶來無比的振奮扳炬。很多人因受這部書的啟蒙,恍然大悟到個人的尊嚴搔体,能在獨立自由的新天地間恨樟,獲得精神解放。這部書疚俱,如以每篇銷行量20萬冊計算劝术,大約有340萬冊傳布與民間。如此盛況呆奕,誠可用“洛陽紙貴”來形容养晋。
? ? 而回看中國,《瀛寰志略》在開始編著的時候梁钾,中國另一本時代巨作《海國圖志》已經(jīng)完成绳泉,初版50卷于1843年1月刻印于揚州。這是部大書姆泻,但顯然只限于在上層精英社會中流通零酪。即便如此,已經(jīng)不習(xí)慣讀禁書的守舊派們?nèi)匀粚Ρ葯M加指責(zé)拇勃,結(jié)果此書20年間只印了1000冊左右四苇。讓我們特別注意這兩個數(shù)字:20年,1000冊方咆。一年印50冊月腋,這是什么概念?當(dāng)時中國的紳士有150萬左右峻呛,而有讀書能力的人也有350萬左右罗售。那你可以想象這本書有多么不受待見了。后來钩述,《海國圖志》竟然在中國絕版了寨躁,日本人鹽谷世弘也為之義憤:“嗚呼!忠智之士牙勘,憂國著書职恳,其君不用所禀,反而資之他邦。吾國不獨為默深悲放钦,抑且為清主悲也去色徘!”
? 另一個值得我們關(guān)注的是,一艘中國商船駛?cè)肴毡鹃L崎港操禀,日本海關(guān)從船上翻出了三部《海國圖志》褂策。此書迅速傳開來,成為奇貨可居的緊俏圖書颓屑。于是日本不斷從中國“走私”和自己翻印斤寂,以至于《海國圖志》最后在日本出現(xiàn)了15個不同的版本,有的則被官方征用揪惦。到1859年遍搞,同樣一部書的價格漲了3倍。佐久間象山在讀到此書后拍案叫絕:“嗚呼器腋!予與魏溪猿,各生異域,不相識姓名纫塌,感時著言诊县,同在是歲,而其所見亦有暗合者护戳,一何奇也翎冲,真可謂海外同志矣垂睬!”《海國圖志》由是成為日本官員和學(xué)者共同研讀的一部“有用之書”媳荒。半個多世紀后,著名漢學(xué)家費正清在談到這本書時總感到費解:《海國圖志》無論如何都是開眼看世界的一架望遠鏡驹饺,可日本人如獲至寶钳枕,中國人卻又視之如洪水猛獸,清朝的知識分子階層很少有人愿意翻一翻該書赏壹。
? 從時間來說鱼炒,中國睜眼看世界的覺醒要早于日本。從數(shù)量來說蝌借,從1840到1861年昔瞧,中國的文人寫出了至少22部介紹西方的著作。但吊詭的是菩佑,這些對西歐國家地理自晰、歷史、政治稍坯、軍事酬荞、經(jīng)濟都有所涉及的書沒有一本銷量超過1000冊搓劫。徐繼畬逝世后,郭嵩濤于1876年出使西洋混巧,親眼目睹了西方世界的實際情況枪向,印證了《瀛寰志略》對外部世界的真實描述。郭嵩濤整理自己的筆記咧党,定名為《使西紀程》秘蛔,這看起來有點像福澤的《西行記》,事實上也一點不遜于前者傍衡,但沒想到還是有很多人跳出來痛心疾首地責(zé)罵此書敗壞風(fēng)氣缠犀,于是劈里啪啦一道奏折,光緒皇帝最后下令銷毀書版聪舒。
? 還有一本書的故事或許能給我們更多的啟發(fā)辨液。在李鴻章前往日本下關(guān)簽下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之際,前駐日公使黃遵憲嘔心瀝血之作《日本國志》終于問世箱残,日本明治維新帶來的種種變化一一被記錄在案滔迈。然而,這同樣是一本遲到了8年的書被辑。1887年黃遵憲寫完這部40卷的巨著燎悍,次年即攜書稿北上入京,取道天津而將稿本上呈給北洋大臣李鴻章盼理。李鴻章先對該書做了表揚谈山,但最后寫下了關(guān)鍵的評語:“日本摹仿泰西,僅得形似宏怔∽嗦罚”意思是官員們大概沒幾個會注意這“形似”的東西是什么。1889年黃遵憲南下回鄉(xiāng)臊诊,繞道廣州鸽粉,拜訪張之洞,目的同樣是將此書由官方出版抓艳。張之洞同樣對該書做出了相當(dāng)實在的評語触机,結(jié)果“此書稿本,送在總署玷或,久束高閣儡首,無人翻閱∑眩”官方出版行不通蔬胯,那就只能自費出版了。但是本書即將付梓印刷時约谈,清政府派黃遵憲任新加坡總領(lǐng)事笔宿,刻書一事自然停了下來犁钟。1894年黃遵憲即將卸任回國時,又回想起此事泼橘。書成涝动,甲午戰(zhàn)爭落幕。
