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后悔給孩子買手機了逞壁!”難得約一次下午茶,閨蜜剛一坐下就開始跟我吐槽锐锣‰绱常“每天一回家就鉆進房間不出來,吃飯時間也低著頭栽在手機里雕憔。你跟她說話姿骏,十句里面能有一句得到回應就算是好的了!你說我該咋辦敖锉恕分瘦?”
她說的情況不難想象:初二的女孩兒,和媽媽有了明顯的隔閡琉苇,不再是小時候貼心軟糯的小棉襖嘲玫,居然都不咋跟她說話了!閨蜜說并扇,她的郁悶去团,一方面是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另一方面也擔心孩子有啥情況自己根本監(jiān)管不到。
作為一個家有五年級小朋友的媽媽土陪,對于這種情況昼汗,我一面暗自慶幸,一面又難免惶恐:娃馬上就到青春期了鬼雀,即便現(xiàn)在我們還能愉快的相處顷窒,誰知道他會不會哪一天忽然就性格大變?
這樣的“遠憂”促使我未雨綢繆源哩,提前看了很多關于“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的書籍和文章蹋肮。總的來說璧疗,各家的理論都很高大上:尊重孩子、保持界限馁龟、接納不完美……可看多了總讓人覺得隔靴搔癢:
我知道應該調(diào)整自己崩侠、避免嘮叨、給孩子需要的獨立空間坷檩、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這些道理都很好很正確却音,可是面對閨蜜遇到的這種問題,光憑這些“道理”矢炼,就像狗咬刺猬——無處下嘴系瓢!
有時候,中年老母親真的需要“專家們”給個準話:你就說我該咋辦吧句灌!
對此夷陋,深耕家庭教育20年的中國家長教育研究所所長齊大輝教授說:摒住胰锌!憋說話骗绕!跟娃發(fā)信息吧!
不開玩笑资昧,這就是被齊教授明明白白的寫進他的新書《一次管一生的教育》中的方法。
我猜,可能很多家長跟我一樣厨埋,乍看到這個辦法都會覺得“氣不順”:
啥饿悬?我說話ta不理就已經(jīng)夠沒面子的了,還給ta發(fā)信息叽唱?這不是助長ta的囂張氣焰嗎屈呕?再說了,就在ta耳邊說話都能“忽略不計”尔觉,發(fā)信息這種更沒有掌控感的事情凉袱,ta會看嗎?能有用嗎?
如果單純覺得“從說話對發(fā)信息”是“家長權威感的墜落”——先別著急专甩,來聽齊教授詳細說說他這個辦法的“奧義”:
口語的溝通最為直接钟鸵,但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同一句話或同一件事涤躲,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語氣棺耍、語調(diào)來表達,效果往往會有很大的差異种樱,而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蒙袍。
雖然我們每天都在說話,這個技能已經(jīng)用了幾十年嫩挤、熟練到不假思索害幅,但只有稍微想一想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自認為準確清楚的“表達”岂昭,其實很容易出現(xiàn)偏差以现。
口語除了文字本身表達的意思,還會帶上很多“背景信息”约啊,比如說話時的口氣邑遏、狀態(tài)、情緒恰矩、甚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记盒、地位、身份等外傅。對于同樣一句話纪吮,別說“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了,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刻聽到也可能得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含義萎胰。
更麻煩的是彬碱,口語表達太“容易”了!我們很多時候講話“不過腦子”奥洼,根本沒想好自己想表達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巷疼,就“隨口一說”,常常是“嘴在前面跑灵奖,腦子后面追”嚼沿,等發(fā)現(xiàn)不妥當?shù)臅r候往往為時已晚〈苫迹回想近年來好多親子沖突造成的悲劇骡尽,往往是家長在情緒檔口為了發(fā)泄口不擇言,孩子聽在耳中一時沖動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面擅编。
文字溝通與口語溝通相比攀细,準確性與確定性都要好一些箫踩。因為文字有“證據(jù)作用”,所以更有說服力谭贪。用文字來表達境钟,雖然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但不至于有較大的差異俭识。這也正是日常辦公多使用文件慨削、合同等的原因所在。家長多用書信或短信的方式套媚,給家人“留書信”“發(fā)短信”缚态,溝通效果會更好。
相對于口語表達的快堤瘤、來不及思考玫芦,甚至是壓根沒想要思考,文字顯然給人更“鄭重”的感覺本辐。一來無論是寫字還是在手機上編輯信息姨俩,速度比說話是慢很多的,這個時間差對于大腦的思考來說綽綽有余师郑;二來文字的“證據(jù)作用”也會給人帶來明顯的心理影響,因為“需要負責任”调窍,說話時的隨意性也會大大降低宝冕。
雖然作者倡導“家長多用書信或短信的方式”是出于準確性方面的考量,但實際上這對于很多已經(jīng)和青春期孩子產(chǎn)生了溝通隔閡的家長來說邓萨,也是一個很值得嘗試的“有效溝通途徑”地梨。
就像我閨蜜這種情況,平時她說再多孩子也不怎么回應缔恳,于其明知不管用還要繼續(xù)“努力”宝剖,不如換一個渠道,萬一有效呢歉甚?她也說孩子“每天抱著手機”万细,把信息通過短信或微信發(fā)給她,說不定還能“通”過去呢纸泄!
