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專題轉(zhuǎn)眼寫了2個月午阵,累計近5.3萬字坤按,距離6萬字的目標似乎越來越近待牵,期間有過彷徨甚至想放棄前联,還好有幾位朋友一直在關注证鸥,特別是我的女兒總是我最堅定的支持者僚楞,不管是我做的飯還是寫的文字勤晚。不過故事總有結(jié)束的時候,寫完這回上中下泉褐,還有一個壓軸的上中下赐写,拉拉藤打算暫時結(jié)束明史中的淮安。當然膜赃,寫東西這件事是不會停的挺邀,因為已經(jīng)有了初步打算,也會比明史更有趣跳座。
來叨叨本回的主題“那些在明史中留名的淮安人”端铛。前面幾回基本是以個別人物為主線,當然也有梅氏叔侄疲眷、淮安守將禾蚕、丹書鐵券作為分類的群體人物,不過這些人物大多不是淮安人狂丝,也就是說不是出生在淮安的本地人换淆。除了狀元沈坤,包括梅殷几颜、李遂倍试、史可法、華云龍最多算是淮安的榮譽市民蛋哭。而本回拉拉藤說要叨的县习,均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正宗淮安老鄉(xiāng)。
在正式叨叨之前准颓,先簡要介紹下明代淮安府的基本情況」准耍淮安府攘已,是明清兩代江蘇省內(nèi)的重要行政區(qū)。明朝初年怜跑,設淮安府直隸南京样勃,后朱棣遷都北京為京師后,改屬南直隸性芬。
據(jù)《明史 志第十六? 地理一》峡眶,淮安府以山陽縣為府治,下轄縣九植锉、州二辫樱,具體包括山陽、清河俊庇、鹽城狮暑、安東鸡挠、桃源、沭陽搬男、海州(下轄贛榆)拣展、邳州(下轄宿遷、睢寧)缔逛”赴#基本包含今天淮安、鹽城褐奴、宿遷全境和徐州按脚、連云港部分地區(qū)(具體見引文)。洪武二十六年即1393年歉糜,有人口80689戶共632541人乘寒;弘治四年即1491年,有人口27978戶共237527人匪补;萬歷六年即1578年伞辛,有人口109250戶共906033人。
細心的看官可能注意到了夯缺,明弘治期間蚤氏,淮安府人口出現(xiàn)驟減。起初拉拉藤也是奇怪踊兜,幸好拉拉藤愛學習竿滨,及時查閱有關資料和文章,大致有兩種說法:一是明代中期婦女不附籍捏境,也是說人口統(tǒng)計的時候不再統(tǒng)計婦女于游,真是歧視婦女的萬惡的封建社會啊垫言;二是明中期商業(yè)發(fā)達贰剥,很多務農(nóng)的人跑到城市里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導致登記在冊的人口減少筷频。當然肯定還有其他饑荒戰(zhàn)亂等因素蚌成。
拉拉藤寧愿相信第二種原因,的確那個時候淮安府政治凛捏、經(jīng)濟地位重要担忧,商業(yè)發(fā)達,就業(yè)崗位增多坯癣,必然吸引周邊農(nóng)村人口涌入城市瓶盛,加之當時交通、通訊方式不發(fā)達,難免造成人口統(tǒng)計的失真惩猫。
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窒所。拉拉藤就來比較下淮安府與其他重要城市的人口。以萬歷六年統(tǒng)計數(shù)字為準帆锋,首推順天府(今天北京)領州五縣二十二,共706861人禽额,典型的地廣人稀熬庀帷;應天府(今天南京)領縣八脯倒,共790513人实辑,不及淮安;鳳陽府(大明朝龍興之地)領州五縣十三藻丢,共1202349人剪撬,總量多但人口密度不如淮安;揚州府悠反,領州三縣七残黑,人口817856人,密度與淮安相仿但總量不如淮安斋否。但也不得不承認梨水,明代時候,淮安府的人口數(shù)量和商業(yè)程度還是不如蘇州府(領州一縣七茵臭,人口2011985人)疫诽。
