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摩講要》
兩種諦與兩種教法
根據(jù)阿毗達摩匣摘,有兩種真諦蕊梧、真理:
(1) 世俗諦(sammuti-sacca)压固,也就是世俗都認定的真理巩踏,大家都認同的真理秃诵。
(2) 究竟諦(paramattha-sacca),又作勝義諦塞琼。parama是最高菠净、殊勝的意思;attha是意思彪杉、意義毅往,sacca是真理、真實派近。
佛陀的教法可分為兩大類:一攀唯、經(jīng)教法,二渴丸、論教法侯嘀。
在一般情況下,佛陀根據(jù)不同的聽眾谱轨,不同的根機戒幔,在不同的場合,隨機隨緣而說的法土童,稱為“經(jīng)教法”诗茎。經(jīng)教法又作“方便的法說”(pariyāya-dhamma desanā)。pariyāya是方便的献汗、隨機的敢订、應機的,dhamma是法罢吃,desanā是說楚午、教導。方便法說的意思是譬喻式的刃麸、受到裝飾的教法醒叁,以教導世俗諦為主。因為佛陀在開示佛法的時候泊业,面對著根機差別很大的聽眾把沼,往往會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地開示吁伺。為了引導聽眾修行饮睬,乃至通達圣諦,佛陀會采用種種不同的方法篮奄,以使聽眾能夠了解捆愁、明白割去。在不同的場合,佛陀會判斷聽眾的傾向昼丑、能力呻逆、性格來調(diào)整他的開示方式,或者采用譬喻菩帝、或者隱喻咖城、或者教誡、或者勸告呼奢、或者鼓勵宜雀。
例如在《長部·教誨新嘎喇經(jīng)》中講到,有一次佛陀外出托缽握础,看見一個名叫新嘎喇(Si?gālaka)的在家人早上起來辐董,走到河中泡在水里,出水后頭發(fā)濕淋淋地向六個方向作禮拜禀综。佛陀問他說:“你為什么要這樣拜简烘,你拜這六方有何意義?”那個在家人回答說:“我的父親在臨終前叮囑我要這么禮拜東菇存、南夸研、西邦蜜、北依鸥、下、上六方悼沈〖伲”于是佛陀說:“在圣者的法律中也禮拜六方,不過不是這樣禮拜六方絮供∫路停”新嘎喇很好奇,請教佛陀講述佛教中禮拜六方的做法壤靶。于是佛陀教導說:“在我的法律中缚俏,東方是父母,西方是夫妻贮乳,南方是師徒忧换,北方是親友,上方是僧俗向拆,下方是奴仆亚茬。”一個在家人要處理好這些關(guān)系:父子關(guān)系浓恳、夫妻關(guān)系刹缝、親友關(guān)系碗暗、師徒關(guān)系、僧俗關(guān)系梢夯、主仆關(guān)系言疗。這就是我們教法中的禮拜六方。
又如看到有些婆羅門喜歡做火供颂砸,他們修行的方法就是每天要做火供洲守。于是佛陀說:“我們也做火供,但是我們的火和你們的火不一樣沾凄。對在家人來說梗醇,他家里的父母就是圣火,是要供養(yǎng)的撒蟀⌒鸾鳎”佛陀會采用很多的方式,根據(jù)不同人的根機來做開示保屯,因材施教手负,因病施藥。遇到利根的人姑尺,佛陀會直接說竟终、簡要說;遇到鈍根的切蟋,佛陀會婉轉(zhuǎn)說统捶、詳盡說”猓總之喘鸟,目的就是為了讓聽眾能夠明白。有時候佛陀不可能直截了當?shù)匕丫烤沟牡览碚f出來驻右,于是會循循善誘什黑,使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聽明白。正因為這樣堪夭,這些經(jīng)典在第一次結(jié)集的時候就收集成五部愕把,也就是《經(jīng)藏》的五部,這稱為經(jīng)教法森爽。經(jīng)藏是記載佛陀一生45年期間恨豁,在不同的地方,對不同的人拗秘,依照不同因緣所說之法的總集圣絮,或者稱為言行錄。
