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江西最有名的莫過于滕王閣并级,因為唐初四大才子之一的王勃寫下了流芳后世的《滕王閣序》拂檩。開篇幾句是: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嘲碧。星分翼軫稻励,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愈涩,控蠻荊而引甌越望抽。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钠署;人杰地靈糠聪,徐孺下陳蕃之榻。
我有一個要好的朋友谐鼎,是國企高管,非常喜歡詩詞趣惠,尤其喜歡吟誦《滕王閣》狸棍,每次有客來南昌,如能請到他陪客人到滕王閣游玩味悄,他會從進大門開始草戈,在每一層閣樓、每一幅字畫侍瑟、每一個牌匾前詳細地為客人講解唐片,神形俱備丙猬。有時候,一同帶團的導游都會主動回避他费韭,其中原由當然是他的故事居然會讓游客也被吸引茧球。
除了工作,他的愛好也頗為廣泛星持,除了詩詞抢埋,琴棋書畫,他都非常喜歡督暂,而且都有相當?shù)脑煸劸韭ⅰE笥褌兌剂w慕他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然而逻翁,平地一聲雷饥努,上個月忽然傳來他出家的消息,讓我們大為震驚八回。我們幾位好友相約周末去了看他肪凛,他出家的地方是江西奉新百丈山是百丈寺,百丈寺是中國俯角禪守“天下清規(guī)”的發(fā)源地辽社。如今已經(jīng)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伟墙。如今百丈寺是中外聞名的佛教勝地,是中國十大佛教古寺廟之一滴铅。
來百丈寺之前戳葵,想著他放下優(yōu)厚的薪酬、優(yōu)越的家庭汉匙,來到這寺廟辛苦修行拱烁,我們幾個都為他感到惋惜。
我們在寺廟的禪房見面噩翠,一開始我們幾個還有些忍住悲哀的意思戏自,沒想到好友一下就看穿我們的心思,笑了笑伤锚,說“我知道你們在想什么擅笔。你們不用擔心我,我來這里屯援,其實是脫離的苦海猛们,比在世俗更加歡喜自在∧螅”后來我們又和他的師父聊了聊弯淘,他的師父說他想出家已經(jīng)很多年了,一直在找合適的機會吉懊,終于在上個月實現(xiàn)了他的夙愿庐橙。我們很好奇地問他的師父“”出家以后天天朝五晚九假勿,參禪打座,稀粥淡菜态鳖,生活如此清貧转培,你們不覺得難受嗎?“”大師笑著說郁惜,“阿彌托佛堡距!大家都在俗世中,自然是覺得出家人清苦兆蕉。在出家人看來羽戒,能夠脫離塵世的苦,才是真的得道虎韵,所謂離苦得樂易稠。”聽到這里包蓝,我們一行人只是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驶社。
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测萎,這世俗是有多么多的苦亡电,讓他這么渴望出家呢?我的腦海中反復出現(xiàn)他樂呵呵地說的那句話“我來這里硅瞧,其實是脫離的苦海份乒,比在世俗更加歡喜自在⊥筮螅”
貳
2300年前或辖,亞里士多德曾說,世人不分男女枣接,都以追求幸福為人生最高目標颂暇。我們不僅為擁有幸福而追求幸福,我們追求其他目標~健康但惶、美貌耳鸯、金錢、權(quán)力榆骚,無非也是因為我們以為擁有這些就能得到幸福片拍。自亞里士多德以來,世界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變妓肢,雖然我們比古人活得更長久、更健康苫纤,普通人也能享受到數(shù)十年前連做夢都想不到的奢侈品碉钠,又有這么多科學發(fā)明任我們靈活運用纲缓,但仍有許多人覺得生命是一種浪費,漫長的人生歲月不僅幸福難求喊废,還時時處于焦慮和倦怠之中祝高。
什么是幸福?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在《活出意義來》一書的序言中說:不要以成功為目標~你越是對它念念不忘污筷,就越有可能錯過它工闺。因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瓣蛀;它必須因緣際會~~~是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時陆蟆,意外獲得的副產(chǎn)品。
那么惋增,如何才能實現(xiàn)這個既無法直接追求又令人捉摸不定的目標呢叠殷?