? 后來梁啟超在《日本國志》中感慨道:在黃子成書十年久炬灭,謙讓不流通醋粟,令中國人寡知日本,不黨重归、不備米愿、不患、不悚鼻吮,以至于今日也育苟。接到出版后的《日本國志》,張之洞拋卷長嘆:“此書早布椎木,省歲幣二萬萬违柏。”1898年總理衙門翻刻此書香椎。十年等一回漱竖,此時已是“篋藏名士株連籍,壁掛群雄豆剖圖畜伐♀扇牵”
? 日本有《西洋事情》、《勸學(xué)論》玛界,中國有《瀛寰志略》万矾、《海國圖志》、《日本國志》脚仔、《使西紀程》勤众。相似的書,截然不同的命運鲤脏,透過書的命運,我們又可以窺見這兩個民族的命運吕朵。一本又一本國家之書猎醇,不見于廟堂,不見于民間努溃,只流落到若干精英人士手中硫嘶,然后就此灰飛煙滅。一個本可以挽回的時代無可避免地以加速度的方式墜落了梧税。一本書不足以改變國家的命運嗎沦疾?兩本呢称近?三本呢?
? ? 對于代表先進的國家之書哮塞,中國人抵制刨秆,日本人追捧,這兩種迥異的態(tài)度背后忆畅,折射的是兩個民族對時代發(fā)展潮流的把握衡未。認識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定位,對一個人來說相當(dāng)重要家凯,對一個民族也是如此缓醋。晚清的中國已經(jīng)容不下一本書了。不但是來自清政府的權(quán)威绊诲,更多的是來自傳統(tǒng)衛(wèi)道士們送粱,不是幾個人,而是絕大數(shù)的知識結(jié)層掂之。狹隘的文化中心主義葫督,狹隘的民族主義,抱殘的決心板惑,守舊的力量橄镜,延緩著現(xiàn)代民族的覺醒意識和阻擾著現(xiàn)代化的進程。甲午戰(zhàn)爭中冯乘,我泱泱大國的尊嚴何在洽胶?天土之民的尊嚴何在?誰奪走了我們的尊嚴裆馒?不是日本人姊氓,而是我們自己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在不知不覺中丟棄了救國之書也丟棄了挽回尊嚴的可能。進一步說喷好,在書有失尊嚴的環(huán)境中翔横,這個民族也似乎很難保持應(yīng)有的尊嚴。在某種情況下梗搅,民族的尊嚴有賴于書的尊嚴禾唁。對待書的態(tài)度,實質(zhì)上也是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无切,對待文化的態(tài)度荡短。換言之,書的狀態(tài)是人的心態(tài)的物化哆键。由書構(gòu)成的文化環(huán)境若沒有尊嚴感掘托,民族的尊嚴也很難實現(xiàn)和保全。
? 培根說:知識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其本身籍嘹,更在于它是否被傳播以及傳播的深度和廣度闪盔。書的命運即在于被傳播弯院,通過傳播,轉(zhuǎn)而影響整個民族的命運泪掀。書有兩個生命听绳,它們講訴自己的故事,也見證了讀書人的生活族淮。于個人辫红,你在閱讀書的同時,書也在觀察你祝辣,不動聲色地將你的生活拓進它們的身體里贴妻。于國家,我們怎樣對待書蝙斜,書也怎么書寫我們的未來名惩。所謂欲興國,必慎以待書孕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娩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