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類上來分夺蛇,《道德經(jīng)》大概有三種版本:傳世本、帛書本酣胀、楚簡本刁赦。傳世本為歷代學者注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二百多個版本闻镶,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漢)河上公章句甚脉、(魏)王弼注本、(唐)傅奕道德經(jīng)古本篇铆农。帛書本出自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1973年出土牺氨,據(jù)當代學者分析甲本抄寫早于乙本,且祖本不同墩剖,有甲猴凹、乙兩個版本,均為殘本岭皂,現(xiàn)流傳《帛書老子》為甲乙甲乙本合訂校訂本郊霎。楚簡本出自湖北荊門郭店楚墓1993年出土,竹簡并不完整大約只有傳世本的三分之一內(nèi)容爷绘,對帛書的校定书劝,以及傳世本難以理解之處著很重要的參考意義进倍。
第一次打開的是影響力最大的《老子王弼注》,粗略的瀏覽了一遍购对,主要參考陳鼓應(yīng)先生的翻譯猾昆。文章多有自相矛盾之處,比如通篇多處言及圣人如何如何骡苞,第十九章又言“絕圣棄智”垂蜗。難不成推廣圣人之德就是為了把圣人全部絕了?諸如此類還有許多烙如,陳老解讀多有附會之言,徒增困擾而不能盡其義毅否。
第二次打開的是最近古本的《傅奕道德經(jīng)古本篇》亚铁,以此作為藍本,帛書作為對比螟加。讀書必先識字徘溢,我們所認識的僅是1955年之后推廣的簡體漢字,古文字水平實在有限捆探,在閱讀古本時候不免的又得繁轉(zhuǎn)簡然爆,部分文字沒有對應(yīng)的簡體字,有不得不去深入探討一番黍图,如此讀書事倍功半曾雕。由此得到一個折中的辦法,多版本對比校讀助被,以簡單的“找不同剖张,作比較”認識不同版本在歷史流傳中的衍誤疏漏。
第三次打開的是備受學術(shù)界推崇的《帛書老子》揩环,校讀完成之后搔弄,認知是碎片化的,這次要做一個碎片化整理丰滑。系統(tǒng)的梳理老子提出的各種概念顾犹,點動成線,線動成面褒墨,面動形成立體的哲思系統(tǒng)炫刷,務(wù)求讀通文義。這種通讀不同于我注六經(jīng)的自圓其說郁妈,而是盡可能的消除代入感柬唯,輔以學術(shù)淵源、流傳影響圃庭、社會背景锄奢、人物歷史失晴、考古資料等多方面的文獻資料。盡量客觀的認識其人拘央、其書涂屁、及其道理學術(shù)。
第四次打開的是生澀難懂的郭店《楚簡老子》灰伟,通讀之后仍有許多難以理解拆又,或文理不通之處。需要借助簡本及古今學者的解讀進行理解栏账。所謂“兼聽則明帖族,偏信則暗”,須得以古為本挡爵,兼閱百家言竖般,思考分析得出自己的認知。
第五次打開的有可能是以上版本中的任何一個茶鹃,在完成略讀王弼本涣雕、校讀傅奕本、通讀帛書本闭翩、判讀楚簡本之后挣郭,或許還會再認知些其他版本,或許再也不會逐字逐句的去拜讀疗韵,或許會像東坡先生說的那樣舊書不厭百回讀兑障。立足于現(xiàn)實,或有所思蕉汪,或有所感旺垒,或有所悟。
有沒有一本書值得終身去讀肤无?答案是肯定的先蒋,而且這類的書很多,有的人《周易》能琢磨一輩子宛渐,有的人《史記》能研究一輩子竞漾,還有讀《呂氏春秋》、《資治通鑒》窥翩、《菜根譚》等业岁。
為什么要去讀《道德經(jīng)》?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寇蚊。起初僅只是因為太閑而已笔时,讀著讀著發(fā)現(xiàn)自己安靜下來了,慢慢的沒那么焦躁了仗岸。再加上對道文化的興趣和對道論的認知不足允耿。想要知道兩千多年前的五千言到底說了什么借笙,或許這是堅持的動力之一。
讀《道德經(jīng)》有什么用较锡?這個問題得辯證的去看待业稼。書,說到底只是個工具而已蚂蕴。要不要用低散?或者要怎么去用?得看各人骡楼。營銷國學的那些人列出很多好處熔号,不過都是一己之言罷了,聽課的人覺得有用才是真的有用鸟整,靠推廣功用來吸引人去讀書引镊,已經(jīng)失去讀書的意義了。
戊戌年丙辰月丙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