另一種教法稱為“論教法”雕旨,又可稱為“非方便的法說”(nippariyāya-dhamma desanā)扮匠,它的意思是直接的或者沒有受到裝飾的教法捧请,以教導勝義諦為主。在《經(jīng)藏》當中棒搜,我們看到佛陀會使用世俗法上大家都認定的語言疹蛉,這種語言稱為“世俗諦”。也就是說力麸,我們平時所使用的話語可款,大家一般都認定的概念,在世俗的表達方式上并沒有錯的語言克蚂。佛陀也會說到男人闺鲸、女人、弟子埃叭、婆羅門摸恍,會說你要禮敬佛陀,要孝敬父母等等赤屋,這些都是世俗所普遍認定的語言立镶。我們在看經(jīng)典的時候,每篇經(jīng)典一開始就是“如是我聞”类早。這個“我”字媚媒,在世俗習慣用法上并沒有錯,但是從勝義諦上來說涩僻,從究竟的意義上來說缭召,有所謂的人嗎?有所謂的佛陀嗎令哟?有所謂的弟子嗎恼琼?有所謂的男人妨蛹、女人嗎屏富?在究竟的意義上是并不存在所謂的我、人等等蛙卤。這是阿毗達摩所使用的語言與所揭示的方式狠半。
我們平時所認定的男人、女人颤难、佛陀神年、弟子、老師行嗤、學生等等觀念已日,在世俗上并沒有錯。但是栅屏,從阿毗達摩的究竟意義上來說飘千,沒有所謂的這些東西堂鲜,這些都是概念。概念是由意識形成的一種觀念护奈,在實質(zhì)上是不存在的缔莲,它們只是一堆五蘊、一堆名色法而已霉旗。阿毗達摩所要討論痴奏、研究的,就是把我們平常所接觸到的這些東西進行分解厌秒,分析到不能再分的程度读拆。
比如佛陀在經(jīng)教中經(jīng)常講到五蘊。什么是五蘊鸵闪?色蘊建椰、受蘊、想蘊岛马、行蘊棉姐、識蘊。色蘊啦逆,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身體或物質(zhì)伞矩;受蘊,就是苦樂感受夏志;想蘊乃坤,就是在心中作標記或留下印象:這是紅色,這是黃色沟蔑,這是人湿诊,這是某某人……;行蘊瘦材,就是心的造作厅须,貪、瞋食棕、癡都屬于行蘊朗和;識蘊,識是識知簿晓、了別的意思眶拉。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是什么東西,那個是什么東西憔儿,這種作用稱為識蘊忆植。佛陀在經(jīng)教里也會講有情其實只是這一堆東西。
佛陀也講名色法。名法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心理作用朝刊,色法就是我們的身體吴侦,也包括外在的物質(zhì)現(xiàn)象。在阿毗達摩里面坞古,會把名色法(也就是身心現(xiàn)象)分析得更細备韧。經(jīng)過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并沒有所謂的人痪枫,沒有所謂的我织堂,沒有所謂的他,這種方法叫論教法奶陈。換言之易阳,就是非方便的,不用通過比喻吃粒、隱喻等等方式來教導潦俺,而是開門見山,一步到位徐勃。它揭示了一切事物現(xiàn)象的究竟真實事示,把我們平時所認定的自己的身心、他人的身心僻肖,分解到不可再分解的程度肖爵,這種方法稱為論教法。論教法所探討的真理稱為勝義諦臀脏。
雖然說經(jīng)教法與論教法各有不同的討論主題劝堪,各有不同的討論重點,但是它們之間也是有關(guān)系的揉稚。在經(jīng)教中有時會涉及論教法秒啦,比如佛陀說:“應以正慧如實觀照五蘊無常、苦搀玖、無我余境。”五蘊其實屬于勝義諦巷怜。有時候佛陀會說到十二處葛超、十八界。什么是十二處呢延塑?就是眼、耳答渔、鼻关带、舌、身、意宋雏,色芜飘、聲、香磨总、味嗦明、觸、法蚪燕,這就是十二處娶牌。什么是十八界呢?眼馆纳、耳诗良、鼻、舌鲁驶、身鉴裹、意,色钥弯、聲径荔、香、味脆霎、觸猖凛、法,眼識绪穆、耳識辨泳、鼻識、舌識玖院、身識菠红、意識,這就是十八界难菌。有時候佛陀也會說到二十二根试溯,這些都跨入了勝義諦的范疇。
佛陀也經(jīng)常會使用世俗諦的語言郊酒,特別是《律藏》遇绞。假如佛陀也使用勝義諦來教導《律藏》的話,就很容易造成混淆燎窘。例如佛陀說:“你們不能殺生摹闽!”然而你卻對佛陀這樣說:“佛陀啊褐健!在究竟意義上并沒有所謂的生命付鹿,為什么說不可以殺生呢?既沒有能殺的人,也沒有被殺的人舵匾、被殺的動物俊抵,所以您說‘不能殺生’是錯的!”你能這樣說嗎坐梯?假如你這樣說的話徽诲,你就是一個詭辯專家!
