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清水一點通 日更的第 299 篇惦界,希望能幫助到你。
基本上在小米MIX出現之后霞溪,你就能夠意識到所有的智能手機制造商都在追求所謂的“全面屏”孵滞,也就是高屏幕占比,無邊框設計的那種大屏幕鸯匹。
這幾年你從自己更換的手機也可以發(fā)現坊饶,原來的大黑邊越來越窄了,有時候還會因為邊框太窄帶來的誤操作殴蓬,但這都不重要匿级,總之蟋滴,一塊完整的屏幕成為所有廠商的追求。
跟過往發(fā)生過的情況一樣痘绎,新發(fā)布的iPhoneX以全面屏再次成為了蘋果后發(fā)制人的關鍵產品津函,雖然網評認為這款手機比起競品沒有什么優(yōu)勢,但是蘋果的介入也證實了全面屏的整體趨勢孤页。
那么尔苦,就有一個問題,如果只是為了美觀行施,手機可以追求很多方面允坚,如外殼材質,屏幕色彩等蛾号,為什么一定要追求全面屏呢屋讶?
最近,一位研究者的“消失”理論是有些道理的须教,他的總體理論可以概括為以下這句話:
當一種商品成為你生活的組成部分時皿渗,它應該是消失的,也就是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轻腺,除非它停止工作乐疆。
這樣的商品有沒有呢?有的贬养,比如電挤土,你從來不會在平時感覺到用電服務這件事,但是一旦停電误算,你就會發(fā)現世界如此不同仰美。
而智能手機也在往這個方向發(fā)展,你能想象一下自己一周沒有手機的日子嗎儿礼?恐怕真的不行咖杂,而阻撓它成為那個“消失”的程度可能就是這個邊框,有邊框它就是一個電子設備蚊夫,沒有邊框它就會降低你頭腦中的設備意識诉字。
這種意識一旦消失,你自然就會從潛意識感知手機已經是你的生活知纷,甚至是你身體的一部分壤圃,就是現在你用全面屏拍照和看視頻時的感受都會和以往大為不同。
那么琅轧,我們就可以思考一下伍绳,既然手機是這個時代有引領作用的消費品,那么其它產品是不是也有這種屬性呢乍桂?其實也是有的冲杀。
比如大家熟知的無印良品效床,這幾年已經成為全球擴張比較快的企業(yè),家居漠趁、文具、服裝都有售賣忍疾,他們的產品有一個設計理念闯传,被稱為“無意識設計”,就是追求一種自然而然出現的某種物品卤妒,在使用中又漸漸消失甥绿,讓你察覺不到。
所以则披,有與無這個相對的概念共缕,這個哲學的問題,在產品設計和開發(fā)中將成為終極邏輯士复。
講干貨图谷,上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