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魔法換裝
上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中國古代的注音方法经备,里面舉到了例字東 德紅切知给。細心的同學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這個反切拼出的音和我們普通話的音聲調不同号显。這是為什么呢蛇数?這主要是由于語音的歷史變化造成的砚偶。
從三十六字母到近代批销,漢語的語音主要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這節(jié)課就以聲調方面的變化為例說明一下染坯。
我們現(xiàn)代漢語的聲調是陰平均芽、陽平、上聲单鹿、去聲四個聲調掀宋,我們也稱為第一聲、第二聲仲锄、第三聲劲妙、第四聲。
古代也有四聲儒喊。古代的四聲是平聲镣奋、上(shǎng)聲、去聲怀愧、入聲這四聲侨颈。我們一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入聲在現(xiàn)代沒有了芯义。古代的平聲哈垢,我們現(xiàn)在有一個陰平,有一個陽平扛拨,所以古今四聲的變化規(guī)律有三個:平分陰陽耘分、濁上變去、入派四聲鬼癣。
第一個規(guī)律? 平分陰陽
什么是平分陰陽呢陶贼?就是中古漢語的平聲啤贩,到了近代漢語待秃、現(xiàn)代漢語,它分成了陰平和陽平兩個聲調痹屹。
具體怎么分呢章郁?古代清聲母的平聲字現(xiàn)代讀陰平,古代濁聲母的平聲字現(xiàn)代讀陽平∨可能有些人會懵了聊替。
什么是清聲母平聲字?什么是濁聲母平聲字培廓?這個我們還得看三十六字母表惹悄。三十六字母表里面有一列是全濁,就是說這個聲母它發(fā)音的時候聲帶顫動肩钠,它是個濁音泣港,還有次濁,像明微等等价匠。
在這些中古的字母里面当纱,全濁對語音聲調的變化影響比較大。在平分陰陽這個變化里面踩窖,就是中古這個字它可能聲調是平聲坡氯,但是它的聲母是清聲母,它到現(xiàn)在就讀陰平洋腮。例如
古清聲母平聲字今讀陰平:
當箫柳,是個平聲字,它是一個端母字啥供。它的聲母是d滞时。而這個端母字,我們看三十六字母表滤灯,它是一個清聲母坪稽,它不是一個濁聲母。所以當在近代音里面鳞骤,它要變成陰平窒百。
再看一下:房
房是奉母字,就是它的聲母是奉母豫尽。它從中古再到現(xiàn)代的變化中篙梢,它就變成了一個陽平,要讀第二聲美旧,要讀fáng渤滞,不能讀fāng。
再看這個東:德紅切榴嗅⊥唬看一下它為什么要讀東dōng,而不能讀dóng嗽测?
《廣韻》東绪励,德紅切肿孵。
東的聲母和德是一樣的,它的韻和紅是一樣的疏魏。我們說反切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停做,這個韻實際上包含了聲調。所以紅的聲調是什么大莫,東的聲調就是什么蛉腌。
紅是什么聲調呢?我們查《漢語大字典》只厘,紅在《廣韻》里面是戶工切眉抬,平東匣,它屬于平聲懈凹,它是冬韻蜀变,它聲母是匣母〗槠溃看了《漢語大字典》這個注解库北,我們就知道它是一個平聲,所以冬也是一個平聲们陆。
再來看它的反切上字德:
查看《漢語大字典》寒瓦,德是多則切,入德端坪仇。就是說它的聲母是端母杂腰。它的韻是德韻,它的聲調是入聲椅文,端母是一個清聲母喂很。所以東,德紅切皆刺,這里這個東它的聲母是清聲母少辣,它的聲調是平聲。那么在從中古到近代的變化中呢羡蛾,它就要變成陰平而不能變成陽平漓帅,所以它只能讀東dōng。在有些地方方言中還是有讀成dóng痴怨。