有一個“最優(yōu)體驗”理論。
人們對于生命的看法诈皿,是由許多塑造體驗的力量匯聚而成林束,每股力量都會留下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對于大多數(shù)的力量我們難以控制稽亏,如我們的長相壶冒、身高、體格等遺傳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截歉,我們能做的改變相當有限胖腾,這些時候,我們會相信命由天定怎披。同時我們在有些時候胸嘁,會覺得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動,主宰自己的命運凉逛,而不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牽著鼻子走性宏。在這種難得的時刻,我們會感到無比欣喜~一種渴望已久的寶貴體驗状飞,在追尋理想人生的旅途中樹立了一座里程碑~這就是“最優(yōu)體驗”毫胜。這種感覺就象一名水手,握緊鼓滿風帆的纜索诬辈,任憑海風吹拂發(fā)函酵使,感覺船只破浪前行的愉悅,此時的帆焙糟、船口渔、風、海四者穿撮,在水手的血管中產(chǎn)生了一種和諧的共鳴缺脉。
這種“最優(yōu)體驗“不僅在順境時會發(fā)生痪欲,甚至在集中營的幸存者或剛從千鈞一發(fā)的危機中逃生的人,也有可能在最艱難的一刻突然大徹大悟攻礼。林中的小鳥的歌唱业踢,艱巨任務(wù)終于完成,或是與朋友分食僅有的干果礁扮,都有可能成為頓悟的觸機知举。
最優(yōu)體驗的主角是我們自己,對一個孩子而言太伊,也許就是用發(fā)抖的小手雇锡,將最后一塊積木安放到他從未逵的那么高的塔尖上;對一位游泳健將而言倦畅,也許就是刷新自己創(chuàng)下的記錄遮糖;對于小提琴家而言,也許就是把一段復雜的樂曲演奏得出神入化叠赐。每個人一生都面臨著不計其數(shù)的挑戰(zhàn)欲账,而每次挑戰(zhàn)都是獲得幸福體驗的良機。
由此我想到出家的那位朋友芭概,那一片的暮鼓晨鐘赛不、朗朗頌經(jīng)聲和朝五晚九、粗茶淡飯的日子罢洲,出家人的生活對于他而言踢故,何償不是一種生命的“最優(yōu)體驗”?
叁
帶著一份好奇惹苗,我繼續(xù)思考~如何才能獲得這種極致的生命“最優(yōu)體驗”呢殿较?
心流理論之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桩蓉,在其新作《心流》一書給出了答案
做自己的主人淋纲。
要克服現(xiàn)代生活的焦慮與沮喪,必須先從社會環(huán)境中獨立出來院究,不再孜孜以求以社會的賦予的賞罰為念洽瞬。要具備這樣的自制力,個人首先得學會 做自己的主人业汰,必須能不受外界影響伙窃,自己找到快樂和目標。這項挑戰(zhàn)說易不易样漆,說難不難为障。說容易是因為這種能力就在每個人的掌控之中,說困難是因為它需要的毅力相當難能可貴。從外界的制約中解放自我产场,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時時刻刻發(fā)掘每一事件中的回饋鹅髓。如果我們學會在不斷向前推進的體驗中找到快樂與意義舞竿,外界制約的重擔就會肩上自動滑落京景。
釋放內(nèi)在的生命。
生活的品質(zhì)取決于控制意識的能力骗奖,這是人類早已知道的簡單事實确徙。無論西方還是東方,自古就有許多控制意識的技巧执桌,能使人達到高層次的滿足感鄙皇。我的那位朋友的出家,是典型的佛教禪宗的一種修行仰挣,和其他宗教一樣伴逸,目的都在于擺脫混沌的威脅和生理沖動的嚴重制約,從而釋放內(nèi)在的生命膘壶。
肆
如何做到做自己的主人和釋放內(nèi)在生命错蝴?希望從以下的故事中,大家能夠得到所想要的答案颓芭。
20世紀的中國佛教界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宗師是廣為人知的弘一大師顷锰。
弘一大師的出家前的本名叫李叔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jié)合的優(yōu)秀代表亡问,是中國絢麗至極歸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官紫。他享年63歲,在這63年當中州藕,有39年在俗世中漂泊束世,后24年一心向佛。他為世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床玻。李叔同不僅被林語堂稱贊為那個時代最有才華的天才之一毁涉,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fā)展史中,李叔同是是學術(shù)界公認的一大奇才笨枯,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者薪丁、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最早的將西方的一些文化馅精,如:油畫严嗜、鋼琴、話劇等等洲敢,引進了國內(nèi)漫玄。年輕的時候,是一個瀟灑的風流才子,后半生又去做了苦修律宗的空門高僧睦优。因為他人生戲劇性的這些轉(zhuǎn)變渗常,被世人看做是一個傳奇。
李叔同沒有正面解釋過自己出家的原因汗盘,無論是在叔同舊日的摯交好友皱碘,還是他的日籍夫人看來,這個轉(zhuǎn)變都有點“不可捉摸”隐孽。眾說紛紜中癌椿,豐子愷的解釋較為中肯,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菱阵,一是物質(zhì)生活踢俄,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晴及,有的人做人認真都办,滿足了“物質(zhì)欲”還不夠,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虑稼,還必須去探求人生的究竟琳钉。
弘一最終以苦行僧般的“最優(yōu)體驗”,將失傳700余年佛教中戒律最嚴的南山律宗拾起动雹,成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宗師槽卫,與虛云、太虛胰蝠、印光并稱為20世紀的中國佛教界四位大師歼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