可是……
我知道赖钞,閨蜜心里總有點不是滋味,咱這么做也不單單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聘裁,一方面主動轉(zhuǎn)換思路另辟蹊徑雪营,另一方面也不能放棄探究根本正向解決問題。
其實閨蜜和女兒之間也說不上有啥大矛盾衡便,真要說起來献起,也就是她嘮叨的多點洋访,加上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格外“有個性”谴餐,看不慣的地方也越來越多姻政,她就忍不住總是帶著責備的口吻各種評判;可孩子早已不再是從前那個任由媽媽拿捏的小娃了总寒,一言不合扶歪,輕則翻白眼不說話,重則頂嘴吵架摄闸,每每把她氣得夠嗆善镰。用她的原話說:她都這樣了,我說她兩句咋啦年枕?說錯她了嗎炫欺?
對此,齊教授一語中的:
在發(fā)生沖突時熏兄,我們往往只想到誰輸誰贏品洛,甚至還會為此吵得不可開交。在論“輸贏”的爭斗中摩桶,經(jīng)常是道理爭對了桥状,人也得罪了。用“輸贏”來解決問題是溝通的一大誤區(qū)硝清。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辅斟,就是因為家務事的是非界限本來就很模糊,而且沒有標準芦拿。爭對錯針對的是人士飒,而認識無限復雜的,所以很難爭出個結(jié)果蔗崎。爭對錯只會使沖突越來越激烈酵幕,從而埋下隱患。
除了母女之間缓苛,這個推斷放到家庭里的其他關系芳撒、甚至家庭外的很多人際關系中,也是同樣適用的未桥。
放棄從“對錯”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番官,要求我們看到雙方都有“對”的一面,并不是“我對钢属,所以你一定錯”的徘熔。“我有道理”是真的淆党,但很可能對方同樣“也有道理”酷师。不再“論輸贏讶凉、爭對錯”,意味著我們可以轉(zhuǎn)變視角山孔,從“一定要維護自己”變成“嘗試理解對方”懂讯。
還是拿閨蜜的母女沖突來說,如果一味強調(diào)“我沒說錯她”台颠,就會越想越生氣褐望,把原本“我是對的”自動推進到“你就該聽我說”的理直氣壯;可要是換到女兒的立場上想一想呢串前?媽媽的嘮叨讓她內(nèi)心煩躁瘫里、顏面盡失,這種情況下荡碾,她回嘴對抗真不能算“無理取鬧”谨读,更何況很多時候人家只是“無聲抗議”,也沒干啥說不過去的事兒啊坛吁,咋到了媽媽口中就好像大逆不道一樣了呢劳殖?
“換位思考”誰不會啊拨脉?可遇到事情哆姻,這些大道理就變成了“知道做不到”的典型,用不上懊蛋颉矛缨!