第二個規(guī)律? 濁上變去
就是全濁上聲變去聲忙干。如果這個字在中古的時候,聲調是上聲浪藻,也就是第三聲捐迫,而它的聲母又是一個全濁的聲母,它在近代音里面就要讀成去聲珠移,而不能再讀成上聲弓乙。例如
? ? ? ? 九、? ? 舅钧惧、? ? 有
? ? ? 見母? ? 群母? ? 喻母
這個舅在中古的時候也是第三聲暇韧,但是因為它的聲母是群母。群母浓瞪,我們看三十六字母表懈玻,它是一個濁聲母。所以它變到現(xiàn)代音乾颁,就只能是變成去聲涂乌,而不能再讀上聲了。要讀舅jiù英岭,而不能讀jiǔ湾盒。
而七八九的九和有沒有的有,它們的聲母一個是見母诅妹,一個是喻母罚勾。而這個見母和喻母呢,一個是清聲母吭狡,一個是次濁聲母尖殃,都不是全濁,所以這個九和有它們都不需要變聲調划煮。還讀上聲送丰。讀jiǔ、讀yǒu
第三個規(guī)律? 入派四聲
入聲從中古到近代現(xiàn)代弛秋,它就分派到四個聲調里面去了器躏。陰平、陽平蟹略、上聲邀桑、去聲,哪里都有科乎。如果它的聲母是全濁壁畸,那么它就變成陽平。如果它的聲母是次濁茅茂,那就變成去聲捏萍。那么剩下的就規(guī)律性不是特別強了。
如果我們要來總結一下的話空闲,那從中古到近代漢語聲調的變化令杈,就是平分陰陽,濁聲母的變成陽平碴倾,清聲母的變成陰平逗噩。上聲就是濁上變去掉丽,全濁聲母的上聲字它要變成去聲。去聲沒什么變化异雁,去聲字還讀去聲字捶障。入聲呢四個聲調里跑的都有,那就是入派四聲纲刀。
我們看這幾組字來練習一下项炼。
平分陰平
空:苦紅切(溪)。那紅呢示绊,我們說過它的聲調是平聲锭部。苦的聲母是什么呢面褐?苦是溪母字拌禾,溪在三十六字母表里我們可以看一下,它是一個清聲母展哭,所以空從中古到現(xiàn)代蹋砚,應該變成陰平還是變成陽平呢?只有濁聲母的字它才變成陽平摄杂。清聲母的字要變成陰平坝咐。所以空不讀kóng,要讀kōng析恢,要變成陰平墨坚。
平分陽平
徒:同都切(定),同是定母字映挂。這個定母是一個濁聲母泽篮。所以徒從中古到近代它要變成陽平。要讀tú柑船,而不能讀tū帽撑。
濁上變去
厚,胡口切(匣)鞍时。為什么厚要讀成hòu亏拉?而不能讀成像胡口切hǒu。
我的答案:因為胡是匣母字逆巍,匣是全濁及塘,濁上變去,所以厚是去聲锐极,讀hòu笙僚。
清上不變去
坦:他但切(透)。為什么這個坦克的坦灵再,就可以讀tǎn肋层,而不讀tàn呢亿笤?
我的答案:因為他是透母字,透是清聲母栋猖,清上不變去净薛,所以坦是陰平,讀tǎn掂铐。
那么這個語音的變化罕拂,我們古人其實不是一下子認識出來的揍异。一直到了明代的陳第在《毛詩古音考·自序》里面全陨,才非常明確地提出了語音,是隨著時間或者隨著地域變化的衷掷。
時有古今辱姨,地有南北,字有更革戚嗅,音有轉移雨涛。這十六個字就是陳第總結出來的。時間變了懦胞,地域變了替久,那么這個字寫起來可能會有差異,語音也會有變化躏尉。明代陳第的這段話到現(xiàn)在看來都非常有意義蚯根,因為他第一次明確地指出來語音是變化的,這就讓我們能更科學的認識胀糜,古代的反切注音和諧音颅拦,從而把語音在時間的推移映射到空間上。
我們漢語從南到北的語音變化教藻,反映了從古到今的語音變化距帅。這個對于我們漢語各地方言和古音的聯(lián)系,也有特別的參考價值括堤。古音部分就講到這里碌秸,下節(jié)課開始選讀史部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