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例來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圣主明君朵锣,但眾所周之,李世民的得位卻是大大地不正葛圃,他原本不是東宮太子砸烦,太子是他的長兄李建成绞吁,公元626年,該同志在玄武門設下伏兵把太子及三弟都殺了家破,然后指使兵士沖到老爹面前,老爹就乖乖地讓位給了他汰聋。
晚唐還有一位張全義,這位張公本是唐朝的官員烹困,唐被后梁的朱溫所滅,為了在新王朝保住烏紗韭邓,他竟把妻妾兒女統(tǒng)統(tǒng)地貢獻給天性淫亂的新皇帝,后梁立國十七年又被后唐李存勖所滅女淑,后唐的新皇帝是個戲迷瞭郑,只聽信伶人與宦官的話鸭你,于是這位張公又繼續(xù)賄賂戲子和太監(jiān)擒权,這樣竟在亂世做了四十年的官,古稀之年才壽終正寢阁谆。
但就是這位貌似寡廉鮮恥豬狗不如的人,卻被當時稱為名臣賢士场绿,而且這個“名”和“賢”絕對不是反諷。
原來焰盗,這位張公在唐僖宗光啟三年就任河南尹,到任時曾經(jīng)繁華無限的洛陽因連年的戰(zhàn)亂已經(jīng)變得滿目只有白骨與荊棘熬拒,居民總數(shù)不足百戶,尹府帳下也只有區(qū)區(qū)百名將士澎粟,張公從中選拔了十八位精明強干之人派到洛陽的十八個縣,稱為“屯將”徐裸,率領農(nóng)戶耕種瓣颅,又選十八人稱“屯副”負責安撫過往流民和返鄉(xiāng)的歸民,對所有農(nóng)民“無重刑宫补,無租稅”,于是“流民漸歸”粉怕,張公又從中選出精壯青年在農(nóng)閑時排操布陣,以對付遍地的寇盜秉犹,只五年稚晚,“諸縣桑麻蔚然”崇堵,僅兵士大縣七千客燕,小縣不少于二千,與初到時的居民不足百戶不可同日而語赏廓。于亂世中創(chuàng)造此等政績涵紊,估計和諧社會的公仆們戴上一百塊表也難望項背幔摸。
又說張公“為政明察而寬簡”摸柄,經(jīng)常在所轄境里巡視,看到誰家田苗種得好既忆,就招來主人“勞以酒食”驱负,看到誰家麥子收得妙,就招來主人全家“賜以茶采衣物”尿贫,于是老百姓里流傳一句話电媳,說這位張公聽藝伎歌舞從沒笑過,一看到好田畝就笑得合不上嘴庆亡。張公“在洛四十年,遂成富庶”捞稿,當然又谋,這個“遂成富庶”不是指張公本人成了雞窩里飛出的金鳳凰,而是指洛陽全境成了富庶之地娱局。
李世民不孝不悌彰亥,張全義寡廉鮮恥衰齐,按傳統(tǒng)的道德觀任斋,這兩個人都是全無德性的大惡人、奸人耻涛、小人废酷,但前者開創(chuàng)了中華空前的輝煌時代,后者在連年戰(zhàn)亂中護持的一方百姓的安寧抹缕。在私德方面澈蟆,兩個人都極度墮落,但在公德方面卓研,兩個人可稱千古流芳趴俘。與這兩個正相反,據(jù)說希特勒私德極好奏赘,不煙不酒不色寥闪,但他帶來的是全世界的災難。
政治人物的是非很難簡單地以好壞評判磨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