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力》作者:羅杰.費希爾叁熔,斯科特.布朗。這本書是他們兩個的暢銷書《談判力》的續(xù)集壕吹×匝洌“溝通力”這個翻譯估計是商業(yè)的考慮,“xx力”比較流行。英文的書名是“getting together”,我的理解是“維持關(guān)系,不散伙”。
全書的宗旨來自于圣經(jīng)“你想人家怎么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变秦,即所謂的“黃金法則”。作者的意思是樱溉,無論和誰合作肚医,都要努力采取既有利于雙方合作你稚,又能給自己帶來實質(zhì)利益的措施,不管對方的反應(yīng)是什么。這是一個老好人法則抽碌。
為了貫徹這個法則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情緒,雙方一見面就炒個面紅耳赤烹笔,估計無論如何也做不到“getting together”了蒿柳。作者提了幾個方法:承認自己有情緒,承認是控制的基礎(chǔ)髓介、弄僵了之后要及時道歉、事先估計可能的情緒、提前做好應(yīng)對等等森篷。但是這些我估計作者也是紙上談兵,一旦激動起來功戚,腎上腺激素分泌似嗤,哪管得了這么多乘粒。真正的控制情緒估計還是要修行,佛家叫“正念”。心理學(xué)叫情緒剝離(我定義的):要體察自己的情緒果善,承認它的存在凉馆,然后分析它產(chǎn)生的理由,最后嘗試剝離它幸斥。冥想是做這事最好的方式匹摇。佛教和西方心理學(xué)其實是殊途同歸,冥想和老和尚入定應(yīng)該是一樣的睡毒。瑜伽也有類似功能来惧。
其次是換位思考,即從他人的視角來看待這件事演顾。這事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供搀,人普遍的心智模式是先給事情定性蔫慧,然后再去找證據(jù)。即先有認知盐股,再有事實译株。所謂的“鄰人盜斧”就是這種狀態(tài)的寫照。要換位思考屿脐,首先就要改變認知涕蚤,只有認知改變了,才能看到對方眼里的事實的诵,而改變認知普遍認為很難万栅。作者的觀點和《原則》里面的觀點類似,即基于現(xiàn)實而不是判斷西疤,開放頭腦烦粒,接受各方的意見,特別是對方的意見以及第三方的意見代赁。收集意見后再去做判斷扰她,判斷不能基于價值觀,而是基于事實芭碍。
第三點做決定前征詢對方的意見徒役,其實這一點和第二點本質(zhì)上是類似的。多聽對方的觀點窖壕,有助于防止一廂情愿忧勿。另外溝通本身也是“getting together”的一部分。以前看過一個公式“良好的關(guān)系=開放+響應(yīng)”艇拍、“響應(yīng)=理解+接受+關(guān)心”狐蜕,征詢對方意見這個行為覆蓋了這個公式的大部分,應(yīng)該是“getting together”很重要的一個方式卸夕。
最后一點是老好人不等于呆子层释,要分析風(fēng)險,這個風(fēng)險不是道德的風(fēng)險快集,而是利益風(fēng)險贡羔。這本書是《談判力》的補充,談判的基礎(chǔ)是利益个初。影響利益的是行為乖寒,而不是道德。不能別人把自己賣了還去數(shù)錢院溺。
最后楣嘁,從博弈論的角度看,作者這種老好人策略不一定是最佳的,是所謂的“以德報怨”逐虚×铮孔老圣人不贊同這一點,他說的是“以直報怨叭爱,以德報德”撮躁。有人基于博弈論的實驗提出了一個“白銀法則”,其基礎(chǔ)是“黃金法則”买雾,但是一旦發(fā)現(xiàn)對方損害自己的利益把曼,立馬以直報怨,完了后再回到“黃金法則”漓穿,在博弈論實驗里嗤军,這種策略才是大贏家。不過對于當(dāng)事人來說器净,能夠反復(fù)切換自己的心智模式型雳,已經(jīng)近于圣人。圣人還需要在乎這種小道嗎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