話說這么多旦委,回到主題奇徒,來看看淮安府在明史中都有哪些人物“上榜”呢?一般而言缨硝,寫入正史的人物摩钙,要么是官至一定級別,成為了“中管干部”(中央直接管理的高級干部)追葡,憑借政治地位腺律,自然而然地記入了“國家檔案”,要么有什么大是大非宜肉,即所謂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遺臭萬年匀钧,憑著社會影響力,進入了歷史花名冊谬返。拉拉藤接下來要說的幾位之斯,大多出生在山陽縣,畢竟當時處在淮安府的中心位置遣铝。
先簡要介紹一系列人物佑刷,共同點是官居高位莉擒,也就是第一種類型,在《明史》中留下了傳[zhuàn]瘫絮。他們是:潘塤涨冀,正德三年進士,授工科給事中麦萤;葉淇鹿鳖,景泰五年進士,授御史壮莹,死后贈太子太保翅帜;金濂,永樂十六年進士命满,授御史涝滴,追封沭陽伯;楊靖胶台,洪武十八年進士歼疮;王瑜,以總旗隸趙王府……前面幾位幾乎都是進士出生诈唬,學而優(yōu)則仕的代表腋妙,不過有人死后加封,有人早早賜死讯榕,就連那位不是進士的王瑜骤素,也是人生寫滿了故事。
欲知這些土生土長的淮安人愚屁,在大明朝都有怎樣的好玩故事济竹,且聽下回叨來。
附《明史》中淮安府介紹:
淮安府元淮安路霎槐,屬淮東道宣慰司送浊。太祖丙午年四月為府。領州二丘跌,縣九袭景。西南距南京五百里。洪武二十六年闭树,編戶八萬六百八十九耸棒,口六十三萬二千五百四十一。弘治四年报辱,戶二萬七千九百七十八与殃,口二十三萬七千五百二十七。萬歷六年,戶一十萬九千二百五幅疼,口九十萬六千三十三米奸。
山陽倚。北濱淮爽篷。高家堰在其西南悴晰。南有運河,永樂中浚逐工。西南有永濟河膨疏,萬歷九年開,長六十五里钻弄,亦謂之新運河。東南有射陽湖者吁。東北有馬邏鄉(xiāng)窘俺、廟灣鎮(zhèn)、羊寨鄉(xiāng)三巡檢司复凳。
清河府西瘤泪。縣治濱黃河育八,崇禎末对途,遷治縣東南之甘羅城。南有淮河髓棋,東北與黃河合实檀,謂之清口,舊謂之泗口按声。自徐州至此膳犹,皆泗水故道,為黃河所奪者也签则。南有洪澤湖须床,有洪澤巡檢司。又東有馬頭鎮(zhèn)巡檢司渐裂。
鹽城府東南豺旬。東濱海,有鹽場柒凉。北有射陽湖族阅。西有清溝、西北有喻口鎮(zhèn)二巡檢司膝捞。
安東府東北耘分。元安東州。洪武二年正月降為縣。東北朐山在南求泰。東北有郁洲山央渣,在海中,洪武初渴频,置東海巡檢司於此芽丹,后移於州南之新壩。西南有漣河卜朗,又有桑墟湖拔第,濱海。南有淮水场钉,東北過云梯關蚊俺,折旋入於海。自清口至此逛万,皆淮水故道泳猬,為黃河所奪者也。又漣水自西北來宇植,東南流入淮得封。又西北有碩項湖。東北有五港口指郁、長樂鎮(zhèn)忙上,東南有壩上三巡檢司。
桃源府西北闲坎。元曰桃園疫粥。洪武初,更名腰懂。北有大河手形,即泗水故道。西北有古城巡檢司悯恍。東有三義鎮(zhèn)巡檢司库糠,崇禎末,移於縣西之白洋河鎮(zhèn)涮毫。
沭陽府北瞬欧。元屬海寧州。洪武初改屬罢防。東南有沭水艘虎,自山東郯城縣流入,其下流為漣水咒吐。又北有桑墟湖野建。
海州元曰海寧州属划。洪武初,復曰海州候生,以州治朐山縣省入同眯。北有于公、白溝等浦唯鸭,皆產(chǎn)鹽须蜗。南有惠澤、西北有高橋二巡檢司目溉。南距府二百七十里明肮。領縣一:
贛榆州北。西北有羽山缭付。東濱海柿估。東北有荻水鎮(zhèn)、南有臨洪鎮(zhèn)二巡檢司陷猫。
邳州元屬歸德府秫舌。洪武初,以州治下邳縣省入烙丛。四年二月改屬中都。十五年來屬羔味。北有艾山河咽,接山東沂水縣界。西有沂水赋元,自沂州西流忘蟹,至下邳入泗。又西北有泇河搁凸。萬歷三十五年開泇以通運媚值,自沛縣夏鎮(zhèn)迄直河口,長二百六十余里护糖,避黃河險者三百余里褥芒。有直河口巡檢司。又西有新安巡檢司嫡良。東南距府四百五十里锰扶。領縣二:
宿遷州東南。北有峒峿山寝受。南有大河坷牛,即泗水故道。又東南有睢水很澄,入大河京闰,曰睢口颜及,亦曰小河口。又東南有白洋河蹂楣,西北有駱馬湖俏站,皆入大河。東北有劉家莊巡檢司捐迫。
睢寧州南乾翔。北濱大河。有睢水自西來施戴,經(jīng)縣界反浓,至睢口入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