別急,齊教授說匆骗,我們不必要求自己一步到位,只要記住一句口訣:閉上嘴誉简、邁開腿碉就。
聽到這兒你是不是也以為自己串臺了?不是說親子溝通嗎闷串?怎么拐到減肥上了瓮钥?
其實這兩句是齊教授總結(jié)出來的“避免沖突的小訣竅”,目的是“時間延遲烹吵、空間分割”碉熄。
這個話說起來簡單,要做到可不容易肋拔。為了讓讀者更好的理解后背的“原理”锈津,齊教授給了我們兩個形象的比喻:
沖鋒槍原理:同時發(fā)生,沒有時間差凉蜂。
發(fā)報機原理:存在時差琼梆,單項延遲性誉。電報發(fā)出去再發(fā)回來會有一個“反應時間”,這個反應時間非常重要茎杂。
當一件事情發(fā)生后错览,家長一定不能做“沖鋒槍”,對孩子進行無休止的指責煌往,而是要做“發(fā)報機”倾哺,讓時間延遲。?
簡單一句“閉上嘴”刽脖,卻是溝通中非常重要的“氣口”:因為延遲羞海,給了對方接收、反饋的時間曾棕,也給了自己理解扣猫、思考的機會——這才是真正的“交流”。而像沖鋒槍一樣翘地,一顆子彈接著一顆子彈不停的打出去申尤,對方只能被動的受到?jīng)_擊,既來不及思考衙耕,又不可能反饋昧穿,滿滿都是指責的信息,就像障礙物一樣堆在接收一方的胸口橙喘,總有一刻要“因滿為患”时鸵、“一潰千里”。
邁開腿厅瞎,是“空間分割”饰潜,這是為了避免情緒沖突。當情緒不好時和簸,處理沖突的較好方法就是空間分割彭雾。
當父母的都體驗過“沖動時刻”,火冒三丈的時候锁保,簡直是口不擇言薯酝,語言就像利劍一樣,怎么傷人怎么出招——這時候想不是沖鋒槍都難爽柒。
所以吴菠,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進入了情緒難以自持的非理性狀態(tài),再和孩子共處一處浩村,真不能保證不說出點傷人傷己(因為用不了多久就會后悔)害關系的話來做葵,最好的辦法就是——先離開現(xiàn)場。這就是主動的“空間分割”心墅。
去哪兒呢蜂挪?如果在家里重挑,換個房間,去陽臺棠涮、衛(wèi)生間谬哀、樓道里……不管上哪兒咱先待會兒;當然也可以走出家門严肪,找個朋友聊一聊史煎、逛逛商場、喝喝咖啡……都是能幫助自己緩解情緒驳糯、恢復理智的有效方法嘛篇梭!
理解了這一點,再去看前面說到的“給孩子發(fā)信息溝通”的方法酝枢,就明白為什么看起來這么簡單的做法卻能有效幫助親子雙方的溝通了:
家長給孩子發(fā)短信恬偷,既不用看彼此憤怒的臉色,也能避免聽到刺激的聲音和語調(diào)帘睦;另外袍患,我們也很少會用文字罵人,一般都用嘴巴罵人竣付,而編輯短信會經(jīng)過理性的思考诡延,又延長了情緒管理時間。在整個過程中古胆,彼此都有足夠的理性思考時間肆良。
當然,理解了原理逸绎,我們也就不必拘泥于具體的做法惹恃。如果你已經(jīng)——鍛煉出了“閉上嘴”的能力、能夠主動給彼此留出“時間延遲”的距離棺牧,擁有了“邁開腿”的豁達巫糙,愿意找個更開放的地方來“空間分割”,那么發(fā)信息能夠起到的作用陨帆,通過口語表達也能夠?qū)崿F(xiàn)曲秉。
事實上采蚀,并非所有的有效溝通都得通過文字來實現(xiàn)疲牵,如果彼此都能做到“心平氣和”,把表達和接收之間的節(jié)奏慢下來榆鼠,口語溝通一樣能夠成為親子之間的心靈橋梁纲爸。
有時候,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妆够,只是太急识啦、太快了负蚊。
閉上嘴、邁開腿颓哮,用好這個簡單的小技巧家妆,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和諧溫馨的親子溝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