因此吵血,佛陀為了尊重世間谎替、保護世間,他不會使用一些是非顛倒的語言來誤導眾生践瓷。佛陀還會教導世俗諦院喜,教導一般人認定的真理。佛陀會說:“諸比庫晕翠,你們不要殺生喷舀!”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不要斷除其他生物的生命淋肾。但是從究竟意義上來說硫麻,沒有所謂的比庫,也沒有被殺的動物樊卓。假如使用勝義諦的語言拿愧,佛陀會說:“名色們,不要殺名色碌尔!”或者說:“五蘊們啊浇辜,不要殺五蘊!”這樣的話很容易讓人混淆唾戚,所以佛陀不會這么教導柳洋。
但是到了高層次的禪修階段,我們就不能再取概念來修行叹坦。例如說熊镣,我們不能觀照所謂的“人無我”。本來就沒有所謂的“人”募书,怎么能夠觀照“人”為無我呢绪囱?只能觀照五蘊無我,或者觀照名色無我莹捡。也就是說:實際上并沒有所謂的人鬼吵,人是可以分解的。從概念上來說道盏,人的身體可以分為頭發(fā)而柑、體毛文捶、指甲荷逞、牙齒媒咳、皮膚等,可以分成32個部分种远;從構(gòu)造來說涩澡,身體可以分為頭、胸坠敷、手妙同、腳等,一旦把它剁開膝迎,就沒有所謂的人粥帚,所以人只是一個組合的概念。佛陀也會教導我們修三十二身分限次,思惟身體的32個組成部分芒涡,然而這些還是屬于概念法的范疇。當佛陀在教導五蘊卖漫、名色法時费尽,才涉入究竟法的范疇。因此羊始,佛陀既教導世俗諦旱幼,也教導勝義諦、究竟法突委。在七部論當中的第四部論稱為《人施設(shè)》柏卤,就是專門討論人的,這是論教法中專門討論概念法匀油、討論世俗諦的范疇缘缚。因此,論教法與經(jīng)教法有時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钧唐、互相交錯的忙灼,只是各有側(cè)重而已。
根據(jù)上座部佛教的傳統(tǒng)钝侠,我們在討論法義的時候该园,要看它是屬于經(jīng)教法還是論教法,如果弄混淆的話帅韧,很容易造成混亂里初。當我們在學律的時候要用世俗諦;在談論經(jīng)教的時候忽舟,有時要使用兩種諦双妨。例如佛陀會說:“我憶起過去無量劫以前淮阐,當我還是菩薩的時候,我是什么什么刁品∑兀”他當時轉(zhuǎn)生為一只獅子、一頭鹿挑随,或者是一個人状您、一個商人、一個國王……佛陀在經(jīng)典里經(jīng)常會這樣說兜挨。有時佛陀也會直接教導那些禪修者說:沒有所謂的人膏孟,只是一堆快速生滅的、無常拌汇、苦柒桑、無我的名色法而已。